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589197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3-04 |
干壩社區以“黨建+”為鄉村振興聚勢賦能——激活發展新動能繪就鄉村新圖景

藍莓產業園工人培土灌溉,為藍莓幼苗移栽做準備。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鄭詩 高乾恒 文/圖
社區黨總支連續三年獲評元江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社區集體經濟收入一年時間從6.8萬元增加到213萬元;投入400余萬元大刀闊斧實施四項工程增進民生福祉……這是元江縣甘莊街道干壩社區一張張亮眼的成績單。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干壩社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采取黨組織帶動、集體促動、群眾聯動發展模式,以“黨建+”為鄉村振興聚勢賦能,激活發展新動能,繪就鄉村新圖景。
“黨建+組織建設”
筑牢鄉村振興根基
大專及以上學歷8人、退役軍人3人、平均年齡36歲的干壩社區領導班子,是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他們敢想、敢干、敢闖,謀劃工作有創新、貫徹執行有實效、推進工作有力度。
“大媽,種芒果價格低、次品率高,還天天擔心自然災害,一年辛辛苦苦,一畝芒果只賺得1000塊。把土地流轉給村辦公司,我們再租給企業種藍莓,每畝的租金就是2000塊,5年租金一次付清,你還可以去藍莓基地打工掙工資。社區有集體經濟了,就能修路修燈,生活就越來越好了……”這一幕是干壩社區領導班子成員挨家挨戶上門,為群眾算好經濟賬和民生賬,推動連片土地流轉的場景。“過去社區產業單一,經濟收益也不好。4年前我來到社區便決心通過土地流轉,引進有實力的企業發展現代農業。依托社區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我們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2000畝藍莓基地的土地流轉工作。”干壩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郭云回憶道。
此外,干壩社區成立了以班子成員為主導的招商服務小組,為企業提供從項目洽談到落地建設及運營的全程“保姆式”服務,有力推動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其中,與光筑(云南)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的數字藍莓現代農業產業園(以下簡稱“藍莓產業園”)項目,2024年5月簽約、6月供地、7月建設、8月種植、半年獲益,項目建設跑出了“干壩速度”。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積極吸納優秀人才進班子,也為干壩社區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頭活水”。在社區工作兩年、22歲的居委會委員廖彥景見證了社區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系列項目的引進,為居民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更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健全完善,可以說每天都有新變化。這一切與社區領導班子擰成一股繩,雷厲風行抓工作分不開。我真實感受到了黨建引領的強大力量,也更加堅定了要成為一名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廖彥景的話擲地有聲。
“黨建+產業發展”
激活鄉村振興“引擎”
在藍莓產業園,工人有條不紊地進行培土灌溉,為藍莓幼苗移栽做準備。“藍莓產業園項目落地以來,群眾不僅獲得了租金收益,還能就近就業。目前共帶動130余人穩定就業,人均年收入6萬元至8萬元。6個月的藍莓采摘期,每天需要采摘工人1500余人次,每日累積勞務收入超20萬元。家門口就業,不但增加了群眾收入,而且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和農村發展活力。”甘莊街道黨工委書記白永德介紹。
2024年9月,曾在廣東省務工的陳龍權成為了藍莓基地的一名員工。談及本地就業與外出打工的差別,陳龍權表示:“扣除生活成本后差別不大。在家鄉工作舒適,更重要的是能照顧老人,還能積累農業管理經驗。”同樣,一起在藍莓基地務工的方惠珍也說:“土地流轉后有租金,平時還可以在基地幫忙,一天下來也有一百多塊錢。”
據悉,除了依托項目打造“家門口的務工車間”,藍莓產業園、光伏發電等項目還成為了干壩社區壯大集體經濟的“法寶”。“通過為藍莓基地提供勞務派遣和園區管理服務,每年社區集體經濟增收約35萬元。通過承接光伏發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后期運維工作,每年可實現收益10余萬元。”郭云介紹。2024年,元江干壩社區甘源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營性收入達1868萬元,實現收益227.3萬元,成為全市村辦公司中第一家規上服務業企業。
藍莓產業園規模宏大,計劃投入5億元打造超5000畝的產業基地。隨著項目深入實施,用工荒將嚴重制約企業發展和社區增收。為此,干壩社區與企業合作,以企業出資、村辦公司運營為發展模式,成功籌建藍莓幸福里社區。“幸福里社區占地面積約3畝,計劃投資200萬元,可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吃、住、培訓一條龍服務。這樣既能為企業解除發展的后顧之憂,又能拓寬社區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幸福里社區計劃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已于2月16日入場,接待能力為300人,將于3月底正式啟用。三期完工后,接待能力將增至500人,預計可實現社區集體經濟收入20余萬元。”郭云補充道。
為真正讓小藍莓結出致富果,今年干壩社區將以100畝土地入股,與企業合作種植藍莓,積極探索聯農帶農新機制。村集體先行先試,示范帶動農戶種植,讓他們分享更多藍莓增值收益。“按照測算,這100畝藍莓可實現收入80萬元。比起租地模式,收益增加約50%。社區還將借助‘龍頭企業+村辦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并精準對接企業、群眾,提供求職、培訓、派遣、維權等多樣化服務,助力社區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全力打造產業發展、公司增效、群眾增收的鄉村振興‘藍莓幸福里’。”白永德表示。
