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2378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7-15 |
我市著力抓好杞麓湖攔蓄帶運行管控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沈建龍 通訊員 張有林 何永俊
今年以來,為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地見效,玉溪市以“干字當頭 穩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為統領,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改善提升三年行動湖泊保護治理五個專項工作,全力打好湖泊保護治理攻堅戰。
在杞麓湖水質脫劣攻堅工作中,緊緊圍繞干部示范能力提升三年行動部署,按照“建、治、調、管、宣、戰”要求,引領推動各級干部帶頭示范、轉變作風、提升能力、真抓實干,采取管控分區化、責任網格化、調度系統化、管理常態化“四化”舉措,全面加強攔蓄帶運行管控。今年1至6月,成功經受住了九輪降雨考驗,杞麓湖攔蓄帶運行管控工作取得了根本性成效。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市縣堅持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同題共答,組織發動100余名干部全程參與攔蓄帶運行管控,推動各級干部直奔一線、帶頭示范、狠抓落實,形成“干部示范—實干實戰—能力提升—成效升級”的措施落地見效正向循環格局,為堅決打好杞麓湖水質脫劣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
“管控分區化”
提升干部研究謀劃能力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曾指出,杞麓湖攔蓄帶存在積水直接入河入湖的問題。為此,2024年12月,通海縣委主要負責人多次率杞麓湖脫劣攻堅工作專班,實地走訪攔蓄帶、河道及濕地,對攔蓄帶運行管理問題展開全面調研。經深入剖析,查出攔蓄帶水體自流動力不足、調度管理機制不完善等41項具體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杞麓湖脫劣工作專班制定了33項工程性措施和8項管理措施,并納入《2025年杞麓湖攔蓄帶閘門泵站管理調度方案》壓茬推進整改。
據通海縣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長張海介紹:“目前,杞麓湖攔蓄帶已實現全線貫通,借助溝渠‘輔路’與泵管‘高速路’,達成了精準調控目標。”與此同時,玉溪市湖泊管理局多次深入現場與通海縣一起研究,細化了攔蓄帶泵站閘門網格化管理舉措,將長達28.6千米的攔蓄帶劃分為東、南、西、北4個管控區域“主戰場”,構建起涵蓋9個匯水段、6個調度點的分區管控“戰略圖”,將管控責任落實到每一座泵站、每一道閘門,徹底改變了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縣各級領導干部站在一起、想在一起、謀在一起、干在一起,這種“領導干部帶頭示范、深入研究、系統謀劃”的做法,為攻克攔蓄帶運行管控難題激活了思維突破、校準了執行方向,同時提升了干部的研究謀劃能力。
“責任網格化”
提升干部擔當作為能力
通海縣構建起“1442”攔蓄帶調度指揮體系,即1個指揮中心統籌全局、4個縣級領導分片督導、沿湖4個鎮(街道)分區落實、2個部門聯合巡查。將28.6千米攔蓄帶及40道重點閘門、35座重點泵站的管控任務,精準分解至7家縣級部門、7個鄉鎮(街道)的100余名具體責任人,構建起“責任明確、分級負責,屬地管理、上下聯動,分片包保、分類處置,加強監管、失職問責”的責任網格閉環。
在通海縣杞麓湖管理局調度室內,大屏幕實時滾動播放著各重要入湖口、閘門和泵站的監控畫面;墻上清晰地張貼著每個片區、點位的負責人、責任區域和聯系方式,確保責任明確、落實到位。“從昨天下午兩點到現在,我已經在這段路上往返了數十趟。”連日的雨水天氣,讓閘門管理員劉炳發在責任區域連夜值守,他不僅要確保閘門及時開關,還要及時清理攔蓄帶內雜物,確保水流暢通。據玉溪市湖泊管理局四級調研員郭志云介紹,在多次一線督導幫扶中發現,各級黨員干部都奮戰在雨水防控一線,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責任網格化讓市、縣、鄉、村、組各級都清楚自身在攔蓄帶運行管控工作中的“陣地”“對手”與“策略”,以“嚴、真、細、實、快”的作風,確保了管控工作有序推進。這些舉措,有力推動了干部作風從“被動應付、坐而論道”向“主動擔當、真抓實干”轉變,形成了“人人擔責、個個盡責”的良好工作局面。
