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1506 | 文     號 |   |
| 來   源 | 新華網 | 公開日期 | 2025-05-13 |
華寧:聯農帶農促增收 鄉村振興正當時

曾經長期閑置的冬櫻花苗圃基地,如今已蝶變為藍莓大棚基地。

城關社區食用菌種植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檢查食用菌生長狀況。

城關社區食用菌種植基地,一朵朵鮮嫩的羊肚菌破土而出。

在云南華寧邦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選廠內,工人們正在熟練地對沃柑進行分揀、包裝,一箱箱色澤鮮亮的沃柑即將運往世界各地。

小寨村附近的橘園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統一標準種植蔬菜、西瓜、柑橘等作物,供游客采摘體驗。
核心閱讀:鄉村振興要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充分挖掘自身優勢,激活內生動力。近年來,華寧縣不斷探索聯農帶農模式,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從土地流轉到產業升級,從出口創匯到農文旅融合,從集體入股到共同富裕,華寧縣在聯農帶農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2024年,華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584元,同比增長6.6%,增幅全市排名第二,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陳蘇欣 文/圖
滇中腹地,夏風裹挾著柑橘花香拂過泉鄉華寧的萬畝果園。從帶動鄉村婦女增收的藍莓基地,到柑橘產業串起出口與農旅鏈條,再到食用菌產業激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華寧縣通過土地流轉、產業升級、集體入股等多元路徑,探索出獨具特色的聯農帶農模式,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打好聯農帶農“組合拳”,不斷提高“聯農、帶農、富農”能力,才能做到產業發展群眾全覆蓋、產業福利群眾最先享、促進增收動力更強勁。2024年,華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584元,同比增長6.6%,增幅全市排名第二,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土地流轉激活“沉睡資源”:藍莓園里的新希望
走進寧州街道鐵埂社區法味小組,曾經荒蕪的254畝土地如今生機盎然。這里曾是一片長期閑置、土壤貧瘠的冬櫻花苗圃基地,因地處偏僻、產出有限逐漸被遺忘。2024年,云南綠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帶來的藍莓種植項目,讓這片土地迎來“新生”。
2024年1月,推土機的轟鳴聲打破了這里的沉寂,苗圃基地土地平整工作全面展開?!拔覀兺顿Y3000萬元,建設了31座智能溫室大棚。4月17日,我們采用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技術栽下了第一批藍莓種苗。這種技術對原有土地質量要求較低,有效盤活了閑置資源?!痹颇暇G軒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法味藍莓基地負責人郭瑞告訴記者,由于基地地處高海拔、低緯度地帶,晝夜溫差大,水質優越,加上公司規范的管理和強大的技術隊伍把控品質,法味基地的藍莓品質、口感得到廣大客戶的好評。目前,基地與上海農富果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鮮果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廣州、山東等地。
在藍莓基地,一顆顆直徑足有三厘米的藍莓大果已經成熟進入采摘季。“我們種植的是反季藍莓,專門瞄準市場空檔期上市。通過科學的種植管理,預計今年年產值可達1500萬元至2000萬元?!惫鹫f,為保障村集體和村民利益,公司與村集體約定,每年以2680元/畝的價格支付土地租金,村集體每年可獲得68萬元收入,經統籌分配后,村民人均能分到5000元分紅。
作為勞動密集型農業產業,藍莓采摘產生的人工成本占種植生產成本的30%至40%,每到藍莓采摘時節,大棚內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36歲的劉莎莎是寧州街道葫蘆沖村下新寨小組村民,此前因要照顧兩個讀書的孩子,只能在家務農,年收入不足3000元?!耙郧胺N玉米、四季豆,只能拉到通海賣,自己栽種的小鐵頭兩毛五一市斤,一年到頭賺不了幾個錢?!闭勂瓞F在的收入情況,劉莎莎臉上滿是笑容,“現在錢好掙多了,我今年二月來藍莓基地工作,負責質量監督和人員調配,一個月有4000元的固定工資,年底還有獎金,中午還管飯,時間也自由,能兼顧家里?!焙蛣⑸粯?,基地里半數以上都是像她這樣留守在農村的寶媽,她們在這里找到了家庭與工作的平衡點。
藍莓基地不僅為村民提供了穩定的租金收入,更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高峰期時,藍莓基地用工人數不少于200人。除草、剪枝、采摘……村民在自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收。45歲的杜麗晶是法味小組的村民,此前在酒店打工,負責前臺工作和打掃衛生,每月工資2000元。“現在在藍莓基地工作,一個月能拿到4000多元,收入翻番,還能按時接送孩子,基地管理也很人性化,附近村子里很多老人都來這里務工。”杜麗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們也培訓新人,從采摘細節、標準到篩盤等級,只要他們肯學肯干,我們都教?!?/span>
土地流轉帶來的不僅是經濟收益,更改變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曾經靠天吃飯的農民,如今成了有技術、有收入的產業工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著屬于自己的幸福。
柑橘產業升級:從田間到世界的“甜蜜”產業鏈
