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01159570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0-06-02 |
讓我們 傾聽新時代好少年的故事
編者按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祝全市小朋友們節日快樂,健康成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今之少年,國之希望。
5月12日,2020年度“新時代云南好少年”公示,玉溪有3人上榜;早在3月,“新時代玉溪好少年”也已評選出爐。他們,都是在各地開展的爭當新時代好少年活動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他們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自強自立、創新創造,傳承孝敬、友善、節儉、誠信等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自覺踐行科學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不僅是具有優秀品質,努力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還是廣大未成年人見賢思齊的榜樣。
從今日起,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去了解“新時代云南好少年”和“新時代玉溪好少年”的事跡和故事。同時,也希望廣大青少年以他們為榜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有這樣一個女孩,如向陽花般陽光、愛笑,與常人沒什么不同。但她身上卻有著太多不平凡的故事:苦難加速了她的成長,讓年少的她有著同齡人少有的成熟,更用樂觀、向上的精神溫暖著身邊的人。她就是2020年度“新時代云南好少年”和“新時代玉溪好少年”獲得者楊原羽。
楊原羽:逆境中綻放的向陽花
□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思思 文/圖
上午十點,易門縣龍泉中學的操場上,初三學生正在進行體育模擬考。楊原羽嘴角含笑,認真地顛著排球。這個如向陽花般陽光、愛笑的女孩,身上卻有著太多不平凡的故事,苦難加速了她的成長,讓她用樂觀、豁達去溫暖身邊的人。
身患疾病 苦難中開花
2015年9月,楊原羽懷著激動的心情踏入初中的大門,準備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卻不知死神正一步步逼近這個幸福的家庭:2015年10月,楊原羽的爸爸患上了罕見的大汗腺癌;次年,楊原羽查出腦瘤。她的爸爸最后沒有戰勝病魔,永遠地離開了。一個個噩耗,讓原本幸福的家搖搖欲墜。
看著媽媽傷心欲絕的樣子,楊原羽下決心,不能向命運低頭,她要向病魔宣戰。從此,這位“折翼天使”開始了和病魔斗爭的漫長過程:她積極配合治療,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先后做了五次化療,每一次都是十多天粒米未進,每一次都痛不欲生。經過一年痛苦的醫學治療,她終于戰勝了死神。接下來的4年里,媽媽帶著她輾轉各地,多方求醫,從未間斷。
書山攀登 磨礪中綻放
病痛的折磨沒有讓楊原羽低頭,反而激發了她內心的要強,讓她努力在書山學海中跋涉,也愈加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含義。
2016年,經過痛苦而艱難的治療,楊原羽回到了熟悉的學校。病痛增加了學習難度,但她從未放棄——看不清黑板,她就努力地聽,努力地記,做好所有的筆記;聽不懂,她就不恥下問,問老師、問同學,直到弄懂為止;跑不了長跑,她就咬牙堅持,一天加一點長度和強度,直到能跑完全程。
“楊原羽是一個積極開朗、樂觀向上的好學生。”楊原羽的班主任魏澤武說,“她化療后剛回到學校時身體很弱,跑步只能跑200多米。但她沒有放棄,咬牙堅持,一天加一點,現在已經能跟上同學的步伐,每天可以跑1000多米。”楊原羽還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舉辦的活動,無論是班級的元旦晚會,還是學校的五四青年節活動,或是自修的才藝表演,處處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她先后獲得學校五四青年節詩詞朗誦一等獎、拉丁舞比賽銅獎以及美術繪畫比賽銀獎、銅獎各一次。
暖心幫扶 堅強中芬芳
“治病途中,有很多人幫助過我,正是他們的幫助讓我堅持了下來。我也想盡力去幫助別人,給他們帶來溫暖。”楊原羽就像一個小太陽,溫暖著身邊的人。
