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6704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6-12 |
讓各族群眾成為“和和美美一家人”

新平縣戛灑鎮曼哈社區的群眾圍坐在一起,交流不同民族間粽子的包法。特約通訊員 鐘應生 攝
□ 玉溪市融媒體記者記者 漆海軍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云南民族眾多,要加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切實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固。”玉溪市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深入推進“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構建各民族美麗共有家園,讓各族群眾成為“和和美美一家人”。
端午節到來,新平縣戛灑鎮曼哈社區的各族群眾聚集到一起,相互學習不同民族間粽子的傳統包法。伴隨著悠揚的民間小調和歡聲笑語,粽葉和糯米在大家的手里很快就變成了長條、三尖角、四角等形狀多樣的粽子。另一邊,幾名繡娘在交流彝繡、傣繡的不同手法,飛針走線間,情感在交融,心距在拉近。“在曼哈社區,我們彝族、傣族還有其他很多民族都已經融在了一起,像一家人那么親切。就像這些糯米粽葉一樣,融在一起包出各種形狀的粽子,然后蒸在一個甑子里面就熟了。”社區居民李海珠生動地描述了社區居民間的關系。
曼哈社區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貧安置點。2018年,5個村49個村民小組的586戶2196人集體搬遷到了這里。通過隨機抽簽的方式,傣族、彝族、拉祜族等11個不同民族的居民混居在了同一個小組里。為了讓社區居民盡快熟絡、親近起來,社區有序推進各族學生合校、混班混宿,支持各族群眾聯合創業、扶貧濟困,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為彼此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打下堅實基礎。7年的時間過去,如今各族群眾在曼哈社區已經親如一家。曼哈社區黨總支書記羅旭凱表示,下一步,曼哈社區將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綜合治理水平,促進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近年來,玉溪市將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作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緊緊抓住老舊小區改造、易地扶貧搬遷、生態移民搬遷等項目持續開展的契機,不斷改善多民族聚居社區人居環境,整合公共服務資源,構建各民族美麗共有家園,促進各族群眾血脈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經濟相依、情感相親。峨山縣雙江街道練江社區、紅塔區鳳凰街道紫藝社區通過拆圍墻、規劃車位、升級物業服務等方法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運營維護,優化了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同時,充分盤活社區資源,開展特色社區服務,在促進社區民生持續改善、民族關系和睦、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不斷提檔升級。紅塔區玉興街道北苑社區設立民族團結服務窗口,充分運用網格化排查摸底成果,聚焦行動不便、孤寡、重病、殘疾困難對象等特殊群體,依托網格志愿服務隊開展上門代辦、上門體檢、心理疏導、義務理發等上門服務,使各族居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易門縣龍泉街道興文街社區立足轄區多民族散雜居、流動少數民族群眾較多的實際,成立四支由社區“兩委”、居民黨員代表、共青團員、退役軍人、文藝愛好者等組成的“石榴紅”先鋒隊、“石榴紅”志愿服務隊、“石榴紅”文藝隊、“石榴紅”矛盾糾紛調解隊,全方位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元江縣澧江街道玉河社區以“黨建引領,打造紅色物業”開展小區治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干部群眾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自覺性,促進社區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諧發展……
截至目前,玉溪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088個,實施城市更新項目122個,不僅探索出了“玉溪經驗”,也構建了各民族心相融、情相近的美麗共有家園。“下一步,玉溪市將繼續堅持以增進共同性為方向,做好融的文章,全面構建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社區環境。聚焦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暖人心、聚民心,讓各族群眾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身份認同和情感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培龍表示。
相關閱讀:
- “玉”見美食主題街區讓球迷觀賽有滋有味 2025-07-28
- 以樂為媒 以歌會友 讓時代強音在聶耳故鄉唱響 2025-07-25
- 以樂為媒 以歌會友 讓時代強音在聶耳故鄉唱響 2025-07-25
- “同唱一首歌 同為一家人”科普夏令營開營 2025-07-25
- 路居鎮讓“銀發務工者”就業有崗增收有路 2025-07-25
- 元江各族群眾歡慶火把節 2025-07-24
- 李心草:讓《聶耳的歌》在聶耳故鄉唱響 2025-07-23
- 讓“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可感可及 2025-07-17
- “大思政課”讓紅色文化 “活”起來 2025-07-16
- “大思政課”讓紅色文化 “活”起來 2025-07-16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