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21396147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2-11-16 |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文明幸福之花在山水澄江處處盛開
高原明珠撫仙湖湛藍依舊、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市民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精神文明創建讓文明幸福之花在山水澄江處處盛開。
近年來,澄江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以“五大”創建為抓手,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為奮進新征程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文明創建領風尚
幸福花開滿澄江
澄江市緊緊圍繞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目標,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靠民的工作導向,充分發揮澄江生態文明優勢,著力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倡導文明風尚,傾力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國際健康養生城市、國際會議中心城市,以實實在在的成效讓群眾分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共享高品質幸福生活。
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大力實施理論鑄魂工程,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嚴格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黨校教學培訓計劃,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組織青年講師團、道德模范宣講團、百姓宣講團等,多形式開展專題宣講,持續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更加深入人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宣傳凡人善舉、城市微光,充分發揮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作用,營造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
堅持文旅融合,以文化人。依托撫仙湖、化石地兩大世界級資源,實施“十大”文化精品工程,推動“十美”澄江建設,精心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打造生命起源——澄江化石地,“一日一景”小灣村、幸福宜居新馬房等一批文化品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加強甘棠箐、金蓮山、學山遺址等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依托化石地自然博物館、檔案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規劃館、體育運動公園等場地,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城市生態更有底色、顏值更有成色、生活更有亮色。扎實推進撫仙湖“湖泊革命”,實施撫仙湖沿湖3萬余人生態移民搬遷、15萬畝耕地休耕輪作和森林撫仙湖、截污治污全覆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
堅持創建為民,從群眾最關心、最關注的問題入手,聚焦生活困難的群體、城市管理的盲區、社會治理的短板,統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物業服務提升、常態化疫情防控等工作,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堅持創建惠民,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讓群眾出行更加順心、居住更加暖心、飲食更加放心。實施35條道路“白改黑”工程,改造人行道3.8萬平方米,取締非法載客“三輪車”3000余輛,新增公交車40輛。完成94個老舊小區改造,新增城市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改造農貿市場4個,打造“放心肉菜示范超市”2個。
堅持創建靠民,利用宣傳欄、工地圍擋、廣告牌、電子屏、電視、網絡、微信平臺等媒介,營造濃厚創建氛圍,制發《市民文明手冊》60余萬份,設置公益廣告7.8萬塊。依托領導包片、單位結對共建機制深入開展“掛包聯、轉走訪、辦實事”工作,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創建,通過干部的奉獻指數收獲市民的幸福指數,讓“文明創建人人參與、文明成果人人共享”深入人心、相得益彰。
“一約”“四會”樹新風
移風易俗展新貌
澄江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重點,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推進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展現新面貌。
把踐行村規民約作為鄉村治理的有效抓手,以村居委會為主導、村居黨員干部為主體,包村干部逐村指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完成全市414個村(居)民小組“一村一策”村規民約制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婚喪喜事操辦規則、勤儉持家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使移風易俗工作走上常態化、規范化道路,以素質提升帶動文明鄉風,以鄉風文明引領社會新風尚。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精神,大力推行移風易俗,整治農村婚喪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在47個村(社區)成立紅白理事會,健全完善紅白理事會章程,由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牽頭,成立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廣泛宣傳、倡導紅事新辦、白事簡辦、宴席不辦,人情攀比、封建迷信、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得以有效遏制。
