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8371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8-21 |
低碳行動繪就美好生活新畫卷

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日益完善,為市民低碳出行提供便利。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天嬌 文/圖
漫步玉溪街頭,新能源汽車川流不息,成為流動的綠色風景線;騎行與步行蔚然成風;厲行節約、垃圾分類也融入市民日常。玉溪市民正以實際行動,將低碳生活理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美好生活實景。
新能源汽車
引領低碳交通
立秋時節,玉溪街頭綠牌新能源汽車穿梭如織。中心城區停車場內,新能源汽車的身影也愈發常見,它們正迅速成為玉溪市民出行的新選擇。
“以前我總擔心新能源汽車續航不行,充電不方便。但現在發現玉溪的充電樁越來越多,而且續航技術也在升級,關鍵是環保又省錢。”2024年8月,市民李瀟瀟將自己開了多年的燃油車換成了新能源汽車,她坦言:“每次出門都有種為環保出力的自豪感,每月開銷也比以前節省了不少。”
近年來,玉溪市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成效顯著。自2020年起,玉溪便對全市范圍內新增或更新的城市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網約車作出明確規定,除新能源汽車不能滿足功能需要外,原則上全部采購和使用新能源汽車。2022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的通知》,進一步拓展了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
為保障新能源汽車“行穩致遠”,玉溪市大力加強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12月,玉溪在全省16個州(市)中率先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鄉鄉通”,此后持續優化城市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公園、小區、停車場等地的充電樁如雨后春筍般遍布城鄉。同時,我市積極落實各類購車補貼政策,降低市民購車及使用成本。
政策利好、設施完善與技術升級,激發了玉溪市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市區多家新能源汽車銷售店人來人往,比亞迪玉溪永盛4S店銷售人員介紹:“近幾年銷量持續增長,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環保、節能、經濟優勢愈發認可。”
綠色出行
倡導健康風尚
除新能源車外,騎行與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在玉溪同樣備受青睞。秋日清晨,聶耳廣場騎行道上,市民羅晗正環湖騎行,他說:“每天先來這里鍛煉,再騎車上班,既環保又能強身健體。”
中心城區北苑小區門口,市民曾永琪掃碼解鎖共享單車準備上班。她笑道:“以前開車上下班,現在響應綠色出行號召,短途選擇共享單車,方便還不用找車位。身邊不少朋友都采取‘單車+汽車’交替出行的方式,為緩解交通擁堵、減少尾氣排放出力。”
無論寒冬酷暑,市民駱凱堅持每天步行4公里上班。他表示:“步行讓身體更健康,久坐辦公室落下的腰痛毛病好久沒犯了。”
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玉溪街頭,步行、騎行的市民隨處可見。綠色出行方式的普及,讓玉溪的城市環境更加清新,健康生活理念也深入人心。
厲行節約
厚植文明根基
周末,玉溪萬達廣場、三千城購物公園等地餐飲消費火爆。記者走訪部分餐飲店發現,店內墻上、餐桌、點餐App頁面等顯著位置,均張貼、擺放、設置了“珍惜糧食”“文明用餐”“杜絕浪費”等宣傳標語。許多餐飲店推出了“一人食”、兩人餐、半份菜、小碗菜等餐品,服務員會主動詢問就餐人數,溫馨提示適量點餐,結賬時也會貼心提醒打包。
外婆味道餐廳服務員稱:“現在顧客節約意識都很強,按需點餐不浪費,吃不完的大多會主動打包。”市民尹秋和朋友聚餐后,正將剩余菜品打包,她說:“這些菜熱一下還能吃,做成壽司也不錯,絕不能浪費。”
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我市不少餐飲店通過店面宣傳、點餐引導、菜單優化、鼓勵打包等舉措,引導消費者認同“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積極踐行“光盤行動”。
隨著制止餐飲浪費、健康縣城“食安心”等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玉溪漸成社會風尚。從餐廳的“光盤行動”,到家庭的節約用水用電,玉溪市民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踐行著節約的理念。
市民馮女士在家中將洗菜水用來澆花,將洗衣水用來沖廁所。她表示:“這些都是一些小事,但積少成多,也能為節約資源作貢獻。”她還經常教育孩子養成節水節電的好習慣。
在校園里,勤儉節約教育也是重要的一課。多所學校通過開展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國旗下講話等活動,向學生們宣傳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在玉溪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山水校區的一堂班會課上,班主任向學生們講解:“水是生命之源,電是生活必需,我們要懂得珍惜。”學生們踴躍分享生活中的節約小妙招,勤儉節約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悄然發芽。
垃圾分類
讓“綠色”成習慣
在玉溪街頭及居民小區的垃圾亭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分類垃圾桶色彩醒目,引導市民精準投放。
“剛開始確實不清楚如何分類,多虧志愿者常來小區宣傳指導,現在大家都養成了先分類再投放的習慣。”中心城區龍湖園小區居民王美鳳說,“垃圾分類讓小區環境更整潔,資源也得到了更高效的回收利用。”
為推動垃圾分類融入市民生活,玉溪市持續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播放垃圾分類科普短片、報紙開設專欄解讀分類標準、網絡平臺推送趣味科普圖文,以及組織志愿者進社區宣傳指導、進校園開展互動課堂、進企業組織專題培訓等舉措,使垃圾分類從“倡導”轉變為市民的“新習慣”。
相關閱讀:
- “后高考經濟”升溫 青春消費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2025-08-20
- 澄江:在青山綠水間繪就鄉村旅游美好畫卷 2025-08-20
- 澄江飛大田:在青山綠水間繪就鄉村旅游美好畫卷 2025-08-20
- “后高考經濟”升溫 青春消費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2025-08-20
- 十年捐贈“愛心面包” 麥兜時光以行動詮釋節約與溫暖 2025-08-20
- 華寧四位一體打造暑期素質教育實踐新樣本 2025-08-1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