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6495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6-11 |
一把四弦琴 半生五山腔——記通海縣大黑沖非遺傳承人李學義

李學義在彈琴。

李學義身穿的民族服飾上繡了一把四弦琴。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饒平 文/圖
6月的一天,夕陽西下,通海縣里山鄉大黑沖村的一戶人家里,李學義的四弦琴聲又一次響起。那琴音初聽波瀾不驚,細品卻悠揚動聽,像山間的溪流,不急不緩地流淌過每一個聆聽者的心田。這是一種音樂渲染,更是一種開場白,對于這位彝族聶蘇支系的琴師而言,每一次撥動琴弦,都是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李學義生長在一個五山腔藝術世家,其曾祖父李成、祖父李家德、父親李鳳鳴都是聶蘇人中遠近聞名的歌手和琴師。他自小跟隨家人學習彈唱,經過10多年勤學苦練,現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最能唱歌的“曲子老板”和最能彈琴的“弦子老板”。
琴聲里的血脈傳承
十六七歲時,祖父李家德以口傳心授的方式教李學義學唱五山腔。“爺爺彈一遍,我跟著哼;爺爺唱一段,我跟著學。”李學義回憶道。這種看似隨意的教學方式背后,實則暗含了彝族音樂傳承的精髓——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心領神會地體悟。在祖父嚴格的調教下,李學義逐漸掌握了五山腔復雜的腔調轉換和情感表達技巧。他不僅繼承了祖父優秀的彈奏技藝,還學會了彝族煙盒舞。如今雖已年過半百,但只要四弦琴在手,他的手指依然能在琴弦上靈活舞動,奏出那些流淌在血液里的旋律。
五山腔是“滇南彝族四大腔”之一,作為一種原生態的民族民間藝術,其形成發展與聶蘇人吃火草煙的習俗密不可分。李學義向記者詳細解釋了這一獨特的文化現象:“農閑時節,每天傍晚,彝族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外,女的給男的敬火草煙,裝煙點火;男的則手持水煙筒吸煙。在這個敬與吸的過程中,大家對唱、交流,表達愛慕之情。”
正是在這樣的社交場合中,五山腔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演唱時由一個人在四弦琴伴奏下領唱,其余人與領唱者對唱,或加入伴唱。大家無拘無束,愛情的相思纏綿、追求試探及戀愛中的復雜感情,在各種腔調轉換中得到充分展現。這種集體性的藝術創作過程,使得五山腔既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又有群體互動的活力。
琴弦上的生命交響
如今,李學義的嗓子已不如年輕時清亮,唱起高得出奇的五山腔,高音常常上不去。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作為琴師的自信,每當彈起心愛的四弦琴,他仿佛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身邊的樹木“沙沙”作響如同和聲,遠處的河流“嘩嘩”流淌好似伴奏,就連頭頂飛過的鳥兒也似乎為他的琴聲駐足。
正是這種與自然的深度共鳴,使得他的演奏超越了技巧層面,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他的琴聲時而高亢激越,如風過群山之巔的呼嘯;時而低回婉轉,似風入幽谷深處的私語。那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通過琴弦的振動獲得最純粹的釋放。
李學義與同村的李翠萍都是五山腔非遺傳承人,他們的合唱是村里的一絕。李翠萍的歌聲高亢質樸,李學義則用低音陪襯過渡,兩人的聲音此起彼伏,任意穿梭,構成復雜而和諧的多聲部結構。這種即興而精準的配合,正是五山腔最迷人的藝術特質之一。
守護與傳承的文化自覺
隨著時代變遷,五山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傳承危機。李學義清楚地認識到:由于五山腔音調高亢嘹亮,一個寨子里能唱好的就那么兩三個人。而且五山腔承載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不了解其背景就無法真正把握其神韻。
為此,李學義主動承擔起了文化傳承的責任。他不僅教授年輕人彈奏技巧,更注重講解五山腔背后的文化內涵。“比如那首經典的《找阿妹》中的‘哥是樹來妹是藤,藤纏樹來才叫親;喜怒哀樂全為你,阿妹與我一條心’,表面是情歌,實際上反映了彝族青年獨特的求愛方式和情感表達,是一種含蓄的情感試探。”李學義耐心地解釋歌詞中的隱喻。
除了演唱技藝,李學義還精通彝族傳統樂器——煙盒的制作。他向記者展示了親手制作的煙盒:“過去用牛皮壓制,現在改用木板和竹片。”他詳細介紹制作工藝,如何選擇材料,如何控制厚度,如何裝飾美化。對于四弦琴的制作,他更是如數家珍:“優質紅椿木能實現最佳共鳴,琴頭雕龍刷金粉,琴面刻花草嵌圓鏡……”這些傳統工藝,他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愿意學習的年輕人。
琴聲未絕,薪火相傳
夜幕降臨,李學義的琴聲漸漸停歇。夕陽已西沉,群山染上黛青色,只有不遠處的草葉還在晚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回味剛才的旋律。
“只要手指還能動,我就會一直彈下去。”李學義撫摸著心愛的四弦琴說。這位大黑沖的琴師或許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眾多的粉絲,但他用畢生的堅守詮釋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承者。在他的琴聲中,記者聽到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回響,也看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薪火相傳的希望。
當新一代的彝族青年開始重新認識并學習五山腔時,李學義的眼中閃爍著欣慰的光芒。他相信,只要有人傾聽,琴聲就永遠不會消失;只要有人傳唱,文化就能生生不息。無需喧嘩,自有回響;不必張揚,自有傳承。這就是一位樸實無華的民間藝人的本色。
相關閱讀:
- 玉溪滇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展演中心新創現代滇劇《風云滇緬路》編劇服務采購項目采購公告(二次) 2025-07-30
- 華寧大母公竜村佛手熱銷全國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華寧大母公竜村佛手熱銷全國 2025-07-30
- 黑村特色農產品綜合服務中心人氣旺 2025-07-30
- 玉溪第五小學(李棋中心小學)圖書室修繕改造項目詢比采購公告 2025-07-29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研和校區二食堂、五食堂及峨山校區五谷堂食堂對外承包經營招標項目(一標段至三標段)中標結果公告 2025-07-29
- 玉溪滇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展演中心新創現代滇劇《風云滇緬路》編劇服務采購項目終止公告 2025-07-2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