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41569257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4-11-22 |
澄江市推動“勤鍛煉”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著力構建全民健身鍛煉服務體系
澄江市推動“勤鍛煉”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詩
打造中山大道、仙湖大道等深受群眾喜愛的騎行、徒步路線;現有足球協會、徒步協會等體育協會15個,平均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5名;連續5年獲評云南省體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正積極申報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
近年來,澄江市深入推進健康縣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依托撫仙湖優質的水體、山地、綠道等資源,著力構建親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鍛煉服務體系,農、文、旅、體、康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全民健身理念蔚然成風。
強化健身設施建設
打造勤鍛煉“保障環”
立冬時節,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而琉璃萬頃的撫仙湖畔,環湖路、海新路等網紅路不時便能看到騎行的年輕人和散步的中老年人,大家都在運動中找到了健康和快樂。
近年來,澄江市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設施為抓手,積極打造勤鍛煉“保障環”。截至目前,澄江市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和行政村(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均達100%。全市共有健身路徑148套,其他各類場地共計534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34平方米。健身步道和騎行道里程共72.8公里,逐步形成了撫仙湖時光棧道、撫澄河健身步道、調蓄帶健身步道、撫仙湖北岸騎行道等一批環境美、人氣旺、設施齊的健身步道和騎行道,群眾健身基礎條件顯著改善。
與此同時,通過體育社團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澄江市有效引導群眾科學健身,全民健身社會化管理不斷加強。2023年,4000余名群眾國民體質監測活動結果顯示:監測合格及以上比例達91.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40.1%。
舉辦豐富賽事活動
打造勤鍛煉“聚能環”
11月3日,2024玉溪撫仙湖半程馬拉松暨昆明玉溪雙城馬拉松(玉溪站)鳴槍開賽,來自全國各地的1萬名跑者齊聚澄江市,在體驗暢跑樂趣的同時,深度感受秀麗撫仙湖的生態之美。
在“勤鍛煉”專項行動落實過程中,澄江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活動,并圍繞“高原訓練勝地、戶外運動天堂、四季賽事樂園”體育品牌形象,持續豐富體育消費場景,掀起“跟著賽事去旅行”新風潮,城市魅力和治理效能迅速攀升。
除半程馬拉松外,澄江市還成功舉辦8屆格蘭芬多自行車節、2屆撫仙湖國際高原帆船賽、2屆撫仙湖瑜伽文化節和1屆環法自行車賽,群眾在家門口就可參與大型賽事,觀賽、參賽熱情得到有效激發,形成全市上下“參與鍛煉、追求健康”的濃厚氛圍。
此外,澄江市持續推廣普及工間操、“撫仙杯”籃球賽等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圍繞“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系列活動、老年人健身運動會等賽事活動,進一步帶動居民“勤鍛煉”,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圍繞撫仙湖保護治理,澄江市還發揮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涵蓋全域的體育產業聚集圈。目前,共有體育運動運營市場主體37家,涵蓋帆船、潛水、滑翔傘等戶外運動項目。體育產業的發展,既優化了體育資源配置,滿足了群眾體育健身需求,也推動了“勤鍛煉”專項行動走深走實。
推進體旅融合發展
打造勤鍛煉“宣傳環”
隨著澄江市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撫仙湖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態條件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專業運動團隊到澄江市開展高原訓練和旅居。
澄江市逐漸形成了以紅石巖村、孤山片區、矣渡村、太陽山、馬房村、祿充村等為核心的“體育+旅游”發展集群,實現了體育運動與旅游景區景點、鄉村旅游旅居及旅游新業態的深度融合,并圍繞“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這一主題,塑造了“去有愛的地方——澄江”城市品牌形象。撫海灣濕地公園、紅沙灘、時光棧道、太陽山網紅棧道、S彎公路、寒武紀無動力樂園、雷打石棧道、明星村灣子溝等特色景點脫穎而出,成為游客徒步、騎行的熱門打卡地。
得益于“勤鍛煉”專項行動的推進,澄江城市體育設施和健身環境進一步優化,助力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多彩的賽事活動,促進了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為澄江體育產業和旅游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關閱讀: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建烹飪實訓中心建設及運營服務成交結果公告 2025-07-30
- 市四套班子領導慰問駐玉部隊 2025-07-30
- 市人大常委會召開黨組會暨主任會 2025-07-30
- 市、區人大代表開展執法檢查 2025-07-30
- 澄江市委常委會召開第161次會議 2025-07-30
- 玉溪市文聯美術家協會到澄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2025-07-30
- 澄江市“百名干部進小區”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 2025-07-30
- 玉溪師范學院(中央專項)湄公河次區域民族民間文化傳習館建設-數字化設備采購項目競爭性談判公告 2025-07-29
- 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落實見效 2025-07-2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