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41562601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4-10-22 |
新平:讓花腰傣民族文化煥發新活力

刀向梅用剪刀修剪花腰傣繡品上的線頭。

刀正富正在制作陶壺蓋。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瑞銘 文/圖
巍巍哀牢山,滔滔紅河水,浪漫花腰傣。
新平縣是我國境內最大的花腰傣聚居地,有“花腰傣之鄉”的美稱。“中國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是其三大發展定位之一,“風情花腰傣”是其四張文旅名片之一。近年來,新平積極發揮花腰傣民族文化資源優勢,深入挖掘花腰傣刺繡、土陶、織錦、竹編、籮卡疊、古法紅糖等民族民間非遺產品的制作技藝和染齒文身、系紅線、照電筒、趕花街等民族民間非遺民俗文化,著力做好“非遺+”文章,將花腰傣非遺保護傳承與旅游開發、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讓花腰傣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煥發新活力。
花腰傣刺繡后繼有人
10月9日,在新平縣戛灑鎮平寨社區的一個花腰傣服飾制作工作室,新平花腰傣手工藝品開發協會會長刀向梅正用剪刀修剪剛繡好的花腰傣繡品上殘留的線頭。
“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以開發、制作、銷售、租賃花腰傣刺繡產品為主,獲取一定收入的同時進一步傳承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刀向梅說,“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我們引進了一臺繡花機,目前工作室共有12名員工。”
在政府引導下,工作室把花腰傣刺繡與時尚潮流緊密結合,設計出抱枕、錢包、杯墊等文創產品,深受市場歡迎。在工作室的帶動下,戛灑當地有400多名花腰傣婦女重拾花腰傣刺繡制作技藝,在農閑時參與花腰傣刺繡制作,讓她們在家里守著民族文化也有經濟收入。
“現在我們主推花腰傣服飾租賃業務,方便游客打卡拍照。”刀向梅介紹,通過開發花腰傣傳統刺繡文化產品,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刺繡團隊,大家共同傳承發展好花腰傣服飾文化的同時還增加了收入,帶動了旅游發展,促進了文旅融合。
花腰傣相傳為古滇國貴族后裔,是我國少有的以服飾命名的少數民族:婦女腰部束一條長長的花腰帶,上面繡有絢麗斑斕的精美圖案,掛滿艷麗閃亮的櫻穗、銀泡、銀鈴,因此得名“花腰傣”。
“男人看田邊,女人看花邊”。服飾文化是花腰傣文化的璀璨篇章,被譽為“穿在身上的藝術,寫在身上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和民族生活情趣。
據了解,花腰傣男性服飾較為簡單,多為對襟上衣和打褶褲搭配形式,而女性服飾則雍容華貴、多姿多彩,有“花腰霓裳”之稱。具體來講有“頭頂太陽、腰掛彩虹、腳踏江河”的特點:頭頂的竹笠帽,不正戴,向側前方傾斜,仿若頭頂有太陽;腰部皆以織錦腰帶和銀飾纏裹,錯落地系三四條圍腰,腰間呈現層層色階,律動著耀眼的色彩,遠望宛若彩虹纏腰;裙子以筒裙為主,都是疊穿,露出的裙擺花邊像是波紋起伏的溪流。
傳承保護花腰傣土陶文化
平寨社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花腰傣村寨,也是花腰傣民族文化在戛灑鎮的主要傳承地,除刀向梅的花腰傣服飾制作工作室外,國家AAA級景區花腰田間民俗文化村也位于該社區。花腰傣土陶制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刀正富的工作室便位于景區內的一座土掌房中。
水壺、茶具、鍋具、花瓶、筆筒、煙灰缸……工作室的貨架上擺滿了制作好的花腰傣土陶產品,刀正富則聚精會神地在手動拉坯機上制作陶壺蓋。
花腰傣土陶歷史悠久,在政府的支持引導下,刀正富重拾這份技藝并推出更多旅游產品。
“花腰傣祖先發明了用于制作生活用具的花腰傣土陶制作技藝,是先輩智慧的結晶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刀正富說,“花腰傣土陶制作出的產品有獨特的優勢,比如陶鍋相比鐵鍋、鋁鍋受熱均勻,煮出的飯、做好的菜味道更香;陶壺裝水,微量元素會滲入水中,水會變甜;陶盆裝食物,因透氣性好,能延長保質期……”
“花腰傣土陶制作很講究步驟:曬干的黏土用木杵反復舂搗成細粉后,加水和成泥團,在手動拉坯機上制作成型,再陰干、暴曬,最后用稻草燒制。”刀正富介紹,因花腰傣土陶是純手工制作,所以生產速度較慢,他一天能生產陶罐之類的大件3個,陶杯之類的小件6個,產品時常供不應求,收入比種地翻了好多倍。
在刀正富的帶動下,戛灑本地有100多名花腰傣群眾加入了土陶制作隊伍。“我們把這項手藝繼承下來,生產更多帶有泥土芬芳的旅游產品,更好地促進旅游發展。”刀正富說,“下一步,我們將著重生產精細小巧,更易攜帶,實用性、觀賞性兼具的花腰傣土陶產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非遺+”讓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刀向梅和刀正富在花腰傣刺繡、土陶方面的實踐,是新平縣推動花腰傣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的寫照。在“非遺+陣地”方面,新平縣積極探索花腰傣民族民間文化的活化利用,搭建集保護、傳承、展示、傳播為一體的文化宣傳平臺,制定管理辦法,強化考核及結果運用,規范管理非遺傳承人隊伍,定期組織開展傳承傳習、培訓實踐等活動。
在“非遺+文旅線路”方面,探索花腰傣非遺項目與旅游開發互動機制,推出“非遺”旅游線路,舉辦以花腰傣服飾文化節為代表的各類非遺文化展示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花腰傣非遺的魅力與風采。
在“非遺+產品開發”方面,培育扶持一批非遺工坊,開發創新非遺產品,帶動周邊群眾就地就近就業。
相關閱讀: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玉溪高新區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05-15
- 因遠鎮多元化種植讓土地持續“生金” 2025-05-15
- 新平縣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2025年第一次(擴大)會議召開 2025-05-15
- 云南新平產業園區黨工委召開第6次(擴大)會議 2025-05-15
- “綠葉子”變“金葉子”——駐村幫扶讓原生態茶園重煥生機 2025-05-13
- 經濟日報金觀平:厚植營商環境沃土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2025-05-13
- 新華全媒+|從上市公司一季報“含新量”看中國經濟發展向“新” 2025-05-13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