“黨建+為民服務”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人勤春來早,2月24日上午,干壩社區農戶汪炎均用剛辦理的水卡完成取水,忙碌地澆灌地里的千層金。汪炎均自2017年落戶干壩社區發展花卉種植以來,缺水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我們幾乎每年都向上反映用水問題。現在好了,插卡就能取水,3小時就能完成原來兩天半的灌溉任務。水分充足,植株品質也更好了,幾乎能全部作為商品上市。”汪炎均高興地說。
同汪炎均一樣,多年來,缺水問題均不同程度阻礙著干壩社區農戶的產業發展。秉持以項目建設賦能農業發展的理念,干壩社區爭取到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將水管架設到田間地頭,并安裝智能水表,在更好滿足農戶灌溉需求的同時,倒逼其節約用水。“灌區項目的實施,顯著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還能使農產品增產,社區2000余名群眾都能從中受益,并將為社區發展現代農業帶來新希望。村辦公司還能獲得代收水費的服務費,多點壯大集體經濟。目前,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的80%。”白永德說。
在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基礎上,硬化丫口組、小干壩組1845米道路,全覆蓋安裝進村道路路燈,免費為群眾安裝水管、水表,為5類困難群眾發放愛心補助……四年來,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讓干壩社區兌現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承諾,社區形成“產業反哺民生、民生凝聚人心”的善治閉環。2025年,干壩社區還將利用集體經濟收入對居民醫療保險費用進行補貼,繼續以實際行動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未來,干壩社區還將積極探索‘基數+增量’集體經濟創收獎勵辦法,進一步提高社區干部促發展、惠民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干壩社區成為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的鄉村振興樣板,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越走越遠、越走越穩。”郭云表示。
春日下午,暖意融融,干壩社區果園小組居民陳三妹正忙著為自家開的餐館備菜。“我做生意已經有7年了,最開始村子里人少、游客也少,每天只能接待2至3桌客人。社區招商引資給我們帶來了大量人流,人居環境的改善也讓游客多了起來。現在每天都能接待20桌客人,收入翻了幾番。其他鄰居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開上了新汽車。我們會繼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相信日子會好上加好。”陳三妹臉上笑意盈盈。
短 評
黨建“執筆”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莫庭
近年來,元江縣甘莊街道干壩社區通過“黨建+”模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陽光路”。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推動集體經濟從6.8萬元增加到213萬元,實現了組織強、產業興、群眾富、鄉村美的目標。這一系列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黨建“執筆”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的生動實踐。
“黨建+組織建設”,筑牢了干壩社區鄉村振興根基。社區領導班子年輕化、知識化、有活力,敢于創新、勇于擔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這充分證明,堅強有力的黨組織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鄉村振興的核心力量。
“黨建+產業發展”,激活了干壩社區鄉村振興“引擎”。藍莓產業園、光伏發電等項目的落地,不僅帶動了產業增效、集體增收、群眾致富,還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社區還與企業合作,探索聯農帶農新機制,構建“龍頭企業+村辦公司+基地+農戶”的共贏模式,產業正在成為干壩社區鄉村振興的“發動機”。
“黨建+為民服務”,夯實了干壩社區鄉村振興基礎。聚焦群眾農業用水難題,社區爭取灌區項目,既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戶的缺水問題,還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提升了農產品產量。同時,硬化道路、安裝路燈、發放愛心補助等系列民生舉措,切實提升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社區形成了“產業反哺民生、民生凝聚人心”的善治閉環。
干壩社區的實踐證明,黨建引領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證。通過“黨建+”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推動產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干壩社區不僅實現了經濟跨越式發展,也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未來,干壩社區將繼續以高質量黨建推動鄉村振興,走出一條產業興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康莊大道。
相關閱讀:
- 紅塔區大營街街道大營街社區關于云南省XXX項目的申報服務成交公示 2025-05-16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江川新農人種出“莓”好生活 2025-05-16
- 黃龍社區建設現代農業種植示范基地 2025-05-16
- 玉溪海關26條便利措施賦能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05-15
- 玉溪高新區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05-15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