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41544492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4-07-24 |
禮贊鄉土英杰 傳揚民族文化——峨山本土音樂人魏如祥的藝術人生

魏如祥最大的愛好除了創作音樂作品,就是拉拉心愛的二胡。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饒平 文/圖
在玉溪,很多人不知道魏如祥的名字。但是,倘若你是一個喜歡唱歌的人,或許聽過他創作的流傳甚廣的歌曲《彝家小阿妹》;如果你喜歡花燈,或許看過他作曲的花燈戲《朱德與范石生》;特別是喜愛山歌的群眾,一定聽過他的許多風格獨特、旋律優美、節奏歡快的彝家小調,如《歡迎你來彝家玩》《姑娘伙子來跳樂》《彝山敬酒歌》。
魏如祥,1949年出生于峨山縣,國家三級演奏員,云南省音樂家協會會員。1975年就職于峨山縣文工隊,擔任主弦兼音樂創作工作。他擅長演奏板胡、京胡、高胡、月琴、三弦等民族樂器。50年來,他參與創作了近百部音樂作品,其中小彝劇《順英養豬記》于2023年9月參加第九屆全國優秀小戲小品展演,獲“優秀節劇目獎”;彝族舞蹈《教牛歌》曾代表中國參加中國、老撾、緬甸、泰國四國文化交流藝術節演出,深受好評。今年初,在友人的提議、鼓勵和支持下,他把部分作品收集整理編訂為《魏如祥音樂作品選》,與廣大音樂愛好者共同分享。
用音樂塑造地方名人形象
記者多年前看過花燈戲《朱德與范石生》,印象深刻,至今還記得當年的場景。那緩慢有力的絲弦響起,簡潔明了地勾勒出一個沉思彷徨的人物形象;緊接著一段緊湊密集的彈撥快板,預示著革命風暴來臨。此時,飾演范石生的演員唱出鏗鏘之詞:“棄文從武隨孫文,戎馬一生走天涯;辛亥重九反帝制,討逆北伐鏟軍閥……”這是魏如祥參與創作的向峨山本土英雄人物致敬的作品,這樣的作品除了《朱德與范石生》,還有《金鳳花開》《彝山雄鷹》等。其中《金鳳花開》講述的是峨山革命前輩李桂英與敵人斗智斗勇的故事,《彝山雄鷹》講述的是空軍少將楊國祥的英雄事跡。魏如祥說:“峨山山川秀美,人杰地靈,古有周于禮、董一道,近有范石生、李桂英、彭寂寬及楊國祥。特別是楊國祥,我從小就聽著他的英雄故事長大,對他有著不一樣的崇敬之情。我花了二三十年時間為他們寫花燈戲,不僅是為了歌頌他們,而是想讓他們的家國情懷代代相傳。”
7月初,記者來到峨山縣魏如祥老人家里,他坐在書桌邊修改新作《歌唱聶耳母親彭寂寬》的曲譜。這部作品的詞作者是他的老朋友鄭彝忠,他們已經合作了幾十年,共同創作了許多廣受群眾喜愛的歌曲。5頁手稿的《歌唱聶耳母親彭寂寬》被他用鋼筆修改得密密麻麻,猶如天書,常人難以辨認。在最后一頁最末一行,留有創作日期——2024年5月。可以看出,兩個多月來,他每天都在精雕細琢、耐心修改這部心愛的作品。
以群眾為師,在生活中感悟
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魏如祥從小喜愛吹拉彈唱,月琴、三弦、四弦等民族樂器,拿到手上,一學即會,一會即通。1963年小學畢業,他加入雙江生產大隊的文藝宣傳隊。因為他愛學,學得快,沒幾年就成為宣傳骨干。1970年,他被選入峨山縣樣板戲學習班學習,接受正規的音樂培訓,讓他受益匪淺。1975年,峨山縣文工隊成立,他又被選入文工隊,擔任主弦兼音樂創作工作,創作花燈、歌曲及舞曲。
20世紀90年代初,他和好友金鴻為、陳振中等到哀牢山采風,金鴻為寫了《彝家小阿妹》,陳振中寫了《歌唱家鄉哀牢山》。回峨山后,他為好友的這兩首歌詞譜了曲。很快,《彝家小阿妹》不脛而走,成為流傳甚廣的歌曲。《姑娘伙子來跳樂》是他在峨山鄉下采風時聽到的彝族小調,沒有過門,開口即唱,反反復復,僅有四句。他記下小調的曲譜,回縣城后就將小調改編成同名歌曲。《多依樹下等著你》也是他在峨山鄉下采風時創作的歌曲。那次他遇到了老畢摩龍祥旺,聊得很開心。老畢摩為他唱了一首古歌,他覺得好聽,讓老畢摩再唱一遍,可是老畢摩每唱一遍都與之前所唱的略有不同。回縣城后,他就把老畢摩最初唱的版本改編成當地百姓喜聞樂見的歌曲《多依樹下等著你》。
