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7949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wǎng) | 公開日期 | 2025-08-19 |
“最美媽媽”李會琴:肩挑重擔扶老攜幼孝老愛親傳承美德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乾恒
在元江縣龍?zhí)多l(xiāng)它科垤村莫作垤小組,有一位名叫李會琴的彝族婦女,1985年出生的她,用近20年的堅守與奉獻,在平凡的生活中詮釋著“孝老愛親”的傳統(tǒng)美德,被鄉(xiāng)鄰們親切地稱為“最美媽媽”。
2006年,20歲的李會琴正站在升學(xué)的路口,父親突然病重。看著本就困苦的家庭,她毅然放棄夢想,外出打工籌集醫(yī)藥費。“不能讓家垮掉”是她當時唯一的念頭。盡管盡力救治,父親最終還是離世了。悲痛中,她收起軟弱,一邊打工維持生計,一邊用樂觀寬慰母親,撐起家庭重擔,直到2015年母親找到晚年幸福,李會琴才開始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
生活的艱難并沒有讓李會琴抱怨,反而讓她更懂得堅強面對。2020年初,哥哥李方明不慎跌傷嚴重昏迷住進醫(yī)院,嫂子卻丟下一家老弱病小離家出走,從此下落不明。李會琴毫不猶豫地挑起了照顧一家老小的重擔,悉心照料直到哥哥康復(fù)出院。
命運的打擊并未就此停止。2021年10月,哥哥意外身亡,嫂子依舊失聯(lián),年邁的母親精神深受打擊,一對未成年的侄子和侄女成了“孤兒”。當時,李會琴的大兒子剛上幼兒園,小女兒也還在襁褓中,但看著侄子侄女們無助的眼神,她堅定地說:“姑媽也是媽,以后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從此,她正式成為兩個孩子的監(jiān)護人,與丈夫一起扛起撫養(yǎng)四個孩子的重擔。
李會琴和丈夫張重光結(jié)婚時一窮二白,靠著勤勤懇懇,家庭生活才慢慢有了起色。如今,要撫養(yǎng)自己的兩個子女和侄子侄女,生活常常捉襟見肘,但她從未退縮。青春期的侄子叛逆,她每天抽時間談心;侄女成績優(yōu)異,她省吃儉用買輔導(dǎo)資料。除了照料生活,她更注重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們做人、感恩,還主動與老師溝通,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
當別人問李會琴累不累時,她總是樂呵呵地說:“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和難的時候,孝敬老人,照顧家人是我們應(yīng)盡的責任。俗話說:‘生兒才知育兒苦,養(yǎng)兒才知報母恩。’自己的言傳身教是孩子的榜樣,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如今,李會琴母親在她的悉心照顧下身體逐漸好轉(zhuǎn),兩個子女相繼上學(xué),侄子雖沒考上高中,但在她的支持下在元江縣高級職業(yè)中學(xué)讀書,侄女也一直學(xué)習成績優(yōu)異。就像她說的:“再苦再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團結(jié)在一起,日子總會好起來。”
李會琴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以情真意切的孝老愛親之舉打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用勤勞、善良與淳樸,為老人營造安逸的氛圍,為孩子提供和諧的環(huán)境,讓整個家庭始終祥和。她讓孝老愛親的美德在平凡生活中傳承,照亮更多家庭、溫暖更多人心。
相關(guān)閱讀:
- “最美媽媽”李會琴:肩挑重擔扶老攜幼孝老愛親傳承美德 2025-08-19
滇公網(wǎng)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