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7420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8-15 |
通海縣打造立體傳播矩陣讓廉潔文化浸潤人心
為了讓廉潔文化深入人心,近年來,通海縣高大鄉代辦村“石榴紅”傣彝普法調解隊隊員經常把村民召集起來,用方言講述家風故事,讓廉潔種子在家長里短中悄然扎根。
“以前聽政策就像聽‘天書’,文件再順也摸不著門道。”高大鄉普叢村的矣大哥笑著說道,“現在用傣話講,道理像泉水一樣通透。”這樸實感慨,道出通海廉潔文化建設的動人底色——讓廉潔帶上泥土的芬芳。
在里山鄉,廉潔文化隨四弦琴旋律流淌。身著絢麗彝族服飾的文藝隊員,以群眾熟悉的“五山腔”為載體,將廉潔文化與民族文化有機結合。這支村民自發組建的文藝隊,創作了多首廉政山歌,把“文藝倡廉”舞臺搭到田間地頭,讓群眾在欣賞表演時潛移默化接受廉潔教育,真正讓廉潔知識“聽得進、記得住、傳得開”。
近年來,通海縣深挖本土文化資源,打造“陣地+活動+精品”立體傳播矩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變身廉潔教育主陣地,開展文明實踐、移風易俗等活動843場次,覆蓋群眾超14萬人次,讓廉潔文化如春風化雨浸潤人心。惠民演出中,《翡翠手銬》等廉政劇目以跌宕劇情敲響警鐘,單場吸引觀眾超千人。田間地頭的“大喇叭”也變身廉潔宣傳員,早晚播報的廉潔小故事,讓村民干活時都能耳濡目染。
如今的通海,廉潔文化已不再是墻上標語、文件條文,而是傣族老人的家訓、彝族姑娘歌聲里的勸誡、鄉親們茶余飯后的談資。這方水土生長出的廉潔故事,正續寫著新時代基層治理的生動篇章。(通訊員 陳綺璟)
相關閱讀:
- 充實穩就業惠民生政策工具箱 讓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 2025-08-13
- 關于公開征求《玉溪市通海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草案修改稿)》意見建議的公告 2025-08-12
- 打造勞務“金名片”捧起增收“金飯碗”——華寧以產業服務作答“就業怎么拓展” 2025-08-11
- 打造勞務“金名片”捧起增收“金飯碗”——華寧以產業服務作答“就業怎么拓展” 2025-08-11
- 減稅降費!讓企業享受實實在在政策紅利 2025-08-08
- 志愿服務暖人心 2025-08-08
- 志愿服務暖人心 2025-08-08
- 新平多維發力推動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 2025-08-08
- 張盾烈士印章入藏通海縣檔案館 2025-08-08
- 玉溪技師學院智能制造學院 文化建設項目成交公告 2025-08-07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