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9582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6-30 |
通海:從山圍不錮到通江達海

聚奎閣。

通海古城民居院落。

沿湖村民建蓋傳統住宅多取含螺殼的泥土筑墻。

那達慕大會摔跤比賽。

位于秀山之麓的通海文廟。
秀山蒼蒼,杞麓泱泱,這是一座滇南咽喉的千年古郡!
雄關古道,也是路連山海的商道門戶。
“匾山聯海”輝映千年文脈;“禮樂名邦”見證文教昌隆;“秀甲南滇”續寫古韻新輝。
千村環碧水,萬戶枕青山。既懷“通江達海”之遠志,亦秉“通匯四海”之雅量。這里是,云南通海。
那達慕大會入鄉隨俗
摔跤、騎射、馬頭琴、安代舞……蒙古族傳統的那達慕大會正在云南通海舉行。
通海的那達慕大會入鄉隨俗,云南特色的民俗表演——吉“象”呈祥,漢族的劃旱船、舞龍,彝族的跳樂等紛紛閃亮登場,成為當地各民族融合的狂歡。
作為蒙古族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為何出現在西南腹地?
云南多山地,當地人將四周環山、中間平坦的盆地稱為“壩子”,而帶有湖泊的壩子則呈現出高原湖壩的景觀特點,通海就是典型代表。
湖邊平坦肥沃的土地滋養著世代農耕文明,也讓700年前因軍事遷徙而來的蒙古族在此駐馬停鞍,從游牧轉向農耕、漁獵,多元文化在此交流、交融。
唐代南詔國時期,這里還開辟了“通海城路”,向北可連通昆明、四川,從昆明向西可抵達當時云南的政治中心大理,向南可達今天的越南。
滇南重鎮 一地三城
聚奎閣,始建于400多年前,是通海御城的地標建筑。
這座攢尖頂式四方單體三重檐建筑,高約17.5米,是民居與城墻高度的2倍,曾是御城的制高點,可登高馳目,洞悉八方。
以聚奎閣為中心,向東南西北發散的四條道路,構成了御城的中心“十字軸”,將御城分成4組街坊,這種布局形式有利于快速的軍事調動和駐軍管理。
明朝洪武年間,通海設兩個千戶所,以抵御流寇,牢牢守衛滇南重地,維護明朝在滇南地區的統治,逐步形成“一地三城”的獨特城市格局,即供官民生活的舊縣、屯兵戍邊的御城,以及護衛客商的驛站——大橋城。
“一顆印”上疊豪宅
通海地處滇中高原,土地資源緊缺,為了節省用地,當地民居院落設計相對緊湊。因其整體的長寬高比相近,形似正方體,正如官印,當地人對這樣的建筑有個貼切稱呼——“一顆印”。
為了追求更多空間,“一顆印”還向上立體開發,疊加一層,實現空間翻倍,甚至進深只有八尺的倒座,也被規劃成了一個兩層的儲物空間。
這種“空中倉庫”的構思,使建筑能夠防水隔潮;高墻的設計,可以應對滇中高原冬季盛行的大陸季風。古城現存的500多處傳統院落中,“一顆印”占比近七成。
可以說,“一顆印”的緊湊形態,是人們對高原環境的創造性回應。
4000年前的“海外貨幣”
通海古城東側的沿湖聚落民居,斑駁土墻的背后隱藏著神奇的特殊材質。遠觀,褐色泥墻上散布著密密麻麻的白點;近看,原來是嵌入泥墻的一枚枚螺殼。
這些螺殼并非有意添加,而是村民取土筑墻時,周邊土壤自帶的。螺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質地堅硬,能夠提升墻體的牢固性與密實度。其在墻體內部形成的微小阻水結構,好比給墻體穿上了“迷你雨衣”。
2015年,在通海古城以東的興義村,考古專家發現了一處最早距今約4000年的遺址。
在深達9米多的螺殼堆積層遺址中,幾枚形狀特殊的海洋貝殼出土,它們是生長在印度洋的一種貝類。
專家由此推測,這些貝殼應該是當時的貨幣,這就意味著4000多年前,通海就可能已經與東南亞等地區有對外貿易的往來。
1160多年前,唐樊綽所著的《蠻書》貼心地為路人記錄了從越南河內到大理的國際商貿路線攻略。作為第七站的通海城,是這條路線上較大的站點。
無額不匾 無柱不聯 無壁不詩
古城背靠的秀山,是通海的人文“活態檔案”,也成為當下通海人的后花園。歷經千年,世代能工巧匠為古城打造了一座精致的山地園林。
當游客拾級而上,經過一道道門洞、牌坊。登臨中,如同穿云渡霧、探尋仙山,行人視線總會被設計的重重屏障所阻隔,又會被不斷顯露的標志物所吸引。設計者在場地與環境之間,耍起一場空間魔術。
秀山古建筑群自唐代開始,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不斷修葺擴建,現保存有八大古建筑群,山體在7個不同的高度上,散落著34座不同時期的古建筑,因建筑風格的多樣性,被專家稱為“古建筑大觀園”。
這里現存歷代名人墨客題刻500余方,北宋大書法家米芾“寶藏”匾,傳承千年墨韻;南宋理學家朱熹“松竹陋春”匾,點染秀山無限春意;明代文學家楊慎“自是人生不尋樂,莼鱸何必羨江東”詩匾,盡顯豁達情懷,可謂“無額不匾,無柱不聯,無壁不詩”。
觀一城文脈,知古今春秋。
央視綜合頻道(CCTV-1)《文脈春秋》帶您一起走進“山圍不錮,通匯四海”的云南通海。
(圖文來源: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
相關閱讀: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研和校區二食堂、五食堂及峨山校區五谷堂食堂對外承包經營招標項目(一標段至三標段)中標結果公告 2025-07-29
- 云南省202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省級綜合試點培訓在峨山舉行 2025-07-29
- 凌空四米舞翩躚——通海非遺項目高蹺舞獅傳承記 2025-07-28
- 通海再添百歲壽星 2025-07-28
- 凌空四米舞翩躚——通海非遺項目高蹺舞獅傳承記 2025-07-28
- 通海推廣鮮食蠶豆種植助力湖泊治理與農戶增收 2025-07-25
- 全市首個銀齡教師領銜的涉農科研平臺落戶通海 2025-07-25
- 玉溪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峨山校區校企共建“書香超市·共讀空間”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2025-07-24
- 峨山縣學踐融合暢通民生之路 2025-07-23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