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4240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9-22 |
退休不退志 銀發再生輝——新平退休教師石坤靈創辦培訓學校助力鄉村振興

石坤靈在培訓學員。(受訪者供圖)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思思
從職業高級中學教師到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創辦人,從服務畢業生到幫助廣大農民掌握一技之長,石坤靈用退休后的“再創業”,詮釋了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深切情懷。他把課堂搬進田間地頭,用“訂單培訓”和“微課堂”連接起企業與農戶,助力鄉村振興,也讓自己在銀發之年活出新的精彩。
從“幫學生”到“幫農民”
石坤靈的職業教育情懷,早在擔任新平縣職業高級中學招生就業處主任期間便已深植心間。多年來,他頻繁走訪云南玉溪仙福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力高(云南)箱包有限公司等企業,深入調查、了解企業用工需求,為畢業生開拓就業通道而奔走。
“在與企業接觸中,我發現有很多崗位適合農村勞動力。”石坤靈回憶道,“但不少農民因缺乏技能,錯失了機會。”正是這一發現,讓他萌生了更宏大的愿望:不僅要幫助學生就業,更要幫助廣大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
2021年12月,55歲的石坤靈退休。然而他并未選擇安逸的晚年生活,反而開啟了一段新的“創業”歷程——創辦玉溪暨達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鄉村。
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農村最缺的不是勞動力,而是技術。”通過走訪調研,石坤靈注意到,新平縣作為農業大縣,柑橘、烤煙、蔬菜、中藥材等產業雖已具規模,但農民缺乏科學種植技術,這也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因此,他將培訓重點放在農村實用技能上。
針對農村交通不便、學員出行難的問題,他組織師資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將培訓課堂從教室搬到生產一線。在村委會設置培訓點,配備必要教學設備,讓村民在家門口接受專業培訓。這樣既能在實操中教學,又不耽誤農活,極大地提升了學員參與的積極性和便利性。
此外,石坤靈還充分利用以往積累的工作資源,搭建起高校與農村之間的橋梁。他聘請云南農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的專家擔任技術顧問,組建起一支“高校專家+技術員+土專家”的復合型師資隊伍,為培訓提供堅實支撐。
創新模式服務學員
為增強培訓實效,石坤靈積極推行“訂單式培訓”。學校與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建立聯動機制,定期獲取企業用工需求,針對企業需求及時調整培訓內容,實現“結業即上崗”。同時,石坤靈制定學習培訓方案強調針對性,實行“一村一策”:在柑橘主產區鄉鎮,重點培訓種植技術;在旅游區鄉鎮側重培訓民宿服務技能;在工業園區周邊鄉鎮則開展電工、焊工等工種的技術培訓。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石坤靈創新推出“微課堂”服務。每次線下培訓后都建立微信群,提供在線教學與專家答疑。“最近柑橘葉片發黃該用什么藥?”“烤房溫度控制在多少度合適?”……每天,他都會抽空回復學員的在線提問,延伸了培訓鏈條,鞏固了學習效果。
相關閱讀:
- 華寧柑橘包裝技能培訓:把課堂搬進基地和車間 2025-09-22
- 江川區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2025-09-19
- 答好五問促增收|江川區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2025-09-19
- 江川區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2025-09-19
- 通海縣部署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鄉村治理新格局 2025-09-19
- 里山鄉紀委“監督+服務”護航鄉村振興 2025-09-19
- 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2025-09-19
- 元江縣召開第三輪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培訓會 2025-09-18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