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17951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8-19 |
生態優先推進多元發展綠美助力實現富民興村
生態優先推進多元發展綠美助力實現富民興村
——玉溪林草產業發展現狀觀察

林草部門工作人員到華寧益大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指導滇橄欖種植。

澄江市龍街街道西梅種植基地內,西梅苗長勢良好。

玉溪高魯高山牧業有限公司的牛群悠閑漫步。

孫浩查看干巴菌長勢。

前來康養旅居的張阿姨帶著孩子在景彝源莊苑賞花玩耍。
核心閱讀:玉溪踐行“兩山”理念,厚植生態底色,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堅持“興綠為要”發展產業,大力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高效發展,不斷促進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協同發展、綠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銀山轉化,努力實現生態保護、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多贏格局。上半年,全市林草行業綜合產值達62.91億元,同比增長58.42%。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文雯 文/圖
紅塔區洛河鄉,玉溪高魯高山牧業有限公司的數十頭牛正在林下悠閑漫步;華寧縣寧州街道,70余畝滇橄欖讓荒坡披上了綠裝;澄江市龍街街道,30萬株西梅苗茁壯成長;江川區雄關鄉,3000畝林下中藥材種植項目開工建設……
近年來,玉溪市強化高位統籌、改革賦能和項目引領,大力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高效發展,逐步走出一條林禽、林果、林藥、林菌、林菜、林蜂等林上、林下多元化發展,因林聚美、因林興業、因林富民的生態友好型經濟發展之路。
林下栽出雞樅
綠化樹下種藍莓
今年7月,一則華寧縣龍樹山林下雞樅培育成功的消息刷爆玉溪人的朋友圈。從今年2月“種”下600多窩“白蟻巢”至今,該基地共收獲雞樅34窩,最多的一窩有41朵、2.55公斤。
“人工培育林下雞樅一般兩到三年出菇,但我們基地當年就能實現出菇,并且從外形、味道和生長環境來看,都跟野生雞樅一模一樣。”華寧龍陳林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杰說。
據王杰介紹,培育雞樅首先要選擇紅土布點打洞,然后把蟻食菌和白蟻放入洞中,再鋪上薄膜。白蟻的分泌物與環境中的腐殖質、木質纖維等混合形成“菌圃”,雞樅的菌絲體寄生在菌圃中獲取營養。今年白蟻在“新家”生活時間短,菌圃營養還不夠豐富,所以培育的雞樅數量少一些。“培育一畝林下雞樅的成本在6420元左右,第五年可實現畝產雞樅100公斤、產值2萬元左右,可連續出菇三十年。華寧縣林業和草原局在政策上給予傾斜,為基地做好森林撫育,為雞樅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三贏。”王杰表示。
華寧縣林下雞樅培育僅是我市大力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的縮影之一。玉溪林業空間資源廣闊,林地面積達1484萬畝,森林覆蓋率53.06%,可利用發展林下經濟林地空間968萬畝。“玉溪始終堅持‘興綠為要’發展產業,堅持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相結合,把營林造林融入產業考量。2024年,全市林草行業綜合總產值達210.62億元,同比增長23.44%;2025年上半年達62.91億元,同比增長58.42%,林業產值占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穩步提升。”玉溪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盛林說。
面對林草資源總量小、產業發展底子薄的問題,澄江市因地制宜盤活林草資源,將有限的生態資源轉化為林草產業鏈條,積極構建“政策引領—要素盤活—科技賦能—聯動增效”林草產業發展體系,深入探索拓展“兩山”轉化路徑。2024年林草行業綜合總產值達24.14億元,同比增長21.09%;2025年上半年達17.46億元,同比增長69%。
在龍街街道廣龍社區大紅山,成片的球花石楠、滇潤楠、欒樹等綠化樹下,一株株藍莓長勢正旺。這是澄江在全市率先開展的林木和小漿果復合種植模式(試點)項目,也是澄江市引進社會資本,盤活可利用林地資源,推動林草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的具體實踐。該項目建設堅持生態優先,藍莓種植與營造林措施緊密結合,既增加了土地收入,又減輕了林地支付地租的負擔。216畝、5萬多株藍莓配套了水肥一體化設施,通過自動感應澆水施肥,高效又環保。“這些藍莓是今年6月種下的,預計明年2月上市。雖然我們是第一次嘗試林下種植,風險高、難度大,但現在看來長勢還不錯。作為澄江人,我們一定會把林木管護貫穿復合經營全過程,為保護撫仙湖出一份力。”該項目負責人管小七告訴記者。
澄江:工人股東一起當
江川:“白藥故里”藥飄香
