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1410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9-08 |
“雪中梅花”凌寒開——記“玉溪市文明家庭”楊長青家庭

婆婆骨折手術后,兒媳每天給她擦藥消腫。

婆媳倆在家做飯。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白誠穎 文/圖
丈夫因病離世僅兩個月,通海縣興蒙鄉白閣中村一組農家婦女楊長青便查出患有尿毒癥,這一年是2013年,楊長青33歲。此后的十余年間,楊長青每天做4次腹膜透析,與婆婆王楊英一起守著老屋,種田、做飯、賣葡萄、搞衛生、撫育幼女,努力過好每一個平凡的日子……即便被命運捉弄,但她固執地相信,不屈不撓的奮斗與堅持一定能闖出一條路來。2021年11月,楊長青家庭被評為第二屆“玉溪市文明家庭”。今年9月4日,記者來到楊長青家采訪,感受這個文明家庭散發出的勤勞、堅強與樂觀。楊長青堅持每天在家自己做腹膜透析,干好公益性崗位——保潔工作,照顧骨折術后處于康復期的72歲婆婆,努力為剛考入云南師范大學的女兒積攢生活費……
祖孫三代堅強度日
2013年7月,經過兩年多的積極治療,患肝硬化的老公在35歲的年紀走了。那時,楊長青33歲,她的女兒王馨瑤6歲。
“你還這么年輕,要不再找一個?”婆婆王楊英好心勸慰楊長青。
“媽,我不找,找了王馨瑤日子不好過。”楊長青果斷回絕了婆婆。
“我尊重你,不找么我們祖孫三代一起,把日子過好。”彼時60歲的婆婆柔聲細語道。
然而,丈夫離世兩個月后,楊長青便被查出患有尿毒癥。在婆婆的支持下,她先后到玉溪、昆明和鄭州等地求醫,度過急性期后,便回到通海縣進行保守治療。
“醫生說每天堅持做4次腹膜透析,每次不少于半小時,這樣方能維持正常生活,如果將來腹膜透析效果不好了,再考慮做血液透析。”楊長青回憶。為了方便治療,婆婆和她在家中建了一個簡易的透析室,日常在家治療,隔一段時間再去醫院復查。這樣的治療已經堅持了11年之久。
為了維持家里的開銷,楊長青和婆婆精心耕種家里的1.4畝田地,種了葡萄和羊角蜜。2024年,兩種農作物收入約2萬元。
每天清晨6點多,楊長青便騎著電動車把婆婆送到田里拔草、修枝、澆水、施肥,然后又匆匆趕回家消毒、做腹膜透析,治療完成后開始做飯,然后再騎電動車到田地里接婆婆回家吃飯。吃完飯稍作休息,又開始做透析……
楊長青心疼婆婆的辛苦,婆婆心疼兒媳的不易。婆媳倆配合默契,把農活與家務、謀生與賺錢安排得井井有條。王馨瑤從小耳濡目染,閑暇時常常跟奶奶和母親到田間勞作,澆水、拔草等農活做得有模有樣。
“不知情的人見到我們倆騎著電動車從田里回家,都以為是母女。”婆婆王楊英告訴記者,“雖然是婆媳,但我把她當女兒疼,兒子生病走了,虧欠了兒媳,我得對她好。”
政府鄉親給了很多幫助
盡管楊長青和婆婆齊心協力打理田地、操持家務,但日子總是過得捉襟見肘。楊長青回憶,剛開始做透析,每個月要花費近5000元。面對高昂的醫藥費,因病致貧成了這個家庭必須面對的困難。
2013年底,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懷下,楊長青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楊長青本人獲批農村低保,讀小學的女兒也獲得了民政部門的救助金。此后,在政府幫扶下,楊長青的醫療費大部分得以報銷,自付部分每月不到500元。
胡亮亮是通海縣興蒙鄉聯系楊長青家的“包保”干部。他介紹,近年來,逢年過節的慰問名單中,經常有楊長青家的名字。雖然他們家經濟困難,但一家三代人樂觀豁達,彼此扶持,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她們自力更生、勤勞節儉的生活態度感染了周圍的人。她們把房前屋后打掃得十分整潔,以一言一行帶動村里人自覺履行“門前五包”責任。
從2020年4月起,楊長青開始在興蒙鄉開發的公益性崗位上擔任保潔員,每月有1000元的固定收入。雖然是公益性崗位,但楊長青愛崗敬業,力求把保潔工作做實做細,婆婆和女兒也經常當幫手,一家人自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行動。
“我女兒考上玉溪師院附中后,本地一家花卉企業的老板每月資助她500元的生活費。”楊長青說,是鄰里鄉親們多年來的照顧和幫助,助力她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今年9月,女兒王馨瑤被云南師范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目前已到昆明讀書。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楊長青的微信名叫“雪中梅花”,面對人生的寒冬,她始終凌寒盛開。她盤算著:今年7月起,她的低保金漲到每月510元;女兒2萬元的助學貸款辦理下來,讀大學的費用解決了;再過10多天,田里的羊角蜜可以賣錢了;再等一個多月,田里的葡萄可以采摘了;再等3個月,婆婆骨折的腿會恢復得更好……明天,還會有很多好事情發生。
9月4日中午記者離開時,楊長青收到女兒從昆明發來的微信:“媽媽,我昨天交了3500字的入黨申請書!”
相關閱讀:
- 玉溪市人民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2022年) 2023-01-28
- 玉溪市簡介 2025-04-14
- 玉溪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12-07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