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3544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5-26 |
讓走下屋脊的神獸變“萌寵”——90后陶藝家王子強、李萍瓦貓藝術小記


王子強在創作瓦貓。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史志堅/文 李國梁/圖
紅塔區鳳凰街道瓦窯社區是瓦貓的故鄉之一,這里的時光仿佛被陶泥與火焰塑造成另一種形態,那些曾高踞屋脊、睥睨四方的神獸,在玉溪工匠的指尖悄然蛻變為靈動可愛的“萌寵”,既承載著古老的技藝,又躍動著時代的脈搏。
“鎮宅瓦貓意態憨,驅邪扶正保平安。”瓦貓身上寄托著玉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家宅安寧的心愿。在陽光照耀下,瓦貓投下的影子,像是古老傳說的投影,帶著神秘的氣息。它是云南建筑文化的獨特符號,是這片土地上民俗文化的生動體現,在歲月長河中閃耀著別樣的光輝。
瓦貓,玉溪人屋檐上的守護神,古老和驕傲藏在泥土中,其名雖為“貓”,卻寓虎于形,取“貓容虎勁”之意。它大張的嘴似能吞盡邪祟,圓睜的目如日月輝映,胸前的八卦紋暗藏玄機,既是鎮宅辟邪的圖騰,亦是民間美學的凝結。在玉溪,瓦貓的根脈深扎于瓦窯社區的煙火中。傳統的瓦貓以陶土為骨,歷經四道手工工序——取土、捏坯、刻紋、燒窯,每一道都浸潤著工匠對自然的敬畏與對生活的祈愿。那些佇立于青瓦之上的身影,曾是村落安寧的象征,亦是云南民居獨特的文化印記。
當鋼筋水泥替代了青瓦飛檐,瓦貓的使命亦需重新書寫。今年春節期間舉辦的“你好,瓦貓!——王子強、李萍瓦貓作品藝術展”分為“喵”“嗷嗚”“你好”三個篇章,串聯起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多媒體光影中,瓦貓的傳說隨云南民樂流淌;展廳內,“機甲瓦貓”與青花文物毗鄰,傳統匠藝與未來美學在此交融。觀眾撫摸著擬人化的瓦貓雕塑,仿佛聽見它輕喚一聲“你好”,剎那間,神獸走下屋脊,化作可親的文化使者,成為展覽里的奇幻景象。
展覽以“以展代銷”探索非遺活態傳承。文創館內,瓦貓盲盒被爭相收藏,迷你擺件成為游子懷鄉的信物。短短三個月,7萬元的銷售額不僅贏得了市場的認可,更讓瓦貓從地方符號升華為玉溪的文化IP。
瓦貓的蛻變,是一場工匠與時代的共情。帶著傳承中的永恒浪漫,90后陶藝家王子強,以藝術的專業手法和對故土的熱忱,讓瓦貓從屋頂“走”了下來,賦予指尖上的新生。他將自家小貓的憨態融入創作,圓頭肥肚、色彩明快的“瓦貓大人”系列應運而生。原本威猛的神獸化作茶盤上的俏皮擺件、手腕間的玲瓏串珠,甚至化身為盲盒中的潮玩“萌寵”,既保留著鎮宅納福的寓意,又添了幾分治愈人心的溫柔。
在云溪陶工作室里,王子強與妻子李萍以“承古創新”為理念,讓瓦貓與青花瓷共舞。他們燒制的瓦貓茶具,壺嘴流淌的不僅是茶湯,更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詩意;那些身披潮流紋樣的卡通瓦貓,則成為年輕人書桌上的文化“萌友”,將古老的非遺符號編織進日常生活的經緯。
王子強帶著瓦貓走進校園,孩子們捏制的陶藝作品雖稚拙,卻讓非遺的種子悄然萌芽;十年作品展上,千余件作品訴說著從“屋頂神獸”到“文創明星”的華麗轉身。而瓦窯社區窯火依舊熾烈,燒陶人知道,每一只瓦貓都是時光的密語,它曾是屋脊上沉默的守望者,如今卻以新的姿態,在玉溪的山水間吟唱著一曲古老又青春的歌謠。
玉溪瓦窯的瓦貓,是泥土與火焰的結晶,是傳統與潮流的共生。它從工匠的掌心躍向世界,將鎮宅的威嚴化為招財的俏皮,讓非遺不再是博物館的標本,而是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溫暖。或許,真正的文化傳承便是如此:既不忘守護屋檐下的煙火氣,亦敢以創新之姿,在時代的浪潮中踏歌而行。
相關閱讀:
- 瓦慶超 2025-07-01
- 玉溪市民政局關于2024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教育體育局關于2024年玉溪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籌集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關于印發2025年上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下半年趨勢預測的通知 2025-07-30
-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溪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的通知 2025-07-30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元江:“干壩”變“甘壩” 強村富民日子甜 2025-07-2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