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6822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8-12 |
種好柑橘致富樹守 牢防返貧底線——華寧縣產業賦能促增收答好“防返貧底線怎么越筑越牢”之問

普天英邊摘柑橘邊唱幸福歌。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丹 文/圖
“余大哥,摘柑橘去啦。”一大早,華寧縣華溪鎮黑牛白村委會黑牛白小組村民普天英背著背簍約上鄰居就往柑橘地里趕。“以前種點玉米、蔬菜,一年到頭收入2萬元。后來政府鼓勵種柑橘,不但發柑橘苗補貼,還教我們怎么種、怎么管護。現在,一年下來有20多萬元的收入,日子好過多了。”普天英開心地說。
普天英家是黑牛白村的脫貧戶之一,家里有6口人,2016年底脫貧,種植柑橘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目前,普天英家共栽種柑橘5000棵左右,有興津、宮本、金秋等品種。“今年雨水多,掛果量大,收入應該比往年高。”普天英介紹。
柑橘產業是華寧縣的脫貧支柱產業,也是華寧縣鄉村振興的“金招牌”。華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馬光磊介紹:“2024年,全縣共有14132戶農戶種植柑橘,銷售收入14.36億元。盤溪鎮、華溪鎮作為柑橘種植的重點鄉鎮,其中50%的脫貧戶戶均柑橘收入達7萬余元。”
“我們村就是以種植柑橘來脫貧致富,守牢防返貧底線的。”黑牛白村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員周雪麗表示,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是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防止規模性返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硬任務和必須守牢的底線,必須保持警惕、精準施策、常態長效。
“每月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工作是我們駐村工作及村‘兩委’班子工作中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一項。”周雪麗補充道,“我們平時通過入戶走訪、群眾自主申報,結合每月縣上、鎮上反饋到村委會的預警信息開展動態監測工作。入戶不僅是及時了解群眾的困難,更多的是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送到群眾家中,比如近期開展的雨露計劃、外出務工交通補助、脫貧戶小額信貸等政策,通過入戶宣傳講解,讓更多有需要的群眾及時享受到國家的政策紅利。”
為發揮金融幫扶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的積極作用,今年以來,黑牛白村持續深化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扎實做到“應貸盡貸、以貸促興”,切實為當地柑橘產業發展注入動能,為鄉村振興增添活力。據了解,黑牛白村共有86戶脫貧戶,今年已有51戶脫貧戶申請辦理小額信貸,為發展柑橘種植注入新動能。
衡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成效最直接、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收入有沒有增加、就業是不是穩定、生活是不是幸福。周雪麗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做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工作,積極帶動當地村民一起種好柑橘這棵致富樹,讓大家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以前去田里的路特別難走,上山施肥、摘果全靠人力。現在好了,政府給錢把路修通了,家里有兩輛三輪車,車子可以直接開到田邊。我們還可以申請學習、使用‘共享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省時省力,收成也好了。”細說起現在的好日子,普天英表示,在國家各種好政策的幫扶下,會努力種好、管好自家的柑橘樹。“黨的政策實在好,各族人民共繁榮,雙腳走出致富路……”柑橘地里,普天英唱起“五三腔”響徹田間。
黑牛白村以柑橘產業持續增收的脫貧致富故事,是華寧縣依托產業脫貧,守牢防返貧底線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華寧縣緊盯“三個責任”“四項底線任務”“三個動態”,通過強化動態監測抓幫扶、聚焦兜住底線抓保障、緊盯產業就業抓增收,慎終如始抓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有力有效保障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實現穩定增長,守牢防返貧底線,鞏固增收基礎。今年以來,華寧縣累計下達銜接資金2982萬元,安排產業項目18個、資金2091.45萬元;脫貧勞動力累計轉移就業3894人,轄區內5個就業幫扶車間吸納就業1133人,開發公益性崗位838個,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2184人。
記者感言
在黑牛白村,政府的各項扶持政策落地落實,讓昔日的玉米地蛻變成種滿“致富樹”的沃土。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每月開展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工作,通過“精準施策、精準服務”為群眾帶去“陽光雨露”,脫貧戶借助金融活水,為發展柑橘種植注入新動能。從道路硬化到“共享無人機”飛入田間,“資金的扶持+技能的加持”讓群眾致富之路越走越寬。群眾享受到的政策紅利,成為他們心頭的暖流和腳下的力量,激起了他們苦干實干的內生動力。
防返貧的堤壩如何越筑越牢?華寧縣的生動實踐告訴我們,守牢防返貧底線,要深扎產業之根,方有活水源頭。
相關閱讀: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