全面落實村民議事會制度,全覆蓋設立村民議事會,打造400余個村民議事陣地,為議事工作開展搭建了良好平臺。截至目前,全市47個村(社區)已全部成立村民議事會,在村級事務管理、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貫通群眾“點單”、議事會成員(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議事模式,推動形成和諧鄉風。積極探索建立村民議事成果采納、落實、反饋機制,定期深入群眾進行回訪,實現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
持續開展“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創建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帶動群眾支持移風易俗工作,主動擯棄陳規陋習,傳播文明新風。通過召開道德評議會,利用身邊的典型事跡教育群眾、感召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舊觀念,養成好品德,不斷推進鄉風文明和文明村鎮建設。
積極開展禁毒禁賭宣傳和無毒無賭社區創建。澄江市在6個鎮(街道)、47個村(社區)組織成立禁毒禁賭會,組織駐村派出所民警、輔警、網格員、宣傳員、志愿者等深入村(社區)、村(居)民小組,廣泛宣傳賭博、吸販毒的危害,開展打擊賭博、吸販毒專項行動,全面營造禁毒禁賭的濃厚氛圍。
文明實踐惠民生
志愿服務暖人心
澄江市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踐行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不斷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
龍街街道以緊貼群眾、方便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實現所、站全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在自然村、群眾聚集地延伸建立實踐點、實踐基地,將陣地建到群眾家門口,服務做到群眾心坎上。
作為市委主要領導掛包聯系點,龍街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不斷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模式,在基礎條件較好的朱家山村,整合黨員活動室、村民議事廳、客事房等場所,試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并總結經驗,逐步推廣,以“群眾愛去哪里,陣地建到哪里”為原則,以自然村為單位,進一步整合農家書屋、村史館、村公園、文化長廊等宣傳陣地,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服務平臺,將文明實踐延伸到房前屋后、田間地頭。依托公園、游客集散中心等資源,在祿充景區、廣龍小鎮等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旅游志愿服務點,將志愿服務、文明風尚送到景區景點、游客身邊。目前,龍街街道共拓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5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旅游志愿服務點5個。
為增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服務效能,龍街街道從優化組織架構入手,建立村組黨支部書記任實踐點負責人,黨員為實踐骨干,網格員、優秀教師、新鄉賢、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為補充的實踐點組織架構。實踐點志愿者充分發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無縫隙對接優勢,聚焦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切實解決老百姓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組織開展疫情防控、收集民情民意、調處矛盾糾紛、宣傳黨和國家政策、傳播時代新風等,在服務過程中引領群眾、凝聚群眾,夯實群眾基礎。
堅持志愿服務項目大眾化。打造“小舞臺”文藝微宣講志愿服務項目,采用“文藝+宣講”的形式,用百姓聽得懂、聽得進、記得住的語言開展理論宣講志愿服務,先后編排了快板《創建文明新澄江》、花燈歌舞《文明和諧新澄江》、民間傳說舞臺劇《望鄉臺》、小品《搬遷好》《山路情深》《生日禮物》等文藝作品,采取“接地氣”“說土話”“講故事”的手法,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宣傳道德模范先進事跡。依托“文化進萬家”開展文藝培訓志愿服務,常年舉辦聲樂、舞蹈、葫蘆絲、刺繡、戲曲、書法等群眾文化藝術培訓,組織文化文藝巡演,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今年以來,龍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累計開展各類培訓10期346人,舉辦文化文藝活動28場,受益群眾3000余人。
堅持志愿服務項目便民化。實施“情暖夕陽”傳遞溫暖力量便民志愿服務項目,聚焦60歲以上空巢獨居、行動不便、身體殘疾等老年人群體,通過開展愛心義剪、愛心義診、愛心疫苗等志愿服務活動,樹立孝老愛親濃厚氛圍。此外,在實踐所設立“心愿墻”“留言板”,收集群眾微心愿,精準點單派單,做群眾的“圓夢人”,今年以來完成群眾點單59個。
下一步,澄江市將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迅速掀起學習熱潮。深入推進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嚴格落實“兩轉一強一提”要求,全力以赴抓好文明創建、撫仙湖保護治理、產業發展、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和改善民生等工作,確保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澄江落地落實。
相關閱讀: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澄江市鳳麓街道聚焦“三年行動”推動小區治理提質增效 2025-05-16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澄江市著力推動湖泊保護治理與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2025-05-15
- 澄江市著力推動湖泊保護治理與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2025-05-15
- 玉溪高新區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05-15
- 澄江市開展“百名干部進小區”工作落實情況調研 2025-05-14
- 包頭文藝工作者在澄江開展特色文化旅居活動 2025-05-14
- 新華全媒+|從上市公司一季報“含新量”看中國經濟發展向“新” 2025-05-13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