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2656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7-16 |
龍潭鄉彝漢雙語廣播奏響鄉村安全和諧曲
近期,元江縣龍潭鄉每天午間與傍晚,彝漢雙語交織的溫馨提示聲都會準時在田間地頭響起:“各位村(居)民朋友們,注意了,夏季溺水事故高發,請不要到壩塘邊玩水、游泳……”這一獨特的“聲音風景”,正是龍潭鄉通過彝漢雙語應急廣播系統,在基層治理中探索出的創新模式,為鄉村安全筑牢了堅實防線。
龍潭鄉常住人口以中老年彝族群眾為主,彝族老人漢語理解能力有限,傳統文字宣傳效果不佳。為解決這一宣傳困境,自2022年起,龍潭鄉構建了“1+57”應急廣播體系,即1個鄉級前端平臺搭配57個村組終端,并創新推出“彝語+漢語”雙語播報模式。廣播內容涵蓋農時農事、安全知識、文明鄉風等,于每日12:30—13:00、18:30—19:00兩個時段精準播放,既避開勞作高峰又確保宣傳覆蓋到田間地頭。“以前政策宣傳要么人不在家,要么看不懂字,現在大喇叭一響,老人、孩子都聽得明明白白。”安龍社區干部孫文江說。
龍潭鄉轄區有1座水庫、12個壩塘、1083個小水窖(蓄水池),安全隱患不容忽視。針對這一情況,龍潭鄉量身定制雙語安全課程,將防溺水“六不準”、自救互救指南等安全知識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通過大喇叭每日循環播報。同時,制作鄉村大喇叭雙語宣傳系列短視頻,以彝族阿媽現身說法的形式,在微信群廣泛傳播,播放量超萬次。今年進入汛期、暑期以來,雙語廣播成功預警2次氣象暴雨險情,協助疏散農戶7戶13人。全鄉溺水事故實現“零發生”,森林防火期內違規用火現象同比下降82%,交通安全事故率下降95%,切實保障了鄉村安全。
在固定播報基礎上,龍潭鄉還拓展了“田埂課堂”“火塘夜話”等移動宣傳場景。農忙時節,黨員干部與彝族志愿者組成“雙語宣講隊”,在田埂邊用漢語講解政策、彝語同步翻譯,將移風易俗、高價彩禮整治等內容融入勞作間隙的“拉家?!敝?。這種“沉浸式”宣講模式成效顯著,使98%的村民對婚喪簡辦達成共識,封建迷信活動減少90%,推動了鄉村文明建設,助力基層治理向縱深發展。
為確保宣傳實效,龍潭鄉建立“三三”工作法。鄉級統籌制定季度宣傳菜單,村組根據實際需求“點單”,彝漢雙語骨干組成“翻譯突擊隊”;實施“廣播+短視頻+入戶”三維模式;設立“鄉音監督員”崗位,邀請群眾代表參與內容審核。這套機制使政策傳達時效提升3倍,群眾滿意度達98.6%。
從“大喇叭”到“微視頻”,從“定時播”到“隨時講”,龍潭鄉立足民族山區實際,用最“土”的方法解決了最“實”的問題。這種宣傳模式既守住了傳統文化根脈,又激活了現代治理動能,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龍潭方案”。正如它科垤村村民李常八所說:“這喇叭聲比山泉還清亮,句句都淌進心窩里。”(通訊員 王成龍 劉雨)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擬認定市級鄉村工匠和擬推薦省級鄉村工匠名師人選公示 2025-07-30
- 寧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2025-07-30
- 寧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江川區雄關鄉中學校園廣播建設項目及食堂餐凳更換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7-28
- 玉溪市地質災害易發區應急廣播終端“增點擴面”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7-28
- 雙江街道拆舊建新繪新景 精細治理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2025-07-28
- 老廠鄉完成100萬立方米用水權交易 2025-07-28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