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9479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10-22 |
聶耳公園“怪魚”落網
律師提醒:隨意放生或丟棄外來物種將承擔法律責任

“怪魚”被捕獲。

“怪魚”全身遍布堅硬琺瑯質魚鱗。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朱景芳/文 普桂潔/圖
近日,網友“桔橙可家”在短視頻平臺發布消息稱:玉溪聶耳公園水域內發現“怪魚”,疑似外來物種鱷雀鱔。視頻經傳播后引發各方關注,10月17日下午,公園管理方開始鋪網捕撈。18日上午,“怪魚”被成功捕獲,并進行無害化處理。
聶耳公園水域疑似出現鱷雀鱔
“了解到相關消息后,我們立即采取行動,安排安保人員加強巡查,并同步與市農業農村局、市林草局等部門商討處理方案。但巡查數天后,并未發現‘怪魚’,于是決定鋪網捕撈。”玉溪市紅塔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服務中心公園股副股長夏玉玲說。10月17日下午,捕撈工作正式開始,捕撈作業由玉溪嘉潔物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
現場,該公司一組人員劃船進入相關水域后,鋪開2張近200米長的粘網。同時,另一組人員在湖面來回用竹竿敲擊水面,試圖驚動“怪魚”撞網。
經過一夜的等待,18日上午“怪魚”終于被捕獲,經專業部門確認為鱷雀鱔。“捕撈到的鱷雀鱔長50多厘米,后續按規定流程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據我們觀察,目前暫未對公園水域生態造成太大影響。”夏玉玲告訴記者。
人為放生可能性大
鱷雀鱔到底有什么來頭,為什么要想盡辦法把它抓到?記者查詢資料得知,鱷雀鱔原產于北美洲,是一種淡水巨型肉食性魚類,魚身呈長筒形,最長可達3米,布滿斑點;雖然長著魚尾,但吻部前突,很像鱷魚的頭部;上下顎密布兩排鋒利的牙齒,全身遍布堅硬琺瑯質魚鱗。鱷雀鱔已被我國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鱷雀鱔是肉食性魚類,而且生性兇猛,會捕食一些本土物種,尤其是水域中的魚類。水中魚類減少,被魚當作食物的藻類就會大面積泛濫,這些水生植物會在水域中形成單一物種優勢,就有可能導致水體缺氧,造成一定范圍內的生態災害。另外,這種外來物種缺乏天敵,水域內的魚類都會被它吃掉。如果出現食物短缺的情況,鱷雀鱔甚至會攻擊人類,造成人身傷害。
鱷雀鱔為何會出現在公園水域內呢?“經過排查,幾乎可以判定是有人放到湖里的。”夏玉玲說。
發現外來入侵物種要及時上報
“隨意放生或棄養鱷雀鱔這類外來入侵物種屬于違法甚至犯罪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危害生物安全,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云南凌云(玉溪)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羅桂勇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第八十一條第二款規定:“未經批準,擅自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捕回、找回釋放或者丟棄的外來物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之一規定:“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減少外來物種入侵是全社會的責任,希望廣大市民提高認識,千萬不要隨意放生或遺棄外來物種。如發現類似情況,請大家及時上報。”夏玉玲說。
羅桂勇也表示,放生或棄養的行為不存在法外之地,市民應當樹立生物安全意識,不要隨意買賣外來物種,確有所需也要通過合法渠道購買或接收外來物種。如果通過合法渠道購買鱷雀鱔等外來物種后不想養了,千萬不要人為放生或食用,可以委托相關部門進行處理。如果在公園、湖泊、河流或其他地方發現鱷雀鱔等外來入侵物種,要及時上報相關部門。
相關閱讀:
- 聶耳公園“怪魚”落網 2025-10-22
- 聶耳公園游樂園進行升級改造 2025-10-22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