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8231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10-14 |
路通百業興 鄉村啟新程——玉溪農村公路“建管護”工作紀實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瑞琪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農村公路宛如一條條奔騰的血脈,將城市與鄉村緊密相連,承載著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玉溪市深刻領悟“路通百業興”的發展真諦,在農村公路的建設、管理與養護上精耕細作,全力推動鄉村開啟嶄新的發展征程。
建設提質
筑牢致富根基
農村公路建設是打開致富大門的“金鑰匙”。玉溪市立足長遠,以高標準、高質量為導向,為鄉村鋪設一條條通往富裕的康莊大道。
在紅塔區,北前路的蛻變堪稱典范。曾經,北前路因大車頻繁碾壓,路面坑洼不平,嚴重阻礙了村民出行與農產品運輸。農產品在顛簸的路上損耗嚴重,村民們的收入也因此大打折扣。然而,隨著北前路提升改造工程的推進,一切都發生了改變。該工程于2022年10月開工,2024年3月順利通車,全長11.67公里(起點接紅龍路,止點位于小石橋鄉)。改造后,路面從水泥混凝土升級為瀝青混凝土,路基寬度拓展至7.5米至12米。如今,寬闊平坦的路面、清晰的標線以及完善的安防設施,讓運輸變得順暢高效。“之前拉出去的蔬菜,運到市場都快不成樣子了,現在路好了,運輸損耗就少了,賣的錢也多了,這路可真是我們的致富路啊!”當地村民說。
同樣位于紅塔區的溶洞路(K0+000-K4+200)段,由于特殊地質條件,長期飽受道路病害折磨,成為制約當地發展的“瓶頸”。玉溪市對癥下藥,采用獨特改造方案:以原混凝土為基層穩固路基強度,加鋪15厘米積排水質層,再鋪設5厘米瀝青層,并借助光能、膠能養路機壓實。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成功攻克道路病害多發難題,延長道路使用壽命,還降低了長期養護成本。道路狀況的改善,為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運輸和銷售創造了有利條件,讓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新平縣的水者公路,曾經坡陡、彎急、路窄,極大地限制了當地經濟發展。在采用三級公路技術標準改造后,路線總長45.891公里(起點位于新平縣水塘鎮,止點位于新平縣者竜鄉界牌村),整體路基寬7.5米,受限段寬6.5米。施工過程中,通過合理安排交通疏導,在保障村民正常出行的同時,確保了工程施工順利推進。道路改造完成后,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和鄉村旅游帶來了新機遇。
精細管理
護航致富之路
科學有效的管理是農村公路持續發揮效能的關鍵。玉溪市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管理體系,為農村公路的順暢運行保駕護航。
紅塔區針對溶洞路這類公路病害多發路段,建立了嚴密的日常巡查機制。地方公路管理段安排專人定期巡查,一旦發現路面病害、安全隱患等問題,立即組織專業人員迅速處理。面對暴雨引發的塌方等突發狀況,更是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爭分奪秒開展搶險工作,確保道路始終暢通無阻。
新平縣交通運輸局在應對自然災害對公路的破壞時,展現出了較強的管理能力。S316線在8月中旬強降雨后發生山體塌方,交通瞬間中斷。新平縣交通運輸局迅速反應,采用“機械清方+表層防護”的方式全力搶修。經過十多天的日夜奮戰,道路成功搶通。為應對類似突發情況,新平縣交通運輸局提前制定防汛抗旱應急搶險和保通方案,在全縣各鄉(鎮、街道)及重點公路沿線儲備119臺機械和31輛應急運輸車輛,組建兩支100人的應急突擊隊伍,并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同時,在汛期嚴格執行領導干部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確保對道路情況實時掌握,及時處理各類突發事件,全力護好村民們的致富之路。
用心養護
延續致富希望
養護是農村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玉溪市不斷加大養護投入,創新養護方式,用心守護好每一條農村公路。
在溶洞路的養護工作中,除了改造時的技術創新,日常養護同樣細致入微。養護工人密切關注路面狀況,及時修補裂縫、坑洼等路面病害,確保路面平整,減少農產品運輸過程中的顛簸損耗。同時,加強對道路排水系統的維護,保障排水暢通,減少積水對路面的侵蝕,延長道路使用壽命,為農產品穩定運輸提供保障。
新平縣針對山區公路特點,制定了個性化養護策略。對于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路段,加強邊坡防護和監測,提前預防潛在風險。在日常養護中,注重對公路沿線設施如波形護欄、警示標志等的維護,確保其正常使用,為過往運輸車輛提供安全保障。通過精心養護,讓農村公路始終保持良好狀態,持續為鄉村致富發揮作用。
融合發展
拓寬致富途徑
玉溪市充分發揮農村公路的紐帶作用,積極推動交通與產業、旅游等領域深度融合,為鄉村拓寬致富途徑。
紅塔區的小黃塘路是融合發展的成功范例。這是一條去年6月才新修建的農村公路,途經機耕道和林間道路。建設過程中,與周邊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公路沿線設置觀景臺、騎行道等設施,不僅能滿足交通需求,還為鄉村旅游增添了魅力。小黃塘路的建成,促進了城鄉交流,縮短了農產品進城時間,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游客的增多帶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村民們收入大幅增加。“路通了,游客來了,我們的農產品不愁賣,還能發展鄉村旅游,這日子越過越紅火!”小石橋鄉玉苗村委會村民高興地說。
此外,玉溪市創新“交通+”融合模式,打通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實現村村通郵。這一舉措促進了客貨郵融合發展,讓農產品能夠更便捷地走向市場,同時也為農村群眾帶來了更多的消費選擇。產業與旅游的聯動發展,使得農村公路成了鄉村致富的“多面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
近年來,玉溪市通過建、管、護、運營一體化發展模式,推進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6萬公里,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達84.62%,30戶以上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達95.21%,農村公路一次交工驗收合格率達99%。
玉溪農村公路的蓬勃發展,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玉溪市將持續深化農村公路建管養工作,讓農村公路成為鄉村致富的堅實保障,引領廣大群眾邁向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相關閱讀:
- 玉溪市人民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2022年) 2023-01-28
- 玉溪市政府網站監管年度報表(2022年度) 2023-01-28
- 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召開 抓好工作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5-10-14
- 我市相關部門干部職工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城市工作會議精神 2025-10-14
- 興蒙鄉發展特色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2025-10-14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