在學校,楊原羽能隨時為同學們著想。5月23日,是龍泉中學初三年級體育模擬考的時間。她早早地起床,將自己收拾好就出門了。她到超市里買了一袋葡萄糖,這是為考試的同學們準備的:“體育考試要跑800米,我擔心同學們身體扛不住,提前準備點葡萄糖。”
“原羽怕我們忙著上學沒吃早餐,經常給我們帶早餐來。”“我腳崴了,走路不方便,原羽發現后就教我怎么噴藥,還幫我拿東西。”說起楊原羽,同學們贊不絕口,滿滿的認同與感激。
出門在外,楊原羽會關心遇到的陌生人。一個冬天的晚上,楊原羽和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個正在寒風中吃飯的環衛工人,她立刻拉著媽媽到旁邊的小吃店,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碗熱騰騰的稀飯,送到了環衛工人手中。“這么冷的天,環衛工奶奶的飯可能已經涼了,我買碗熱騰騰的稀飯給她,吃起來就暖和多了。”夏天送水,冬天送稀飯,楊原羽力所能及地幫助著身邊的人。
在家里,掃地、擦桌子、做飯……楊原羽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第一次看到她做飯,戴著頭盔和手套,圍著圍裙,全副武裝,那樣子把我逗笑了。可笑過之后,也覺得很心酸。”看著懂事的女兒,楊原羽的媽媽心疼地說:“或許是經歷了太多的事情,原羽看起來比同齡的孩子懂事,很多時候都是她在開導我。”
楊原羽是平凡的,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做著普通學生的普通事;但楊原羽又是不平凡的,能夠在逆境中堅強向上,勇往直前,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折翼天使”鑄就隱形翅膀的感人故事,用行動溫暖著身邊的人。
我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因為我有健康的身體,有能奔跑的雙腿。我要成為有用的人,替爸爸媽媽照顧哥哥,我要把哥哥的夢想扛在肩上,向著陽光努力奔跑。 ——羅春蕓
羅春蕓:向著陽光努力奔跑
□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郭帆 文/圖
10歲的羅春蕓是玉溪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她吃苦耐勞,肯下功夫,樂于幫助同學,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班級里的“小明星”;在家里,她孝順懂事,經常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照顧生病的哥哥,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她被評為2020年度“新時代云南好少年”“新時代玉溪好少年”。
勤奮好學 熱愛集體
羅春蕓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6歲那年,爸爸媽媽為了讓她能在積極陽光的環境中長大,將她送入了玉溪市少年兒童體育學校。
在市少體校,羅春蕓每天除了完成文化課學習外,還要參加大量的體育訓練,很累很辛苦,但她沒有退縮,而是通過勤奮收獲了優異的成績。她課業成績優秀,多次獲評校級“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連續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學生班干部。
在班里,羅春蕓是一個熱愛集體、關心他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老師得力的小助手。自入學以來,她一直擔任班長。作為班干部,她嚴格要求自己,熱愛、珍惜集體榮譽,服務班級,協助老師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在各方面發揮帶頭作用。
只要班里有需要,羅春蕓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班里同學受傷了,她主動將同學從三樓背到一樓醫務室看病,累得滿頭大汗;同學遇到不會做的題,她細心講解;不管頭天訓練有多晚,她第二天總是第一個到教室打掃衛生;遇到地面有垃圾,她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
