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鎮城門硐村委會屬于華寧縣典型的高山貧困村委會,2013年,村兩委根據村委會實際,引導部分村民開展蔬菜種植。3年的時間,該村蔬菜種植面積從2000畝發展到7000畝,每年產值從600萬元發展到2400萬元,成為了當地促農增收的好產業、大產業。但是在發展蔬菜種植中還存在技術水平低、種植觀念落后,致富步伐跟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按照縣政府精準扶貧的要求和部署,11月2日縣科協聯合縣發改局、縣政協農業科技活動組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工作實際到高山貧困村委會城門硐,著力開展科技脫貧工作,舉辦農函大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拓寬山區群眾增收渠道,為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貢獻力量。
這次培訓,30戶蔬菜種植戶60人參加了培訓活動。培訓活動中,市科協蔬菜種植專家龔老師針對本村高寒山區水資源豐富、土質較好的資源優勢,著重從種什么、什么時候種、如何銷售三個方面進行了講授。詳細講解了白花、青花、豌豆、小鐵頭4種常見蔬菜的種植技術要點。同時對如何做好蔬菜病蟲害防治,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和特色蔬菜種植等作了詳細講解。講解了高海拔冷涼山區種植蔬菜的最佳時節是夏秋季節,抓住其他地區的高溫、高濕、臺風、洪澇災害頻發的劣勢季節,變成我們的優勢,規模種植夏秋蔬菜。同時,向種植戶贈送了書籍《云南蔬菜種植技術要點》及其它甘藍、白花培訓資料。為增強培訓效果,課堂上設置了互動環節。針對種植戶提出的問題,專家耐心細致給予解答。
華寧縣永強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毛永生,技術專家張孝紅、郭飛分別就天門冬、黨參、黃茋等中藥種植的現狀、效益、公司+協會+農戶合作方式及風險防控作現場講解,中藥種植合理的成本投入、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前景引起了廣大種植戶的興趣。
培訓會上,參與培訓群眾在近4小時培訓期間,無人走動,無人早退,認真聽講,積極發言,進行了良好互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群眾的歡迎。(華寧縣科學技術協會 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