柑橘產業是華寧縣的農業支柱產業,更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截至目前,華寧縣共有14132戶農戶種植柑橘,面積15.2萬畝,產量50萬噸以上,產值15億元以上。“華寧柑橘已經走過了40多個年頭,近年來,隨著規?;?、設施化種植的推廣,以及種苗、種植、銷售三個端口鏈式發展的打造,華寧柑橘在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比A寧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雪瓊告訴記者,2024年橘農戶均收入10.6萬元,就地解決就業5.7萬人,“華寧柑桔”入選2023年全國“土特產”推介名錄,“華寧柑桔”上榜2024中國果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聲譽榜,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達18.23億元。
在云南華寧邦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分選廠內,傳送帶高速運轉,工人們熟練地對沃柑進行分揀、包裝,一箱箱色澤鮮亮的沃柑即將運往世界各地。
“這里的服務好,果品質量也好。”談及出口果品選擇,廈門多汁進出口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林德金說,“橘子最怕爛,到港口需要半個多月,非常考驗果品質量。我們五六年前就和邦泰合作,主要出口沃柑和柑橘到東南亞國家,果品的市場認可度很高?!?/span>
公司董事長李明輝穿梭在生產車間并介紹道:“我們堅持不打蠟,以品質贏得市場?,F在,我們每天有100噸左右的沃柑發往俄羅斯、印尼等國家。今年以來,我們拓展了伊拉克等中東市場,出口量超1萬噸,一季度出口400多柜,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多?!睘楸WC出口產品質量,公司建立了嚴格的管控體系,從施肥到農藥使用都有規范標準,并與周邊華溪鎮、盤溪鎮的3000多畝備案基地及十多個合作基地建立緊密聯系,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將分散的農戶納入標準化生產體系,華寧本地農業合作社產品通過公司售賣提高了價格,每公斤售價比市場高1至1.5元。
如今,附近不少村民都在采收完自己家的柑橘后便來分選廠打工。“每年的高峰期是8至11月,那時候廠里每天都有600多人,平時也有150人左右?!崩蠲鬏x告訴記者,隨著華寧柑橘和沃柑種植品種的不斷優化,現在全年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不太忙,工人的收入也不斷提升,高峰期每月收入可達7000元,平均月工資5000元。
在華溪鎮小寨村,柑橘產業的發展與農文旅深度融合,迸發出新的活力。曾經,小寨村的柑橘銷售以沿路交易為主,價格波動大、運輸成本高。如今,村里建起了8個分揀廠、13個包裝廠,更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把柑橘交易、商務接待放在本地,交易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小寨村村委會副主任李俊感慨道:“以前果農半夜拉著果子去華溪鎮賣,5元一公斤的橘子拉出去只能賣4元,還得搭上路費?,F在改變交易模式,外地老板來小寨村收果子,農戶省心又省錢,果子不用出村就能賣上好價錢。”
小寨村依托柑橘產業,打造華寧華溪朵洛休閑娛樂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該項目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與村集體和農戶合作。村集體提供3畝土地,每年獲得6萬元保底分紅,并入股150萬元鄉村振興資金;40多戶農戶整合250畝土地通過合作社與田園綜合體合作,統一標準種植蔬菜、西瓜、柑橘等作物,供游客采摘體驗,剩余蔬菜瓜果則由田園綜合體統一采收后流通到市場銷售。
“過去,柑橘采摘主要集中在7至12月,工廠基地分散,經銷商收購不方便。現在,隨著種植品種和種植結構調整,華寧柑橘已經實現9個月的生產高峰期,而小寨村具有交通區位優勢,到新平、建水、普洱的距離都差不多,具備建設柑橘集散中心的條件?!闭劦阶鎏飯@綜合體的初衷,負責人普銳介紹,“現在我們就地拓展了采摘體驗、生態燒烤、旅游觀光等業態,能讓客商切身體會和感受當地特色和果品質量?,F在園內種植了6個柑橘品種,實現全年有果可采?!?/span>
現在,田園綜合體附近的橘園已經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而不遠處的小寨村燒烤城,也將逐步通過農文旅項目開發田園觀光,重新盤活小寨集市和特色燒烤。“下一步,我們計劃開發河道漂流項目,建設木屋、樹屋民宿,將這里打造成集采摘、休閑、旅游于一體的特色村落。”普銳滿懷憧憬地說。
柑橘產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小寨村的經濟,也讓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4年,小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000元,較2023年增加1000元。
集體入股破局:食用菌產業奏響共富樂章
城關社區地處華寧縣城,在城鎮化進程中,面臨失地農民增收難題。為破解這一困境,社區黨總支創新思路,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輔、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的原則,聯動周邊村(社區)黨總支,組建產業鏈黨建聯盟,發展食用菌產業,探索出集體入股聯農帶農新模式。