在平時的訓練中,羅春蕓吃苦耐勞、肯下功夫。有一次,她在訓練中扭傷了腳,醫生告訴她要好好休息,靜養一段時間才利于恢復。可羅春蕓卻不允許自己“閑”下來。一天早上,媽媽無意中發現她在床邊不停地揮拍,趕緊勸她不要動,好好休息。她卻告訴媽媽說:“媽媽,沒關系,我雖然腳疼,但是我的手不疼啊,我這樣揮拍,既不影響腳的恢復,也不耽誤我練習。”即使在腳受傷的情況下,羅春蕓也沒有停止訓練,每天堅持揮拍2000次以上。
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和不間斷的努力,吃苦耐勞、勇于向困難挑戰的羅春蕓收獲頗豐:在2019年的網球年度錦標賽中,她榮獲女子網球單打個人金牌1枚、團體銀牌2枚;在云南省校園U系列網球積分賽中,榮獲女子個人單打冠軍3次、雙打冠軍2次、雙打亞軍2次;在云南省校園網球積分賽總決賽中獲得亞軍;在昆明青少年網球U12級別賽與大年齡組的比賽中,獲得3次第5名。
孝老愛親 積極樂觀
羅春蕓出生在農村,她一直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也深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看著爸爸媽媽每天起早貪黑種地、修車,承擔著照顧年邁的爺爺奶奶、生病的哥哥和自己的重擔,她就主動幫他們分擔,承擔起力所能及的家務事,還時刻不忘照顧哥哥。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這個家庭貢獻一份力量。
對羅春蕓而言,患有腦癱的哥哥是她割舍不了的牽掛。她每次訓練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奔進廚房詢問家人:“哥哥的飯吃了嗎?有人喂了嗎?”有一次,羅春蕓生病發燒了,但嘴巴里卻在不停念叨著:“我不能倒下,我還沒喂哥哥吃飯呢,我要照顧好哥哥。”她從不覺得哥哥是負擔,“我們是一家人,有著割舍不掉的親情。”羅春蕓說。
每次周末、放假回家,羅春蕓總是主動幫助爸爸媽媽和奶奶干活。爸爸修車,她就忙里忙外為爸爸遞工具;奶奶去地里干農活,她就和奶奶一起去,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媽媽在做飯,她就幫媽媽燒火、洗菜、洗碗。“春蕓是個非常聽話懂事的孩子,總是主動幫我們做事,照顧她哥哥,從來也沒有抱怨過。”羅春蕓的媽媽欣慰地說。
羅春蕓總說:“我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因為我有健康的身體,有能奔跑的雙腿。我要成為有用的人,替爸爸媽媽照顧哥哥,我要把哥哥的夢想扛在肩上,向著陽光努力奔跑。”雖然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家庭,但羅春蕓從未有過抱怨,反而有著積極樂觀的性格,無論生活給了她怎樣的波折,她的心里永遠都蘊藏著一束光,支撐著她用微笑去面對。
她學習好、品行好,全面發展,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好孩子”;她心存善意、心懷大義,是熱心公益的好少年;她拿出所有壓歲錢,捐贈防疫物資……她就是2020年度“新時代云南好少年”“新時代玉溪好少年”張宿桐。
張宿桐:全面發展的熱心少年
□ 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娟 文/圖
2020年2月11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玉溪聶耳小學五年級(6)班的張宿桐在母親的陪同下,帶著1000個口罩和1000雙醫用手套走進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叔叔阿姨,你們辛苦了!”張宿桐把這些口罩和手套交給支隊的民警,對方敬禮致謝,張宿桐則微笑著,行少先隊隊禮。新時代好少年的形象,就此定格在畫面中。
別人家的好孩子
學習好、品行好,全面發展,張宿桐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好孩子”。
據班主任丁艷梅介紹,張宿桐的成績在班里總是名列前茅,幾乎每年都能被評為學校的“三好”學生,“張宿桐不僅語文、數學、外語這些主要科目成績拔尖,體育也很好,是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從一年級開始,張宿桐一直擔任班長一職,協助老師管理日常班務。她盡職盡責,曾數次被評為校級“優秀班干部”。丁艷梅評價:“張宿桐非常會做事,認真負責,是老師的好幫手,同學們的好榜樣。”
張宿桐不僅在學習上努力上進,校內外各種活動中也有她積極參與的身影:2019年4月,參加紅塔區“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讀書活動“我為祖國點贊”小學生朗誦比賽,獲一等獎;同年8月,代表玉溪參加同主題全國演講朗誦研學營,取得優異成績;2019年7月,參加全國藝術英才交流大會,獲小學B組個人項目表演專業特金徽章;2019年,參加省青少年擊劍冠軍賽“搏樂杯”大眾擊劍公開賽,獲團體銅獎。
