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41549254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4-08-19 |
一部穿在身上的絢麗民族史——華寧縣松棵村苗族服飾小記

系在腰帶上的飄帶,長至膝部。

百褶布經蠟染后制成百褶裙。

穿著盛裝的松棵村苗族婦女。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饒平 文/圖
秋高氣爽的八月,記者來到華寧縣青龍鎮松棵村,見到了源遠流長、五彩斑斕的苗族服飾。苗族婦女服飾從頭飾、圍肩、飄帶、腰帶至裹腿上都繡滿不同的花紋圖案,而不同的花紋圖案像一首首精美的詩歌,訴說著歷史文化。富麗繽紛卻井然有序的花紋圖案讓人眼花繚亂,驚嘆不已。
傳統的刺繡,迷人的風景
松棵村隸屬于青龍鎮老田村委會,位于青龍鎮以東,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6公里。據華寧的文化學者陳紅元介紹,苗族服飾是其祖先在與大自然相依存的勞動過程中產生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苗族和其他民族一樣,不僅創造了悠久的歷史,而且在世代傳承、不斷豐富的精神世界里創造了自己的優秀文化。其中,服飾文化就是他們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從古至今,服飾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往往表現出民族的性格、風俗習慣、藝術審美情趣。
據史料記載,華寧的苗族是明清時期從云南其他地方輾轉遷徙而來的,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歷史上,他們來到華寧后,居住在高山上,不參與世間紛爭,但由于諸多因素,仍不能安居樂業,年年開荒,歲歲搬遷。現在,苗族居住的地方以山區為主,居住分散。盡管如此,他們豐富多樣、帶有神秘色彩的傳統服飾工藝還是得以傳承和保留,直到今天仍是一道引人矚目的迷人風景。
在苗族艷麗多彩的服飾里,在那些排列有序、花團錦簇的線條、圖案中,隱藏著他們古老的民族史,象征著過往他們辛酸的淚水、苦難的生活和古老的文化。陳紅元說:“苗族服飾中的一個圖案一則故事,一個彎角一個傳說,一個方框一首悲歌,一條河流一座城池……苗家有說不盡的服飾文化,道不完的苦樂悲歡,所有這些鑲嵌在服飾上的線條圖案,是苗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實證及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
古樸典雅,華麗大方
據介紹,松棵村苗族頭飾俗稱套頭,也叫套箍,形如斗笠。制作工序是先用篾條編織成圓形做模子,然后根據頭部大小再用條形黑布逐層包裹,最多可包裹4道:第一道黑布長2米,包7臺(層),意為整整齊齊;第二道黑布長約3米,包9臺(層),意為天長地久;第三道黑布長3米,包15臺(層),意為未婚女子;第四道黑布長約4米,包25臺(層),意為已婚婦女。按歷史上的說法,苗族戴套頭,是代表他們跑的地方多,不管到哪里都要回家來。人去世了,套頭還要留給家人供奉祭祀。還有一種說法是很早以前,苗族沒有套頭,后來,由于生產生活需要,就用自己紡織的粗布制作出今天沿用的頭飾。同時,因為苗族群眾做人做事實在,沉甸甸的套頭象征了他們踏實、穩重的性格,當然套頭還起著遮陽防曬、遮風擋雨的作用。
苗族的上衣無領,對襟疊搭胸前,周邊及兩袖繡滿圖案花紋,花紋用紅、白、綠、黃、紫五色彩線繡成,意為苗族過去居住的地方山清水秀、五谷豐登。其中,綠色方框形圖案,意為民族本色;邊上白色線條意為苗族搬遷所受的災難;邊上連續鑲嵌的花葉,意為苗族勤勞勇敢;衣袖上繡的1至5道棱角、三角花邊代表年齡,60歲以上的老人用3道,60歲以下的中年人用5道,未婚青年也用5道,不同的是年輕人的花邊花色較為新穎、艷麗。
苗族的圍肩,圍于肩上用于裝飾上衣,其古樸典雅、華麗大方、圖案較多。其中,“乚”形圖紋象征苗族的家;鋸齒形圖案象征苗族團結、語言統一;斜三角形圖案象征苗族的田和地;綠色長方形圖案象征苗族所種的植物;方框形里的角八角花,象征苗族的家庭裝飾;黃、綠的線條,象征苗族的性別。圍腰是保護衣服的飾物,上面的圖案刺繡按年齡不同又有所區別。年輕的媳婦在圍腰上繡3道花邊,年老的婦女繡1道花邊,未婚女子繡2道花邊。圍腰花邊線條圖案大方,象征苗族耿直好客、夫妻白頭偕老。苗族的腰帶,是緊衣護裙的飾物,上面的圖案由方形對花、八角圖案兩種組成,方形對花象征夫妻和睦、恩愛,八角圖案象征本族尊嚴、家族興旺。飄帶系在腰帶上,長至膝部,以裝飾為主,由長30至60厘米、寬8至10厘米的布條繡成,飄帶下垂綴滿絲線,絲線上又綴有若干小鈴鐺或古銅幣。據說,飄帶象征苗族的錦旗,絲線象征錦旗飄揚,小鈴鐺或古銅幣碰撞的聲響象征祖先在戰場上廝殺搏斗的聲音。
獨特的藝術,豐富的內涵
百褶裙即百褶布經蠟染后制成的裙子,裙上普遍用鋸齒形圖案,象征苗族祖先居住過的山川原野;墻形的圖案,象征苗族發源地的黃河、長江;中間的直條和橫條圖案,象征江河流域的田地、道路。裙上的圖案由無數方形、菱形、圓形組成,或成團、成叢、成十字形和三角形的蠟染圖案,它們交錯于橫、直條紋間,象征古時候苗族住在大平原上種植的五谷糧食及搬遷時攜帶的糧種。百褶裙一般用寬六七米的裙布縫制而成,象征苗族祖先歷經千山萬水的艱苦生活。
另外還有裹腿,由寬約7厘米的繡帶或素色長布制成,一方面可保護雙腿不受傷害,另一方面還起到裝飾的作用。據說,在遠古的時候,苗族的祖先過著自由的生活,他們穿越茂密的森林,攀爬巖嶺,捕捉獵物以食用,為了保護好自己的雙腿,就用布條把腿裹了起來。
由此可見,苗族服飾圖案豐富多彩,美觀實用外還具有深厚的歷史意義和內涵,雖各支系服裝不盡相同,但服飾上的圖案卻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并被賦予了獨特的象征意義。他們在服飾上用各色絲線繡出的多彩斑斕的抽象圖案,使服飾成為一件獨具特色的藝術品,同時也是苗族人民用以記載生產、生活、民族遷徙的傳說故事和歷史的見證。
相關閱讀:
- 華寧縣寧城尚居·瑞園(二期)前期物業服務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民政局關于2024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教育體育局關于2024年玉溪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籌集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關于印發2025年上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下半年趨勢預測的通知 2025-07-30
-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溪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的通知 2025-07-30
- 華寧大母公竜村佛手熱銷全國 2025-07-30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華寧大母公竜村佛手熱銷全國 2025-07-30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