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2509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9-15 |
江川區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構建多元產業體系 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
——江川區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湯思琪
培育壯大鄉村富民產業是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有效舉措。面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課題,江川區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認真思考和答好“群眾持續增收之問”,精準施策、多路并進,聚焦鄉村產業怎么富民,千方百計助農增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協同共贏的新路徑。
“煙草+N”模式拓寬鄉村發展新賽道
日前,江川區寧海街道海滸社區的108傳奇館內游人如織,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這里沉浸式了解江川烤煙的種植歷程,品味“海滸108”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
海滸社區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基礎設施完善,烤煙種植歷史悠久。近年來,面對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重目標,社區深入挖掘“108分”煙葉的品牌價值與文化內涵,立足實際,加快實施海滸108農文旅融合示范項目,全力打造集河湖觀光、生態田園、水上賽事、星光夜市、民宿餐飲、科普研學于一體的星云湖沿湖鄉村振興示范點,推動一產與三產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正是基于烤煙產業的持續鞏固和提升,社區才有更強信心探索農文旅融合,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海滸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楊正江介紹,當地采用“烤煙+水稻”輪作模式,既實現穩產保收,又有效維持土壤肥力、減輕病蟲害,提升土地綜合效益。“今年社區烤煙種植面積約750畝,煙葉品質優良,預計總收購量140噸。”楊正江說。
產業轉型帶動居民收入結構多元化。以往居民收入多依靠種植烤煙和蔬菜,如今借助土地流轉、種植生態水稻和日益興旺的鄉村旅游,越來越多的居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海滸社區馬料莊居民小組的張文嬌就是其中之一,她趁游客增多、夜市經濟興起,擺攤銷售自制手工藝品,生意好時一晚營業額可達2000元。
從單一農業走向多元文旅,從傳統農村變身熱門景區,依托星云湖生態資源,江川區正積極培育“農業+文旅”“鄉村+旅居”等新業態。據介紹,目前4個沿湖鎮(街道)正全力推進農文旅融合,通過舉辦開漁節、梨花節、豐收節等活動,帶動沿湖農民臨時性就業近2萬人。
“我們將以農民為主體,通過建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拓寬增收渠道、延伸產業鏈條,實現農業發展與農民致富的雙贏。”江川區農業農村局發展規劃股股長代歷滿表示。江川區將繼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康養休閑、鄉村旅居、文化創意、特色餐飲等六類業態,讓農民獲得更多產業增值收益,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科技賦能解鎖“智慧花卉”新密碼
眼下正值海棠上市季節。記者在江川區江城鎮左衛村委會的玉溪滴源花卉產銷專業合作社(以下簡稱“滴源花卉”)看到,各色海棠花開正艷,負責人方賀成正在指導社員管理盆花。
大棚內除鮮花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地面鋪設的一層“生態地毯”。方賀成輕輕掀開“地毯”一角,露出底部的自吸式灌溉系統。他自豪地介紹,這套系統可阻隔農藥、化肥下滲,實現水肥循環利用,對土壤和周邊環境零污染。
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滴源花卉與農戶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產業綠色轉型,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已發展社員60多戶,種植面積160余畝,涵蓋康乃馨、舞春花、天竺葵等13個品種,產品主要銷往河北、湖北等地。先后獲評“全國綠色無污染種植基地”“2023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等稱號,并擁有兩項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成為江川區合作社發展的優秀典型。
亞洲花卉科創谷實現種苗年產能超1.3億株;玉溪禾韻園藝產業有限公司利用中央水肥數控技術提升玫瑰品質和環保性;玉溪江川坤宇花卉有限公司開展多肉新品種高效繁育與產業化應用研究……江川區通過科技創新、品牌建設和特色精品打造,持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強農富農和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動力。
截至目前,江川區已建成區級農業基地418個,認定市級農業基地152個、居全市第二。6戶企業上榜“綠色云品”品牌目錄,水產種質資源場啟動建設,強俊智慧農業數字綜合服務中心即將投入運營。江川區泉溪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入選“2024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江川農業龍頭企業達51家,較去年同期增長55.6%,構建起“省級7家、市級13家、區級31家”的梯度格局。今年上半年,這些龍頭企業實現現價總產值18.69億元,帶動6萬余戶農戶增收,交出了一份企業增效、農戶增收的雙贏答卷。
穩中求進以高質量為發展導向
群眾的錢袋子鼓不鼓,日子過得甜不甜,是鄉村振興成效最生動的注腳。如何讓田野結出“致富果”,助力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這需要以“問”破題,用實干作答。江川區立足資源優勢,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深入推動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投資、設施農業發展、品牌打造和產業融合。
據代歷滿介紹,為做優做特農業產業,江川區大力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快推進數字農業建設,打造數字農業示范基地。按照“一鄉一特、一特一片”思路,統籌推進星云優質稻米示范區、光山多肉、九溪草莓和窯房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推動現代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同時,全力推動現代化集約化農業發展,打好“綠色食品牌”。通過打造蔬菜、花卉等具有特色化、差異化的農產品品牌,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穩住農業基本盤。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底,江川區蔬菜種植面積達13.26萬畝,烤煙種植面積穩定在8.22萬畝,藍莓種植面積為3931.6畝,草莓種植面積為0.47萬畝。中藥材產業方面,現有加工企業1家,種植面積884畝,產量70.2噸,主要種植品種為三七、重樓、絞股藍、黃精、天麻、白芨等。
江川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鄧樹芬表示,江川區將以生態農業為根基、設施農業為動力、高效農業為突破、共享農業為目標,積極推進全產業鏈升級,強化科技和品牌引領,做精生產、做強加工、做響銷售,把江川區“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價值,示范村的“點上經驗”不斷擴展為全域振興的“面上成果”,讓越來越多的沿湖農民在鄉村振興發展中找到新出路,不斷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新動能。
相關閱讀:
- 江川區以“五問”破題答好富民增收卷 2025-09-12
- 江川區人民政府召開第47次常務會議 2025-09-12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