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578585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1-09 | 
甸中鎮探索鄉村建設新路徑——共建共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 玉溪日報通訊員 沈菲 趙小平
走進峨山縣甸中鎮小甸中村,房前屋后的小花園、小菜園讓人眼前一亮,既有園藝之美,又有鄉愁元素,成為村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扮靚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莊“顏值”。
“村莊的變化確實很大,我們不僅進行了綠化工作,還實施了雨污分流工程。”小甸中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紅仙介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小甸中村黨總支堅持聽取群眾意見,通過8場院壩會確定了雨污分流、道路修復、危房拆除、村莊綠化等建設內容,于去年5月啟動實施了“千萬工程”以工代賑(村民自建)項目。半年多時間,村民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將家園打造得更加宜居,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村莊改造前到處坑坑洼洼,雞糞、鴨糞亂堆亂放,現在到處平平坦坦、干干凈凈。”小甸中村村民金紹學說,“如今的村莊,道路更寬了,通行順暢了,還規劃了停車區域,村民停車方便多了。”
據悉,小甸中村的變化得益于“千萬工程”以工代賑(村民自建)項目的實施,也是甸中鎮推進鄉村建設的新探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小甸中村通過搭建平臺、創新方式,不斷完善基層議事協商制度,充分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激發出了村民自治活力,提高了項目建設效率,提升了村莊“顏值”。如今,小甸中村迎來了“千萬工程”以工代賑(村民自建)項目二期工程,村民們干勁十足,期待著村莊更加美麗宜居。
村莊變美了,環境宜居了,小甸中村還立足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依托峨山縣筇聚農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在小甸中村雨云組打造蔬菜種植基地,讓蔬菜種植持續成為當地群眾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我們采取‘種植大戶+農業基地+小組’的模式,由村委會承擔生產成本,兩個小組提供土地,種植大戶出管理成本。”李紅仙介紹,目前的小甸中村已從“單打獨斗”邁向“合作發展”,這一模式的轉變,有效帶動了當地群眾就業,進一步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為村莊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近年來,甸中鎮堅持黨建引領,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優化村莊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做強特色產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全力創建“黨建+N”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點,努力打造新時代鄉村建設甸中樣板。
“小甸中村的蝶變,為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善。”甸中鎮黨委副書記柏青涌表示,下一步,甸中鎮將進一步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工作水平,持續在更多村莊推行以工代賑(村民自建)經驗模式,奮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相關閱讀:
- 華寧縣寧城尚居·瑞園(二期)前期物業服務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擬認定市級鄉村工匠和擬推薦省級鄉村工匠名師人選公示 2025-07-30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共建烹飪實訓中心建設及運營服務成交結果公告 2025-07-30
- 寧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2025-07-30
- 寧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2025-07-30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