在立足資源優勢,推動林草產業多元化發展過程中,全市各縣(市、區)林草部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市場化導向,建立農戶、企業、經銷商、科研院所等多元主體利益聯結機制,加強部門協調聯動服務,完善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推動群眾盡可能多地分享全產業鏈發展收益,實現生態保護、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多贏格局。
紅塔區堅持規劃引領、優化布局、盤活資源,強化項目支撐,做優林下經濟產業,做精特色經濟林,做強苗木盆景產業,構建林草產業體系。全區2024年林草行業綜合總產值達9.69億元,同比增長22.97%;2025年上半年達2.21億元,同比增長43.48%。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紅塔區目前已成功創建森林鄉村22個,森林旅游產值達6733萬元,帶動了200人就業,實現收入1760萬元。
“澄江市完善‘林地一張網’,明晰發展重點領域、經營模式和可發展產業,不斷拓展林下經濟發展空間,建立‘11+1’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即發展林旅、林菌、林藥、林菜、林禽、林畜、林蜂、林油、林果、林糧、林花模式加林木和小漿果復合種植模式),分領域、分品類多樣化推進林下產業發展,并探索出‘國有林場+科研院所+公司+農戶’聯農帶農模式,助力群眾增收。”澄江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范長江說。
為實現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澄江市引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專家團隊,在撫仙湖國有林場開展3858畝白蟻雞樅和836畝干巴菌保育促繁。據該基地負責人、澄江市林下經濟暨研學博士工作站負責人孫浩介紹,除了項目本身的經濟價值外,還能疊加婚飛白蟻的藥用價值和野生菌采摘的旅游研學價值,目前團隊已在秧田沖建立了白蟻雞樅菌種培育基地。作為林下野生菌保育促繁技術推廣、樣品展示、科普宣教及科研培訓基地,今年已經接待好幾批研學游客。
依托轄區3858畝國有林場,與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專家團隊深度合作共建林下雞樅野生菌保育促繁農業合作社,澄江市海口鎮新村村委會花山片區已累計培育本土技術骨干5人、能手20余人,帶動村里31戶農戶以“勞務+地塊入股”的形式參與到白蟻雞樅保育促繁項目中,短期通過務工直接增收,長期依靠菌菇產銷實現穩定收益,共享生態富民新成果。
在華寧縣寧州街道郭家營社區黑泥塘小組,成片的滇橄欖讓荒坡披上了綠裝,一串串翠綠的橄欖果掛滿枝頭,煞是誘人。這是李妍菲返鄉創業種植滇橄欖的第三年,70多畝的種植基地共種植華豐、華泰、玻璃甘等7個滇橄欖品種,畝產在9至14噸。
滇橄欖是藥食兩用植物,果汁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入藥清熱利咽、潤肺化痰。2022年,李妍菲投資創辦華寧縣首家滇橄欖種植企業——華寧益大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云南省科學技術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不斷延伸產業鏈,目前已經研發出滇橄欖果脯、滇橄欖浸膏、滇橄欖粉及滇橄欖軟糖等系列產品,正逐步從過去賣鮮果和果脯向更高附加值邁進。“滇橄欖種植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種植2至3年就可掛果,5年單株產量可達150公斤以上。我們在華寧縣內已帶動農戶種植滇橄欖248畝左右,縣外帶動種植面積500余畝。目前正在建設滇橄欖加工生產線,今后將通過公司統一加工銷售。”李妍菲說。
江川區傳承曲煥章白藥文化,規劃白藥文化產業園,打造江川“白藥故里 草藥之鄉”新名片。規劃適宜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2.2萬畝,強化招商引資,精心策劃包裝一批林藥、林菌項目。目前,九溪絞股藍項目已完成200畝種植,長勢喜人。維和制藥在雄關林下中草藥種植項目已簽約落地,一期3000畝林下三七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年產值4000余萬元,解決當地就業200余人。
變“靠山吃山”為三產融合
“綠美+”推進高質高效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截至目前,玉溪市共認定林業產業基地451個(含市級基地163個),建設面積24.4萬畝;共發展林業企業397戶;有服務業企業76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4個;擁有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1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8戶;涉林企業“三品一標”92個、商標126個、專利220項。
在努力和探索背后,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是:產業小散弱,特色產業不明顯;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鏈不健全;主體培育不到位,品牌創建工作滯后;林草產品開發程度低,林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滯后;產業項目支撐不足,產業招商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
