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598333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4-24 |
甸苴社區:喚醒“沉睡”資源 發展特色產業

梅花鹿養殖基地的工人正在打掃鹿舍。

玉溪天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種植基地,工人正忙著采摘藍莓。
春夏之交,紅塔區大營街街道甸苴社區的梅花鹿養殖基地內,一只只梅花鹿皮毛光滑、身姿矯健,悠閑地踱著步,養殖場工人穿梭其間,喂食、打掃,一派忙碌有序的景象。
飼養梅花鹿,破解產業發展困境
甸苴社區下轄9個小組,共有1465戶4338人,人均耕地不足0.3畝,地少人多,產業發展受限。社區無集體企業,集體收入微薄,群眾主要經濟收入靠外出務工。甸苴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王家恒介紹:“耕地少,產業發展受困,是村莊發展長期滯后的根本原因。”
為破解難題,甸苴社區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建設了一個小型養殖場。2022年,社區通過銀行貸款,將養殖場改擴建為梅花鹿養殖場。2023年初,引進21頭梅花鹿飼養。此后,社區又兩次通過銀行貸款和爭取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等方式,擴大養殖場規模,引進更多梅花鹿飼養。目前,養殖場共有110頭在欄梅花鹿,分為養殖區、展示區、放養區、鹿產品加工區等,其中養殖區1282平方米、展示區143平方米、放養區6000平方米、鹿產品加工區174平方米。同時,甸苴社區還成立了玉溪甸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村辦公司來發展特色產業,增加集體收入。2024年,社區通過梅花鹿養殖實現集體收入20萬元。
聯農帶農,擴大養殖規模
采訪中,王家恒向記者介紹了梅花鹿的養殖前景。梅花鹿的主要食物包括粗飼料和精飼料,粗飼料主要是玉米秸稈、蠶豆秸稈,精飼料以玉米、黃豆、大豆、豆粕、麥麩等為主。相較于牛羊,梅花鹿不挑食、耐粗飼、免疫力強、好管理,養殖成本相對較低。一頭成年鹿有二十年左右的壽命,產茸的旺盛期有12至13年,人工養殖梅花鹿前景廣闊。
“梅花鹿全身是寶,鹿膠、鹿茸、鹿血、鹿肉、鹿骨等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甸苴社區良好的養殖環境和生產要素,有助于提高其經濟價值。”王家恒說,梅花鹿生長速度快,每頭公鹿每年可以采鹿茸2茬,僅鹿茸一項收入就達6000元至7000元,可以增加社區集體收入。
“現在,社區想輻射帶動更多的群眾一同養殖梅花鹿,擴大規模,但大家對銷路有些擔憂,所以我們加強與街道聯系,希望可以打通梅花鹿及其產品的銷售渠道。”王家恒說,如果有群眾愿意養殖,會主動傳授養殖技術,圍繞特色養殖做好文章,實現聯農帶農,推動產業發展,讓傳統畜牧業煥發新生機,帶領村民共謀鄉村振興致富“鹿”。
“土地整治+產業植入”激活發展引擎
近年來,大營街街道因地制宜,通過“政府引導+村集體推動+群眾參與”的方式,不斷整合各類資源,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引導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從梅花鹿養殖基地出來,記者來到位于甸苴社區的玉溪天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藍莓種植基地,一株株藍莓樹上掛滿了青藍色的果子,顆粒飽滿、色澤純正。工人們提著籃子穿梭在藍莓地里,將成熟的果子摘下分級裝筐,一派豐收景象。
產業要發展,盤活“沉睡”的資源至關重要。2024年,甸苴社區以高效治理和資源重生為目標,將曾因環保問題關停多年的500畝磚瓦廠長期閑置荒廢用地進行開發利用。通過土壤修復、產權梳理、產業招商,讓這片“沉睡”的土地重煥生機。
社區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引進玉溪天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藍莓種植基地,建成245畝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和滴灌系統等的高標準智能大棚。目前,基地已創造長期崗位60余個,季節性用工近千人,年產值預計超1000萬元。
甸苴社區“土地整治+產業植入”模式,既修復了生態“疤痕”,又因地制宜激活了發展引擎,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多贏,為工礦遺址轉型提供了創新范本。
下一步,甸苴社區將持續發展特色產業,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梅花鹿養殖、特種產業種植等產業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何超)
相關閱讀: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區紀委監委為林下產業發展構筑“清風屏障” 2025-07-30
-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落實見效 2025-07-29
- “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2025-07-29
- 寧泉社區:暖心服務新就業群體 2025-07-28
- 華寧縣盤溪鎮樂士堂社區幸福食堂等服務陣地采購項目(二次)成交結果公告 2025-07-25
- 縣紀委監委全力護航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5-07-25
- 元江縣以高效精準工作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2025-07-24
- 院壩協商共謀區域協同發展新篇章 2025-07-24
- 平甸鄉第一爐烤煙出爐 2025-07-24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