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41554037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4-09-10 |
我市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玉溪路徑”

推進具有玉溪辨識度的“大思政課”建設。

推進合唱教育,發展學生多元能力。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天嬌 文/圖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黨的十八大報告到黨的十九大報告,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三次被寫進黨代會報告。如何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玉溪市聚焦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直面難點堵點,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爭做創新體制機制的探路者、行動派、實干家,推動“有學上”向“上好學”轉變,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玉溪路徑”。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073所,在校學生36.69萬人,教職工3.26萬人,其中專任教師2.6萬人。2023年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89.65%(全國86.16%),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83%(全國91.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98%(全國95.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55%(全國91.8%)。玉溪市教育體育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23年全國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被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授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先進集體”稱號,被市委、市政府記三等功。玉溪市紅塔區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我市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發展大會,印發《玉溪市貫徹落實〈云南省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方案》,實施“十大工程41條重點措施”。落實黨政同責機制,實行市委常委掛鉤聯系縣(市、區)和學校制度、縣(市、區)黨委書記教育工作述職制度,黨委、政府領導當好“編外校長”,深入學校調研,及時解決教育“急難愁盼”問題。
教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使命。我市牢牢把握教育工作的政治屬性,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市233所學校完成黨組織規范設置調整,構建中小學校黨建“13459”工作體系。以“清廉學校”建設為抓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持續深入,創建“清廉學校”101所。抓實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建立教育系統意識形態工作分析研判機制和輿情處置協調聯動機制,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通過各級各類媒體及時發布教育宣傳信息,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主導權、話語權。同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增進“五個認同”,創建全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18所、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75個、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18個。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筑“五育并舉”教育新生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市聚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新任務新要求,推進具有玉溪辨識度的“大思政課”建設。舉辦了張桂梅思政大講堂——玉溪市分課堂、“玉教大課堂”;打造了“聶耳和國歌”“沿著聶耳的足跡前進”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思政精品課程。與遼寧教育學院、沈陽師范大學、玉溪師范學院簽約共建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基地,推動各學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融共進。
打造具有玉溪特色的學生全面發展平臺。玉溪師生合唱節目《小雅·鹿鳴》登上央視元宵晚會舞臺,為探索“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玉溪實踐”。推行“全員體育競賽”,形成了市、縣、校上下聯動、覆蓋8—22歲年齡段的賽事體系。以云南玉昆隊為依托,加快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發展,構建校園足球人才梯隊培養體系。
在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中跑出“玉溪速度”。在全省率先成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人才發展中心,組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16個、“青春護航”保護未成年人志愿服務隊6支。落實“萬師訪萬家”活動,建立留守兒童“一生一檔”和聯系卡制度,對24.3萬余戶學生家庭進行家訪,持續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
聚焦教育發展改革
在“破”“立”間見真章
推動教育體系從“有”到“優”、由“優”向“強”,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我市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緊盯教育體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精準發力,大力實施學前教育啟蒙筑基、義務教育創優提質、高中教育突破突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4個專項行動,全面提升各階段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期待。
推進學前教育啟蒙筑基專項行動。在全省率先實現“一縣一示范,一鄉一公辦,一村一幼”學前教育發展目標,辦園模式得到省教育廳認可并在全省推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超國家要求標準10.83個百分點,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國家要求標準9.65個百分點,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國家要求標準6.8個百分點。
推進義務教育創優提質專項行動。全市共組建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集團68個,成員校438所,90.3%的義務教育學校納入集團化管理。建立推進全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6項工作機制,全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現場推進會在玉溪召開,推廣“玉溪經驗”;紅塔區被教育部認定為2023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江川區、易門縣通過省級評估。積極申報并推進云南省首批“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工作。
推進高中教育突破突圍專項行動。推動部屬、省屬高校幫扶縣中,實施市內高中梯度式幫扶。推進普通高中晉級升等,實現縣(市、區)一級高中全覆蓋。高中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2024年高考全市拔尖學生數量取得突破,達到近年最高水平;600分及以上尖子學生大幅增加;一本率、本科率均創歷史新高;“縣中困境”有所緩解,多數縣級高中600分及以上人數、一本率、本科率有所提升。
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專項行動。構建了1所“一流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2所高職院校+8所縣級中等職業學校一體化發展的玉溪現代職業教育“128”體系,推動玉溪職業技術學院、玉溪技師學院等五校深度融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帶動縣級職中發展,有力破解職業教育資源融合發展難題,全面疏通專業設置及優化調整堵點,構筑職業教育中高銜接、中本高本貫通培養的人才成長“立交橋”。構建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新格局。成立玉溪市特殊教育融合集團,玉溪市特殊群體受教育比例居全省前列,玉溪市被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提升人才培養貢獻率
玉溪在全省率先出臺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管理的16條措施,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機制;出臺《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管理的若干措施》,為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積極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建立了校長職級激勵保障制度和任期內綜合目標管理考核制,完成1920名校長職級認定工作,激發隊伍活力和積極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全部實行“縣管校聘”,交流教師1687名,有效促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
2024年,我市新增省級教學名師8名、“興玉教學名師”20名,評選認定市級學科帶頭人170人、市級骨干教師289人,選聘兼職教研員117人。12名教師、5所學校獲省委、省政府優秀教師和先進集體表彰;23名教師獲省教育廳鄉村從教二十年優秀教師表彰;2名教師和1所學校獲全國模范教師、優秀教師與先進集體表彰,其中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學的施武谷獲評2024年全國模范教師,峨山縣雙江中學的錢阿玲獲評2024年全國優秀教師,玉溪第一小學獲評2024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展望未來,接續奮斗。玉溪市教育體育局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全市教育發展大會精神、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體育,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落細落實教育體育改革發展各項措施,全力推動玉溪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政府網站監管年度報表(2022年度) 2023-01-28
- “溫暖玉溪 添翼計劃”夏令營開營 2025-07-30
- 玉溪連續六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 2025-07-30
- “溫暖玉溪 添翼計劃”夏令營開營 2025-07-30
- 柏影暗藏古城時光密碼——尋找玉溪名木古樹系列報道之“江城古柏” 2025-07-30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上周(7月21日至27日)我市物價2漲1跌9平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區紀委監委為林下產業發展構筑“清風屏障” 2025-07-30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