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4761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滇南石獅形態逼真,做工精細。

新生代滇南石獅工藝傳承人。

寺院里這對石獅就出自通海工匠之手。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胡瑞琪 施銳 文/圖
位于通海縣的河西古鎮,堪稱石獅子的王國,鎮內石獅子數量眾多、形態各異,或威風凜凜,或憨態可掬,或小巧玲瓏。它們佇立在古鎮的各個角落:古橋邊、老宅前、寺廟旁,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作為云南省傳統石雕藝術的代表——滇南石獅,大多出自于此。
滇南石獅有著鮮明的特色,眼球突出,面部呈荷葉形,雄獅口中雕有可滾動的石球,腳下踩石球;雌獅腳下常雕有幼獅,寓意人丁興旺。石獅多為半蹲式,成雙成對,雌雄轉頭相望,憨態可掬且富有靈氣。
滇南石獅的制作,多采用傳統雕刻技藝,用料以青石、砂石、漢白玉為主。雕刻制作中對匠人的要求極高,需具備對動物體型結構的觀察能力,以及長期的經驗積累。現分布于河西古鎮的石獅作品多出自明清時期通海匠人之手。
河西鎮魯氏石雕第四代傳承人魯永壽介紹:“滇南石獅和我國北方石獅在外形上相差非常大,滇南石獅的形體動作幅度較大,雕刻難度相當高,光是掌握造型、劃線、神態等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魯永壽,是家族的傳承人之一,也是滇南石獅省級傳承人魯永紅的大哥。他們從父輩手中接過石雕這門手藝,就在傳承中不斷摸索。說到雕刻滇南石獅,他和兒子魯慶梁有著深刻體會。“2015年畢業后,我就開始純手工制作石雕作品,兩年后開始嘗試做滇南石獅。那個時候我的師傅挺多的,會教我輪廓怎么雕,細節怎么雕。”滇南石獅縣級傳承人魯慶梁說。
制作滇南石獅的工藝復雜,拿到一塊石料,設計整體形態很關鍵,獅頭扭動的角度,四肢的位置和動作,這些都會影響最后成品的效果。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他總會虛心地向父親和師傅請教,博采眾長,磨礪技藝。
魯慶梁說:“花了兩三年時間,我從最基礎的學起。石獅的形態、神態不到位的,我就慢慢地去琢磨,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攻克。后來就越做越細,慢慢地就能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
石獅子的整體造型確定后,最難的是局部的雕刻,比如獅頭的神態、獅身的毛發、口中的珠子等,每一處細節都需要精雕細琢,這些都非常考驗石匠的耐心與功力。
在熟練掌握滇南石獅的制作工藝后,魯慶梁不斷摸索創新,在傳承和保留滇南石獅傳統技法的基礎上,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最大化表現滇南石獅的逼真形態,力爭做得更精致、更生動。“在石獅的底座上,我會加一些卷草紋,結合滇南的風格進行創新,把它做得更精細。”
如今,面對滇南石獅與各式石雕作品的創作,魯慶梁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續寫著傳統與現代的對話。他將3D建模的精準與電腦修圖的細膩融入滇南石獅的雕刻里。先用現代技術勾勒石獅整體形態,再以傳統刻刀細雕眉眼肌理,讓數字光影與千年鑿痕相融。他的這雙手,既緊握著祖輩的鏨子,也掌控著時代的科技,讓石雕技藝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悄然生長。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民政局關于2024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教育體育局關于2024年玉溪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籌集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關于印發2025年上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下半年趨勢預測的通知 2025-07-30
-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溪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的通知 2025-07-30
- 玉溪滇劇(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展演中心新創現代滇劇《風云滇緬路》編劇服務采購項目采購公告(二次) 2025-07-30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