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41531126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4-05-13 |
生態興則澄江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澄江實踐

琉璃萬頃的撫仙湖。

越來越多的鳥類到撫仙湖邊安家。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玉溪日報記者 李丹 曾永洪 通訊員 劉貴能 文/圖
在琉璃萬頃的撫仙湖領略自然風光和生態之美,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遺產博物館感受“生命大爆發、生命大演化、生命多樣性”,在鄉村荷塘和莊園田間摸魚挖藕體驗鄉野之趣……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拼成了“山水澄江”的生態長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澄江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聚焦落實中央關于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部署和云南省委、玉溪市委工作要求,將綠色生態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湖泊“三治一改善”、產業綠色轉型、“五城共建”、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逐步實現生態利民更有質感、生態富民更有實感。
共建生態文明之城
實施綠美城市三年行動,努力做大做優綠色公共產品,新增城市綠地面積8.87公頃,綠地率提升至40%……在澄江,“300米見綠、500米見園”逐步成為現實。
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以工業化理念謀劃現代農業發展,通過組織化、基地化、設施化、品牌化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提升農業經濟價值,打造了綠瑾、云嶺、萬海藍莓以及左所社區羊肚菌、紅托竹蓀種植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
依托澄江文旅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設置旅游志愿服務點、安排宣傳員,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故事。結合節假日及立夏節等本地傳統節日、民俗節慶及體育賽事活動,在活動宣傳、文藝演出中融入生態文明元素、觀念,讓游客可視、可聽、可感、可近。
全面優化撫仙湖流域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從嚴從細實施科學管控,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撫仙湖,力保撫仙湖水長清。同時,以城鄉聯動、鎮村聯動、網格聯動推進“兩污”管網進村入戶、垃圾收處轉運、糞污定期清掏等工作。目前,澄江市5.4萬戶民房實現“四水”全收,撫仙湖流域內1081戶經營戶餐廚垃圾收處全覆蓋,城市、村莊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率分別達96.78%、95.92%,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率達100%。
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和具體的數據,是澄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澄江市積極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動能、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不斷向深度擴展、向廣度延伸。
共唱生態文明之歌
“村口就是環湖路,再多走幾步就能到撫仙湖邊。”“村里有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田,坐下來就能賞荷吃藕。”游客常常這樣評價馬房村。位于撫仙湖北岸的右所鎮吉花社區馬房村,處處可見生態建設的綠色新風。在這里,“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是全體村民的普遍共識。
平日里,由鎮、社區、小組三級干部組成的宣傳隊伍和“仙湖衛士”黨員志愿服務隊、青年文明旅游志愿服務隊等6支志愿者隊伍依托馬房村黨群服務中心,組織開展《云南省撫仙湖保護條例》宣傳、村容環境整治及沿湖垃圾清理等活動。節假日,借助“我們的村晚”、篝火晚會等活動,創新節目內容,圍繞生態主題,有計劃舉辦荷塘音樂會等。馬房村充分發揮游客集散地的作用,向村民、游客播撒生態文明種子,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唱好生態文明之歌,引導更多的人增強守護綠水青山的意識,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撫仙湖保護治理的隊伍中。
近年來,馬房村按照“綠色低碳、保護治理、高質量發展”思路,建設以荷藕種植為主的生產性濕地,積極探索以民宿客棧、餐飲為主,田園觀光、休閑體驗為輔的農旅融合新路子,吸引不少游客到這里觀光、消費。當下的澄江,一條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正在越走越寬。
共享生態文明之果
搜索“撫仙湖日落最佳觀賞點”,位于右所鎮太陽山小鎮汐岸會所的網紅橋必是一個熱門打卡點。白色的廊橋,落日余暉映襯下的撫仙湖,似一幅油畫。游客三三兩兩漫步在橋上,觀日落拍美照,又好似畫中游。
晴天下的汐岸網紅橋,藍天白云映照在撫仙湖中亦是另一番美景。游客沉浸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態文明的共鳴進一步加深。據統計,汐岸網紅橋每天吸引游客3000余人次。
太陽山小鎮汐岸會所除了網紅橋,還有汐岸書吧和常駐汐岸的嘉賓——撫仙湖農民讀書會及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游客可以在感受自然的同時,以閱讀、參與讀書會活動等方式,了解澄江文化,聽一聽澄江生態環境保護的故事。同時,會所還通過常態化組織徒步、登山、露營、騎行等戶外短途旅游活動,讓公眾親近自然、了解自然、厚植生態理念。
一直以來,澄江市始終堅持將生態文明貫穿商務度假、健康養生、科普文化等業態全過程,引導企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力促企業效益與生態環保互融并進。以汐岸會所為代表,通過“七個一”,吸引更多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主題活動,在共享生態文明成果的過程中,以實踐體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價值與魅力。
相關閱讀: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澄江市委常委會召開第161次會議 2025-07-30
- 玉溪市文聯美術家協會到澄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2025-07-30
- 澄江市“百名干部進小區”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 2025-07-30
- 中超公益看臺點亮山里娃的足球夢 2025-07-29
- 清廉云南建設玉溪實踐工作推進會召開 2025-07-28
- 三百年古村落的守護與新生——探訪中國傳統村落華寧縣來保康村 2025-07-28
- 玉溪市總工會關于舉行《玉溪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促進條例(草案)》聽證會的公告(第2號) 2025-07-25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