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11271280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1-07-21 |
元江縣打炭小組:黨建引領 村美民富
夏日時節的打炭小組,到處彌漫著花果的香味,游客們圍坐在農家小院的桌旁品嘗水果,不時傳出陣陣歡笑聲。
近年來,元江縣紅河街道橋頭社區打炭小組堅持黨建引領,從人居環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產業發展、培育文明鄉風等方面著手,抓實村莊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如今的打炭小組已成為小有名氣的“網紅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到村中游玩。今年芒果節期間,打炭小組推出了“周末打炭游”,在黨建引領下,全村人都積極參與到新業態的發展中,讓錢袋子越來越鼓。
齊心建家園 村莊變公園
打炭小組距離元江縣城6公里,全村共有50戶246人,其中95%為傣族,是一個典型的傣族聚居村寨。每逢周末,打炭小組都會迎來一撥又一撥的游客,遇上特殊的節日,游客還能感受傣家人特有的迎賓儀式。“在這兒我見到了很多品種的芒果,感覺就像是走進了一個大花園、大果園。”游客邱旋游覽完村子后有感而發。
現在的打炭小組,村內道路干凈整潔,村民住宅外墻色調一致,每家每戶的院落都收拾得井井有條,村中有“微花園”“微菜園”,潺潺流水從村中流過,村里還有古老的酸角樹、芒果樹,村外成片的果樹與青山相映成趣,各種元素疊加繪就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這些都是當地黨委、政府和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鄉村振興中,紅河街道對打炭小組進行精心規劃,整合項目資源,美化人居環境。同時,打炭小組堅持黨建引領與群眾參與相結合的原則,扎實開展“垃圾整治、污水整治、庭院整治、廁所革命、移風易俗、公益設施管護”等專項整治行動,黨員帶頭“亮身份”“拆墻透綠”,動員村民投工投勞參與“我的家園我建設”活動,各家各戶對房前屋后的空地進行平整綠化,打造“微菜園”“微庭院”“微花園”,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在村莊建設過程中,打炭小組還對名木古樹進行保護,村民投工投勞改造村中的臭水塘,清理淤泥,種植水生植物,臭水塘變成了村中的小公園,“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已然成為打炭小組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打炭小組還著力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治理。通過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開展“立家規、嚴家教、正家風”活動和“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推進移風易俗,提升村民素質。此外,打炭小組以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為契機,依托民族節日和重大活動,挖掘傳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共識,留住鄉愁。
鄉村變景點 資源變資產
“這里環境優美、古樹成林、民族文化濃郁,我了解了村民是如何用傣錦織成漂亮的傣族服裝,還體驗了村中其他游玩項目。”游客王汝媛高興地說,“之后還會帶著家人和朋友來這里玩。”
近年來,打炭小組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生態環境、林果產業、民族文化等資源,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打炭小組,游客可以參與體驗舂粑粑、傣錦織布、蒙面情歌會等民俗活動,探尋神秘的水傣文化。村內有果樹和魚塘,游客可以采摘水果、釣魚捉蝦,感受別樣農耕樂趣。可以帶孩子參觀村里微型科普館、微型科普植物園,暢游知識的海洋。還可以走進農家樂,品味農家美食,在原汁原味的水傣風情中享受舒緩的慢時光。
紅河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偉承說:“村莊變美后,我們考慮的是如何可持續發展,我們把全村都動員起來,通過黨建引領,發展新業態,開發了周末打炭游,并常態化進行下去,通過休閑娛樂活動和傣族特色餐飲文化吸引、留住游客,促進消費,增加打炭村民的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獨特的水傣風情、豐富的民俗體驗、馥郁的花香果香,引來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依托打炭小組離城近、環境優、生態好的優勢,我們探索走城郊融合的發展路子,鼓勵群眾大力發展農家樂,積極培育農家樂示范戶,打造鄉村旅游新亮點,逐步探索出一條以旅助農、城鄉互動的發展路子。”張偉承說,“
今后我們還打算把民宿也搞起來,等集體經濟壯大之后,再依托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分紅讓大家共同受益。” (記者 季永鵬 文/圖 )
相關閱讀:
- 峨山縣民族團結廣場兒童游樂設施場地經營管理項目公開租賃競價公告 2025-05-16
- 元江茉莉花產業園項目初步投產 2025-05-16
- 縣紀委監委推動廉政教育走深走實 2025-05-16
- 探訪元江河谷栗喉蜂虎 2025-05-15
- 黨建引領產業興——大西村民共奔致富路 2025-05-15
- 阿姑村積分制樹起破除陳規陋習“風向標” 2025-05-15
- 元江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25年第一次(擴大)會議召開 2025-05-15
- 探訪元江河谷栗喉蜂虎 2025-05-15
- 縣紀委監委監督前移助力森林防火 2025-05-15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