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1889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9-10 |
一曲《撒弦》彝鄉久傳揚——記江川撒弦樂省級非遺傳承人彭波

彭波在安化鄉民族文化傳習館進行非遺活態傳承教學活動。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明月 鄺曉林 史樺 文/圖
撒弦樂是彝族歌舞表演前的領頭曲、召集曲,是彝族人民在長期文化娛樂活動中用四弦創作并不斷完善形成的。撒弦樂一響,就意味著一場歡快的撾啰活動即將開始。世代傳承的撒弦樂承載了豐富的民族情感和獨特的文化價值,于2013年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來自江川區安化鄉的撒弦樂琴師彭波就是該項目的省級非遺傳承人之一,多年來他對撒弦樂的傳承和堅守,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并喜歡上了這項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承從娃娃抓起
秋日的一天,是彭波給孩子們教授四弦的日子,他背上琴,拎著樂譜,穿過村莊,直奔安化中心小學。一到學校,孩子們就追隨著他涌進了教室,紛紛拿起四弦躍躍欲試。
幫孩子們的四弦調好音后,彭波便開始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授課,孩子們聽得十分認真。“教他們的方法是從零基礎開始,我把曲譜上的唱名當作阿拉伯數字來處理,比如曲譜上出現‘2’就讀數字2,手指按在下弦的第2空,‘0’就代表停頓。”彭波說,這種簡單直接的教學方法,對于這里沒有太多音樂基礎的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種最快也是最好掌握的方法。因為只有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喜愛,才會更好地學習四弦彈奏。
作為撒弦樂非遺傳承人,2018年開始,彭波就受邀到安化中心小學教授四弦彈奏。截至目前,他累計教授了90多名學生,李昌熹就是其中比較優秀的學生之一。李昌熹開心地說:“我跟彭老師學習四弦有兩三年了,我學會了怎么用撥片彈奏,學會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的指法,學到現在我可以獨立完成一些曲子,比如《阿老表》《三月會》等,我很喜歡四弦,還想繼續學下去?!?/span>
看到孩子們的進步彭波很欣慰,不過他說孩子們目前所掌握的還只是四弦彈奏的基礎,離學會撒弦樂還很遠。“我們提倡的是一開始并不教撒弦樂,因為撒弦樂在四弦彈奏中是比較難的,會彈撒弦樂的就可以說全部四弦曲都會彈了,所以在教授學生的時候,我只教了他們一些撒弦樂的簡單技巧,讓他們慢慢地連貫起來?!?/span>
旋律優美彈奏難
安化鄉是江川區唯一的彝族鄉,撒弦樂便是扎根于這里的傳統音樂。“撒弦樂在彝族四弦里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前曲,也叫過街調、招呼曲。我們平時所說的‘聽見四弦響,心慌腳桿癢’,說的就是撒弦樂。意思是說,聽見外面的四弦聲一響,大家在家里面就坐不住了,都要一起去撾啰?!闭f起撒弦樂,彭波很興奮,臉上洋溢著笑容,手上比畫著。他說撒弦樂旋律優美,但彈奏難度大,現在的孩子學習撒弦樂的條件比他小時候好了太多。以前,書籍里找不到撒弦樂曲譜,只能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甚至更多的還得靠自己去聽、去看、去悟,他就是這樣跟著前輩們學習撒弦樂的?!笆紫雀遄永锏睦先藫雴吿厡W,會一點就用心記下來,然后自己摸索。撒弦樂很難學,聽著是會了,但自己一上手還是彈不對。后來就反復練習,直到學會為止?!迸聿ㄕf。
初中畢業后,彭波加入安化文藝隊,這也讓他有了很多演出鍛煉和向老師傅請教學習的機會,由于肯學肯鉆,加上悟性好,彭波逐漸掌握了撒弦樂“彈、撥、推、挑、揉、滑、掃”的彈奏技巧,彈奏時他能彈、撥、挑、掃并用,還能根據不同曲調附加雙弦、和弦、持續音等技巧來增強撒弦樂的音樂表現力?,F在,他能彈奏的傳統四弦曲已有70多首。
采訪間,彭波向記者展示了一段撒弦樂的代表曲目《撒弦》,他的琴音時而如泉水叮咚,時而似疾風驟雨,曲中的滑弦清新獨特、音色優美,揉弦音質柔和細膩、久久難忘,美妙的琴音讓大家感受到了彝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興起時,彭波還將四弦舉到頭頂上熟練地彈奏起來。
堅守大山,播種希望
安化鄉民族文化傳習館坐落于始建于清朝光緒年間的四合院里,如今這里已成為鄉里彝族文化的傳承地。從2022年開始,彭波就經常在這里開展非遺活態傳承教學活動,主要以傳授撒弦樂彈奏為主,現在他帶出的學徒已有44名。作為安化文藝隊隊長,農閑時彭波總會帶領文藝隊的隊員在這里排練彝族歌舞,邊彈、邊唱、邊跳,歡快的樂音總會從小院里飄出。
彭波說,撒弦樂承載著彝族人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是彝族文化的一種獨特表達。為了讓這一傳統音樂更好地傳承下去,他在教學之余還積極整理撒弦樂相關樂譜,目前已整理了30多首。彭波說:“撒弦樂樂譜很難記錄,它變化的地方太多。十個弦子師傅坐下來彈奏同一首曲子,總的曲調是不變的,但每個師傅都會加入自己的理解,彈起來就有不同,所以撒弦樂是無法固定的,難就難在這里。”
說起撒弦樂的傳承現狀,彭波言語間顯露出了一些擔憂。他說老一輩會彈撒弦樂的師傅現在好多已經過世了,有的年輕人喜歡撒弦樂但并不精通,如果傳承不好就可能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所以他現在的使命就是要毫無保留地傳承撒弦樂,不讓它失傳。“我作為撒弦樂傳承人,多大的困難都不怕,我希望能帶動山區娃娃來學習,讓撒弦樂響遍我們彝鄉,在更大的舞臺奏響。”
彭波很樸實卻很有擔當,作為撒弦樂非遺傳承人,他扛起了肩上的責任,堅守在大山里,播種著希望。
相關閱讀:
- 星光背后的“點燈人”——記玉溪體育運動學校教師萬付玲 2025-09-09
- 新化鄉創新機制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2025-09-09
- 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中心小學2025年食用食材供應商采購項目(B包)成交結果公告 2025-09-09
- 玉溪市江川區九溪鎮中心小學2025年食用食材供應商采購項目(A包)成交結果公告 2025-09-09
- 全省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高級研修班在玉舉辦 2025-09-08
- 全省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帶頭人高級研修班在玉舉辦 2025-09-08
- “雪中梅花”凌寒開——記“玉溪市文明家庭”楊長青家庭 2025-09-08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