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1242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5-12 |
科技創新領航 助力云菌出滇
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研發中心——
科技創新領航 助力云菌出滇

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里,工人們在忙碌。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沈杰 文/圖
日前,云南省總工會、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下發了《關于表彰2024年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狀、獎章、工人先鋒號的決定》,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研發中心獲評云南省工人先鋒號。
近日,記者走進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聆聽該榮譽背后的企業成長故事。
從單一生產到綜合型加工
“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2000年創立,至今已有25年歷史。”公司工會主席卓春燕介紹,該公司目前在易門縣擁有2個標準化工廠,共計5條生產線,每年可加工食用菌制品5000噸、發酵性豆制品1000噸,資產總額達1.2億元,吸納160名員工就業,在當地食品行業占據重要地位。
跟隨卓春燕的腳步,記者參觀了公司的生產車間、研發中心等。在生產車間里,記者看到整個生產線上的清洗、分揀、切塊等工作井然有序,工人們身著潔凈的工作服忙碌著;在研發中心,研發人員針對一批即將出廠的野生食用菌產品的味道、水分等指標進行著檢測;在公司會議室,研發中心負責人黃俊翔與研發組成員針對新產品的研發,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討論。
2015年1月,該公司組建云南易門益生綠色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產品研發中心。發展至今,研發中心下設理化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留樣觀察室、研發設計室、小試車間、成果轉化室幾個分部門,現有外聘專家7名,公司研發人員27名,是“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特殊津貼享受者桂明英博士專家工作站的建站點。
卓春燕說:“公司從最開始單一的生產蕨菜、腐乳等制品逐步發展轉型,成為以食用菌制品、蔬菜制品、罐頭食品、調味料、發酵型豆制品等為主的綜合型食品加工企業。科技創新始終貫穿于企業發展之中。”
打開智慧引擎 攻克多個難題
走進公司的產品展示廳,“云之南”系列的菌子燜飯、云南山珍牛肝菌、麻辣小菌等袋裝產品,風味雞樅菌、香辣干巴菌佐餐醬、美味松茸菌佐餐醬等罐裝產品琳瑯滿目。
“野生食用菌深加工是公司的生產重點,它的技術含量比較高。”黃俊翔坦言,研發中心以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創新能力,謀求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效提高產品附加值,合理利用野生食用菌資源為目的,承擔起產品研發、質量管控等工作,為企業發展提供智慧引擎,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技術難題。
黃俊翔指著柜臺上的益生菌鐵皮石斛發酵液、益生菌納豆等發酵豆制品介紹,發酵性豆制品有提升營養吸收、調節腸道健康、降低抗營養因子等功能,但是產能低且質量不穩定。研發中心人員經過無數次試驗,才打破季節枷鎖,解鎖人工接種、恒溫發酵、水分均衡的發酵“密碼”,為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巨大變化。
近年來,研發中心利用生物酶解技術成功研發野生食用菌湯包、野生食用菌調味品等多個新產品,取得3件專利、14件新型專利,在填補市場空白及提高野生食用菌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增加產品附加值,為企業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斷豐富產品 助力云菌出滇
“為良品鋪子、天味集團、嘉華集團、滿小飽、云南白藥、冠生園等多家企業承接代加工,研發野生食用菌方便火鍋系列、預制菜系列、湯包系列等產品。隨著研發技術逐漸提升,公司的產品不斷豐富,助力云菌出滇,并走出國門。”黃俊翔說。
據悉,該公司通過建立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BRC全球標準體系、CSR認可的社會責任等國際先進的管理體系;與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農業大學食品研究院等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在全省設立30余個收購站,帶動菌農增收致富等舉措,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將云菌從深山搬到了實驗室,從生產線再回到餐桌上。
黃俊翔說:“我們的研發人員用心守護著大自然的饋贈,不斷推陳出新研發各種野生食用菌深加工產品。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大經費保障力度,通過科技創新推動企業更上一層樓。”
相關閱讀: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中國經濟圓桌會”共話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2025-07-29
- 紫玉花卉:科技賦能綻放活力 2025-07-25
- 紫玉花卉:科技賦能綻放活力 2025-07-25
- 通海推廣鮮食蠶豆種植助力湖泊治理與農戶增收 2025-07-25
- 玉溪溪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超市水果一店、二店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告 2025-07-23
- 合唱劇《聶耳的歌》巡演云南站專家研討會舉行 2025-07-23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