回首往昔,魏如祥說:“雖然愛好音樂,但是剛開始作曲的時候,不知簡譜為何物。后來,我笨鳥先飛,勤學苦練,先學會簡譜,又學會作曲。早些年,寫過二三十個小戲,演完即丟,沒有收集,現在大多都散失了。20世紀80年代,我寫了《月夜樂》,參加玉溪地區文藝調演獲獎,得到好評,給了我巨大的創作動力。”從那次獲獎后,他的音樂創作越來越勤奮。平日外出,突然想起一段旋律,卻沒有帶筆記本,就把旋律寫在白襯衣上,回家后再把它整理出來。有時看書,看到精彩處,情不自禁地哼起來,哼著哼著,有了感覺,也會把所哼的旋律記下來。自從有了智能手機,平時出門不用再帶紙筆,來了靈感,想起什么旋律,就一邊哼唱一邊用手機錄下來,回家后再慢慢整理。他的很多優秀作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記錄下來的。
心中有愛,眼里有光
音樂人錢金波與魏如祥相識多年,對他的音樂耳熟能詳。錢金波認為,魏如祥對滇南彝族跳樂調、白話腔、哭喪調等音樂藝術都做了深入研究,他創作的《阿色阿熱》《一路采花水上來》等作品無不體現彝族樂觀、堅韌、真誠、團結的精神。他的作品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一是有著深厚而豐富的玉溪花燈元素,如《哇家玉溪高古樓》《一顆純潔的心》等,不管歌詞怎樣變化,優美動聽的旋律總是能信手拈來,水到渠成;二是有著鮮明靈動的滇南彝族山歌小調風格。他說:“心中有愛,眼里有光,音樂創作亦是如此。魏老師熟練地將各種民間音樂元素融入不同的作品中,表現了人民群眾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
對于魏如祥的音樂作品,玉溪師范學院的音樂教授龍華祥評價說:“魏老師的音樂創作,其旋律具有滇中、滇南彝族民間音樂特質;民族和聲的運用,使其作品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又有鮮明的現代意識。從魏老師的音樂作品中,總能感受到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蘊。他創作的每首歌曲,都體現著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魏如祥召集一批音樂愛好者組建樂友聯誼藝術團;參與收集編訂四大冊手抄本《歌曲樂曲選編》;組建峨山古樂團,傳承本土洞經音樂;組建峨山老年合唱團,10多年來一直在開展活動……退休多年的他還在發揮余熱。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民政局關于2024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教育體育局關于2024年玉溪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籌集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關于印發2025年上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下半年趨勢預測的通知 2025-07-30
-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溪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的通知 2025-07-30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研和校區二食堂、五食堂及峨山校區五谷堂食堂對外承包經營招標項目(一標段至三標段)中標結果公告 2025-07-29
- 云南省202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省級綜合試點培訓在峨山舉行 2025-07-29
- 中超公益看臺點亮山里娃的足球夢 2025-07-2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