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191027772 | 文     號 |   |
| 來   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公開日期 | 2019-03-18 |
新時代需良好的網絡心態
青春、孩子、工作、生命、美食……近日,復旦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的《中國網絡社會心態報告(2018)》顯示,縱觀2013至2018年微博語境下的語義網演變,無論是剛剛度過中年危機的70后、珍惜感恩家庭的80后、還是用戲謔的方式解構壓力的90后,其相關網絡熱詞都與美好生活的看法相關,這顯示出中國“中堅一代”更高的成熟度與更強的社會責任感。
網絡熱詞是社會心態的延伸,有賴于現實環境的塑造。報告顯示,六年前,70后的討論較多涉及中年危機,80后關注與父輩、子代之間的關系,90后的討論則呈現出初入職場的生活不易,盡管聚焦的議題不同,但三個群體面對壓力時,都表現出一定的逃避情緒。而到了2018年,感恩、珍惜、反思、砥礪前行則成為三個群體的價值共識。網絡社會心態轉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本上看,這與六年來許多社會問題得到解決、社會矛盾不斷化解的現實因素密不可分。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網絡熱詞是網絡心態的表征,離不開媒體的輿論引導。不同意見相互交織、不同力量相互博弈是互聯網輿論場的常態,一方面,理性平和、真誠客觀的意見表達有助于增進社會群體之間的理解,形成推動公共議題解決的輿論合力;另一方面,盲目與非理性的網絡心態則有可能激化群體間本不顯著的矛盾,造成社會思想、秩序的混亂。良性的輿論生態、健康的網絡心態離不開主流媒體的引導。其實,積極的輿論引導從來都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關鍵是主流媒體要運用網絡社會偏愛的解釋框架,對核心價值觀進行生動具體的解疑釋惑,在激濁揚清、去偽存真的過程中,凝聚社會共識。
互聯網也具有“放大效應”,這既是機遇又潛藏風險。采取怎樣的態度來面對豐富、多元的網絡現實,是檢驗網民心態成熟與否的“試金石”。良好的網絡心態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社會矛盾不斷解決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積極引導的過程中一點點實現的。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互聯網主力軍的理性積極的網絡心態日益形成,線上線下將凝聚最大的社會共識,共同構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同心圓。(王法治)
相關閱讀:
- 我市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2025-05-09
- 玉溪師范學院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網絡課程平臺服務采購項目單一來源采購公示 2025-04-29
- 玉溪師范學院成人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網絡課程平臺服務采購項目單一來源采購公示 2025-04-28
- 玉溪市中醫醫院網絡線路布線服務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告 2025-04-22
- 玉溪市中醫醫院網絡線路布線服務采購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4-08
- 打好“組合拳” 賦能新發展——江川區著力走好新時代社會工作之路 2025-03-11
- 江川區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討班開班 2025-03-07
- 周建忠:全面提升能力做新時代好干部 2025-03-04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全光網絡改造及運營運維服務項目中標結果公告 2025-02-24
- 弘揚網絡主流價值共筑玉溪清朗網絡空間 2025-01-24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