近年來,傳統單一的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集體經濟發展需求,只有走多元化路徑,通過成立村辦公司,把一二三產業集中起來融合發展,才能從無到有逐步做大做強產業鏈。華寧城合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應運而生,采用“集體股+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個人股+社會股”的股權結構,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食用菌種植方面,公司與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中科院等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建立產業服務中心,專注菌種研發與培育。“我們培養了60多名技術骨干,為農戶提供從菌種供應、技術培訓到產品銷售的全鏈條服務,把本土人才孵化出來。”城關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何永輝說。
在食用菌種植基地,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鮮嫩的食用菌破土而出。“我們不斷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與村民合作,把菌種免費提供給村民試種,注重優先培養有帶富能力的農戶,并邀請專家集中培訓,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現場傳授技術,組建‘黨員—農戶’幫帶團。同時,還對農戶種植技術進行全方位跟蹤,了解各家各戶種植管理情況,產品由集體統一銷售,保證賣得出去、賣上好價錢。”何永輝說,為拓寬銷售渠道,目前公司已投資建設電商產業園,近期與昆明的幾家直播公司開展合作,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將華寧食用菌銷往全國各地,吸引了不少北京、上海客戶下訂單。
城關社區還積極發揮黨建聯盟的帶動作用,推動強村帶弱村。王馬社區有15畝閑置大棚,在聯盟的支持下,由城關社區提供菌種和技術人員,王馬社區以土地和大棚入股分紅,如今已成為食用菌種植基地,村集體收入翻番。無獨有偶,峨山縣甸中鎮也通過城關社區提供的成本價菌種和技術支持,食用菌種植收入大幅提升。
為提升產業附加值,城關社區還大力發展食用菌深加工。將雞樅、羊肝菌等野生菌制成罐頭、干貨,產品附加值顯著提高。“我們的罐頭在本地賣20多元,到深圳能賣到39元?,F在已經有企業來洽談合作和出口業務?!焙斡垒x說。
通過集體入股和產業發展,城關社區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帶動周邊18個縣內村(社區)和28個縣外村(社區)參與食用菌產業,走出了一條組織帶動、集體促動、群眾聯動的“雙增收”新路子?!霸谶@種模式的帶動下,與我們合作的村集體,基本上突破了每年15萬元集體收入大關。下一步,我們也會考慮山區及集體經濟薄弱的村莊,繼續采取他們出土地、我們來種的模式?,F在,我們已經與那果村委會談好利用3000多畝土地發展林下菌種種植。”何永輝說。
從土地流轉到產業升級,從出口創匯到農文旅融合,從集體入股到共同富裕,華寧縣在聯農帶農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正演繹著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書寫著共同富裕的美好篇章。未來,華寧縣將繼續深耕聯農帶農模式,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繪就更加絢麗的發展畫卷。
短 評
多元模式推進聯農帶農激發鄉村活力
□ 野鶴
華寧縣以土地流轉、產業升級、集體入股等多元模式推進聯農帶農,不僅讓農民的錢包鼓了起來,更激活了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生動樣本與深刻啟示。
土地流轉喚醒“沉睡資源”,讓閑置土地變身“聚寶盆”。寧州街道鐵埂社區法味小組的藍莓種植基地,將貧瘠閑置的土地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產業載體。農民既獲得租金收入,又實現家門口就業,從傳統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重塑了鄉村勞動力結構,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柑橘產業的升級與農文旅融合,構建起全鏈條發展格局。邦泰農業以品質為核心拓展出口市場,小寨村借勢打造田園綜合體,從種植、分選到農旅體驗,形成完整產業閉環。既保障了農產品銷售,又帶動了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讓鄉村經濟更有韌性活力。
集體入股模式則打破了村域發展局限,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城關社區聯動周邊村(社區)發展食用菌產業,通過黨建聯盟整合資源,將小農戶嵌入大市場。從菌種研發到深加工,從技術培訓到電商銷售,全鏈條的產業發展讓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實現“雙增長”。
華寧縣的實踐證明,鄉村振興需要因地制宜、創新思路。唯有充分挖掘鄉村資源潛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構建多方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才能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讓鄉村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生機。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擬認定市級鄉村工匠和擬推薦省級鄉村工匠名師人選公示 2025-07-30
- 多部門透露下半年工作重點:擴內需促消費 反內卷優供給 穩住樓市股市 2025-07-30
- 華寧大母公竜村佛手熱銷全國 2025-07-30
- 寧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2025-07-30
- 寧海街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美麗鄉村 2025-07-30
- 華寧大母公竜村佛手熱銷全國 2025-07-30
- 華寧柑橘企業迎來出?!凹皶r雨” 2025-07-29
- 華寧林下雞樅培育成功 實現“雞樅自由”不是夢 2025-07-28
- 聯塑管材暢銷國內外 2025-07-28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