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華寧縣科協特別注重辦好農函大教育、普及公眾科技和提高青少年科技意識,使全縣科協工作在創新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縣科協繼續辦好農函大,培養更多的鄉村科技人才,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三棵樹”的農業發展產業決策,充分發揮農函大的優勢,在五個鄉鎮開辦了柑桔、核桃、蘋果、梨樹、蔬菜等8個專業,17個班,招收學員1519名。其中:黨員294人,婦女288人,基層干部199人,少數民族598人,采用課堂面授和實地操作相結合辦班。本著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學用結合,學以致用,講求實效的目標,聘請省、市、縣上有名的蘋果、梨、蔬菜、柑桔、核桃方面的專家為學員講課,到田間地頭指導,深受學員歡迎。通過學習培訓,經過考試合格率達100%,培養了一批有技術,留得住,用得上的鄉村科技人才。辦完后做到跟蹤調查,完善服務,總結經驗,不斷改進。使農函大辦學持之以恒,穩步發展,讓更多的群眾多學實際實用技術,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在生產生活中不斷凸現效應,農民的科技素質得到不斷提高。農函大工作檔案管理規范,上報農函大信息有6篇被省農函大工作簡訊采用。年底,成功承辦玉溪市2016年度農函大工作交叉檢查暨年終考評會議。
當中,特別重視高海拔山區的科普工作。地處山區的富民村委會農戶通過調查、外出參觀學習,自發引種昭通蘋果4000畝左右。為指導富民村委會種好蘋果樹,縣科協主動作為指導農戶成立了聚農優果蔬果種植協會,爭取市級組織建設經費1萬元,發放蘋果栽培技術書籍120本,先后邀請省級、昆明市、昭通市蘋果方面的專家到村開展蘋果技術培訓3次,到田間指導3次,并給予把脈問診。對于蘋果早期整形,田間管理給予了較好的指導,避免農戶走彎路增加種植成本,增強種植信心。
公眾科技普及工作主要是搞好科普宣傳、科技講座和科技下鄉,這是科協實現自身工作目標和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科協推廣普及科學技術工作更有效的辦法。一年來,我們開展了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為主題的“科技三下鄉”、“防震減災日”、“全國科普日”大型宣傳活動4次。參加單位39個,參與人員147人,展出展板144塊,懸掛布標21條,發放資料78種,68020份,受益人次53300人,免費義診115人。從多領域、多內容、多角度全面向廣大居民廣泛宣傳科學思想和方法,普及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利用能源的基本知識,積極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提高了群眾的科技、健康、法律意識,從而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棟梁,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是大家義不容辭的職責。讓青少年從小樹立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意識。一是縣科協專門組織青科中心和華一中的青少年科技教師參加第31屆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活動。我縣教師陳東寶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生動形象地向專家及各位老師講解的發明,進行演示和交流。經過三天的展示、比賽和答辯,陳東寶獲云南青少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為華寧縣的科技創新活動開了一個好頭。二是成功舉辦“華寧縣第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國家級32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投入經費1.5萬元,通過出臺文件、科技輔導員培訓、作品評比表彰、組織開展科普進校活動等措施,今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收集到作品種類、數量、質量比上年好,共收到作品305件,組織專家開展評比,145件作品獲得縣級獎勵(其中一等獎36篇、二等獎50篇、三等獎59篇),并將獲獎作品中的77件作品上報市參賽、有31件作品被推薦到省級參評。上屆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作品28篇,獲得省級一等獎1篇,獲得省級三等獎13篇;獲得市級一等獎3篇、二等獎8篇、三等獎17項。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廣大青少年學生和科技教師搭建了一個科技創新交流的平臺,經過4年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已成為全縣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科技教師展示科技創新成果的重要平臺和品牌活動,在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推進科技教育事業發展方面做出了應有的成績。三是在城關社區科普大學上利用暑假時間舉辦“城關社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科普知識講座”。不斷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素質。四是對參觀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征集作品80篇一等獎7篇、二等獎15篇、三等獎30篇、優秀獎28篇進行表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