熱心公益的好少年
從小媽媽就教育張宿桐要心存善意、心懷大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所以她從上幼兒園時就開始參與到公益活動中。
第一次做公益的情形,張宿桐現在依然記憶猶新:“有一天放學后,我和奶奶走在路上,撿到500塊錢。回到家,我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這錢你不能自己花了,拿去買些東西送給有需要的人吧。我們就去買了一些故事書,送去既有老人也有孤兒的‘夕陽紅敬老院’,讓孩子們有更多書可看。”從那以后,張宿桐和媽媽就會不時給夕陽紅敬老院里的老人和孩子們送去衣服、被子等物品。
校內外的公益活動,張宿桐也積極參加:在市婦聯舉辦的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志愿者宣講活動中,張宿桐和媽媽一起為農民工子女義演;學校組織“傳遞愛心 溫暖冬天”活動,她向小石橋中心小學的同學捐贈了物資……
參加了這么多公益活動,張宿桐的收獲是“做公益讓我覺得幫助別人是件好事情。”
為戰“疫”盡一份力
張宿桐今年將滿12歲,成績優異、比賽多次獲獎這些都是她履歷上的閃光點。不過,說到其中最為耀眼的,還是在今年的疫情中,她拿出所有壓歲錢,為一線工作者捐贈防疫物資的事跡。
張宿桐的媽媽回憶,一月底的一天,全家人剛吃完飯坐在客廳里休息,自己刷完朋友圈后嘆息一句:“市醫院也在網上求助防疫物資了。”坐在旁邊的張宿桐聽到后心中一動,說她也想捐些物資給醫院。媽媽反問:“怎么捐?”張宿桐回答:“拿我的壓歲錢買物資來捐。”說完,她就走進自己的房間,打開小抽屜,翻出所有還沒拆開的壓歲包和一直珍藏的小錢夾,將里面的錢一張一張清點清楚:“3000塊錢能買多少口罩?”她把媽媽叫進房間,這樣問道。
在母親的幫助下,幾經努力,張宿桐終于購買到了210個護目鏡、1000個口罩和1000雙醫用手套。物資到達后,媽媽將所有護目鏡送往玉溪市兒童醫院和玉溪市人民醫院。2月11日,就出現了開篇的那一幕:母女倆一同走進玉溪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把口罩和手套送給在疫情防控中堅守一線的工作者。張宿桐小心地抱著物資走進交警支隊,對方向她們一家表示感謝,并贊揚了孩子的善良和愛心。面對這樣的褒獎,張宿桐羞澀一笑。
“還是有一點點舍不得,但一想到我捐給了最需要這些物資的人,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為社會作了點貢獻,就覺得非常值得。”張宿桐笑著說,“他們都是我的偶像,是真英雄,我要他們更安全。”這就是張宿桐的肺腑之言,也是這個全面發展的熱心少年向上向善的那一面。
相關閱讀:
-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經濟韌性 2025-05-16
- 紅塔區大營街街道大營街社區關于云南省XXX項目的申報服務成交公示 2025-05-16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市委召開專題會議 征求對市委六屆十次全會文件的意見建議 2025-05-16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玉溪市人民政府關于“云震應急·2025”大震巨災五位一體聯合救援演習期間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臨時管控的通告 2025-05-14
- 峨山彝族自治縣醫療與健康服務集團東軟醫藥服務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服務采用單一來源采購的情況說明 2025-05-13
- 中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步伐堅定不移(鐘聲) 2025-05-13
- 玉溪市人民政府關于“2025年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玉溪賽區足球比賽活動期間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臨時管控的通告 2025-05-13
- 小灣村的詩意棲息地——從“打卡式旅游”向“沉浸式旅居”轉變 2025-05-12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