“調度系統化”
提升干部統籌協調能力
為提升調度管理水平,杞麓湖初期雨水調度指揮中心精心制定了沿湖河道、攔蓄帶、閘門、泵站調度處置流程圖,明確界定了市級督導單位,縣級氣象、生態環境部門及秀山、楊廣、四街、納古4個鎮(街道)與指揮中心之間的聯動關系。
玉溪市湖泊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攔蓄帶運行管控的關鍵在于管水,尤其是初期雨水的處理。今年,在“1442”攔蓄帶調度指揮體系框架下,市、縣各級各相關部門及沿湖鄉鎮(街道)職責清晰、任務明確。依托“1262”氣象預警機制——汛前,通海縣水利、湖管部門負責騰空攔蓄帶和濕地,為河道與庫塘騰容;汛中,縣水利、湖管部門聯合沿湖4個鎮(街道)強化調度管控,生態環境部門實時監測來水水質,市級生態環境、湖管、水利等部門強化統籌協調、巡查檢查、現場幫扶,嚴防泵站、閘門出現跑冒滴漏現象;汛后,杞麓湖初期雨水調度指揮中心持續開展調度管理,確保攔蓄帶維持低水位運行,為應對下一輪初期雨水防控做好準備。
氣象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通海縣降雨量達180.4毫米,較去年增加39.9毫米,其中杞麓湖流域24小時降雨量超30毫米的情況出現3次。面對初期雨水防控的嚴峻形勢,在市級有關部門統籌協調下,在杞麓湖初期雨水調度指揮中心的系統調度下,在各級各部門的上下聯動、左右協同、系統發力下,有力推動了攔蓄帶水資源“統一調度、全域調度、系統調度”,為防止汛期攔蓄帶存水入湖提供了堅實保障。
“管理常態化”
提升干部履職盡責能力
“我們從沿湖各村(社區)聘請了21名閘門管理員進行日常管控,同時還選派6名閘門調度員,每天進行巡查和調度。為了確保汛期閘門安全,我們還安排35名干部職工分別包保35道重點入湖閘門,做到一閘一人。通過一系列措施,閘門管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以來,沒有發生因閘門管控不到位,導致污水入湖的情況。”張海說。
“這道閘門是秀山街道大樹社區趙家大溝入湖閘,每天早、中、晚我都會來巡查。雨水來臨之際,24小時都有人值守,確保閘門沒有滲漏,杜絕污水流入湖體。”杞麓湖沿湖4號閘門負責人李和康介紹。如今,攔蓄帶巡查監管已成為市、縣兩級湖管部門的日常工作,要求有專人負責,每日對重點閘門、泵站至少開展1次巡查;降雨天氣則加大巡查頻次,嚴禁私自啟閉閘門和泵站。
通過構建常態化管理體系,不斷健全聘請管理員與調度員、落實干部包保責任、執行24小時值守及分級巡查等制度,在杞麓湖攔蓄帶運行管控中形成涵蓋人員配置、巡查機制的全鏈條管控模式,環湖巡查、垃圾清理、執法監管等工作已成為管理部門的常態化履職場景,有力推動了杞麓湖保護治理從“應急整治”向“長效守護”轉變。同時,也讓沿湖群眾感受到了各級干部履職盡責、真抓實干帶來的信任感、幸福感。
相關閱讀:
- 上周(7月21日至27日)我市物價2漲1跌9平 2025-07-30
- 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研究我市經濟運行等工作 2025-07-28
- 本周(7月28日至8月3日)我市多陣雨 前期天氣晴熱 2025-07-28
- 胡江輝調研我市部分工業企業 2025-07-24
- 上周(7月14日至20日)我市物價2跌10平 2025-07-23
- ?玉溪技師學院焊工高基地建設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實訓平臺采購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7-22
- 云南省玉溪工業財貿學校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訓練平臺項目競爭性磋商公告 2025-07-21
- 通海縣杞麓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三期)項目1:500地形圖測繪 成交公示 2025-07-21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