| 索引號 | 53040020201132424 | 文     號 |   |
| 來   源 | 華寧新聞網 | 公開日期 | 2020-02-18 |
紅坡村:蔬菜產業托起群眾致富夢
“青花投入精力少、收效快,現在栽種下去,4月就能賣錢……”春節前夕,華寧縣寧州街道紅坡村委會石門砍小組村民陳喬發和妻子王艷芬正在地里忙著栽種青花。

43歲的陳喬發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妻子在家務農。2017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王艷芬嘗試栽種青花、菜豌豆等蔬菜,當年栽種的5畝青花就有2萬元收入。見到妻子在家栽菜收入不錯,陳喬發便回到家鄉與妻子一起務農。如今,陳喬發家共栽種了60畝土地,每年凈收入近20萬元,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以前只種植烤煙,閑暇時間多,現在整天在地里忙碌,感覺心里更踏實了。”王艷芬高興地說。
紅坡村地處華寧縣以北30公里的一個偏遠貧困山區,平均海拔2000米,共有172戶597人。多年來,村民以種植烤煙、玉米為主,經濟收入單一。2015年,在市科協的幫助下,一支扶貧工作隊開始進駐紅坡村,制定了“烤煙生產作支撐,蔬菜種植調結構,家庭養殖增效益”的產業發展規劃,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結合紅坡村實際,我們引進了甜脆玉米、美國豌豆尖、魔芋、青花、大白菜等蔬菜品種,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拓寬增收渠道。”紅坡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松說。
“從來沒有種過蔬菜,大家一開始都不愿意栽種。”來自華寧縣教育體育局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秦有為說,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村組干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一起進村入戶,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同時,邀請相關農技專家開展培訓,手把手教農戶種植。慢慢地,看到有村民種植蔬菜收益不錯后,大家都開始規模化種植。
今年50歲的高喬生身體狀況不好,家庭的重擔全落在妻子一人身上,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高喬生和妻子不等不靠,積極發展生產,成了村里第一個種青花的人。“我有個姐姐在青龍鎮,她告訴我種青花收入不錯,一畝能賣七八千元,我就想自己也種點看看。”高喬生的妻子陳瓊芬告訴記者,第一年因缺乏技術及市場行情不好,青花只能保本。后來,駐村扶貧工作隊來了以后,開始搞培訓、傳技術,才使得栽種的青花品質有了保障。“現在,烤煙和蔬菜已經成了家里的主要經濟來源。”談及今后的愿望,高喬生計劃蓋一所房子,改善住房條件。
如今的紅坡村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依靠科技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種植面積達2000余畝,實現了蔬菜產業規模化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村經濟總收入8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75元,55戶貧困戶全部脫貧。
“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紅坡村最大的變化就是人變勤快了,以前農閑時節男的打牌、女的繡花,現在家家戶戶忙著抓收入,大家都習慣性地在田地里忙碌著,如今的紅坡村真正實現了真脫貧、脫真貧。”紅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良告訴記者。
相關閱讀:
- 一季度數字產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9.4% 2025-05-16
- 區紀委監委精準監督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2025-05-16
- 黨建引領產業興——大西村民共奔致富路 2025-05-15
- 阿姑村積分制樹起破除陳規陋習“風向標” 2025-05-15
- 云南新平產業園區黨工委召開第6次(擴大)會議 2025-05-15
- 紅塔區春和街道黃草壩村民族手工業融合創新發展項目中標結果公告 2025-05-14
- “綠葉子”變“金葉子”——駐村幫扶讓原生態茶園重煥生機 2025-05-13
- 小灣村的詩意棲息地——從“打卡式旅游”向“沉浸式旅居”轉變 2025-05-12
- 小灣村的詩意棲息地——從“打卡式旅游”向“沉浸式旅居”轉變 2025-05-12
- 黑村社區譜寫強村富民“振興曲” 2025-05-0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