玉溪該如何突圍突破,真正實現林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玉溪市研究制定《玉溪市現代林草產業高質高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林草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產業布局,提出供給側、產業鏈、市場端、項目口、融合端、增收端6個重點突破方向,以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格局推進林草產業多元化發展。”李盛林表示。
華寧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胡軍偉則認為,要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積極謀劃項目;依托資源稟賦,做好林下經濟發展規劃;大力培育和扶持林業產業龍頭企業,做好引領示范;加強科技指導和培訓,強化要素保障,打通林草產業發展堵點,穩步推進林草產業快速發展。
在下一步工作中,多位受訪者均提到,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動三產融合。壯大“綠美+”經濟,持續推進“綠美+全域旅游”“綠美+休閑農業”“綠美+康養”等業態升級,打造農林文體旅融合發展新模式。
林草產業絕非簡單的“靠山吃山”,而是生態友好型經濟的生動實踐。唯有持續推動科技賦能和模式創新,方能讓每一寸林地都釋放生態與經濟價值。據玉溪市林業和草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已發展形成以哀牢山、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依托的森林旅游休閑體系。全市共有森林康養、森林人家、農家樂(林家樂)等523家,共利用林地面積48.21萬畝,產值48.06億元。
在澄江市龍街街道養白牛社區的“森林撫仙湖”低質低效林改造項目西梅種植基地,30萬株西梅苗正茁壯成長,豐收在望。
“這些西梅樹苗是從新疆引進的早熟品種,3年掛果,5年進入盛果期,比其他地區早上市50天。預計后年果樹會逐步掛果,成熟期一棵的果量在50公斤左右,一公斤的銷售價格在60元到80元之間。”澂江祿充漁山農林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趙富雄說。自2024年10月建設以來,該項目已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為當地提供400余個固定就業崗位,成熟期預計每天用工2000人。下一步,公司將繼續追加投資,重點完善物流、倉儲、深加工、文旅開發等配套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融合、聯動發展。
紅塔區洛河鄉洛河村的景彝源莊苑被青山綠樹環抱,50個前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正在教官的帶領下,在周邊的樹林里體驗撿菌的樂趣,5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康養旅居者則在悠閑地打牌、賞花,十分愜意。“這里氣候宜人、飲食健康、價格公道,既可以徒步高魯山,又可以進行蔬菜種植、林果采摘等農事生產體驗,十分適合森林康養旅居。”來自湖南的張阿姨告訴記者。
景彝源莊苑的負責人李永芳深諳流量密碼,這些年一直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平臺不遺余力地宣傳莊苑,其抖音賬號最高一條推介視頻點擊量近70萬。通過新媒體平臺的不斷傳播,越來越多的旅居者慕名而來,他們多的居住兩年,短的居住一周左右。“我們每年的接待量都在上萬人,原有的房間不夠住,現在正在改造新的房間。下一步,將加大提檔升級力度,增加運動健身器材、藥膳和彝族刺繡等,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康養旅居。”李永芳表示。
依托高魯山這張亮麗名片,洛河鄉已舉辦“山里碰頭·龍騰洛河”系列祭龍節和火把節、“印象玉溪”戶外運動嘉年華聯賽、玉溪高魯山越野賽暨云南省戶外運動嘉年華山地越野跑等多項文體旅活動。同時,正在積極謀劃法沖村委會老矣黑村文體旅融合發展項目,以現有徒步群體為依托,打造美麗鄉村休閑旅游精品路線。
短 評
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 碧落
玉溪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原則,把營林造林融入產業考量,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并舉,扎實推動林草資源高質量保護和林草產業高質高效發展,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面對林草產業發展較快,但基數尚小的現狀,玉溪唯有多措并舉出實招,方能破解林草產業“大資源、小產業、低效益”的困局。
立足資源特色優勢,大力實施產業鏈培育、產業集群打造、市場主體倍增,主推“一縣一業”“一業一鏈”“一鏈一品”。要在現有規模基礎上,優化特色經濟林提質增效示范基地建設,以中藥材加工企業為突破口,引導經營主體圍繞單一品種藥材打造種植、采收、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建立林產業品牌目錄清單,大力培育企業品牌,支持和鼓勵企業開發本土特色產品,開展綠色、有機、森林食品、地理標志等產品認證,推動“名品+名企+名產業+名產地”一體化發展。
大力開展林草產業招商,引導社會資本“進山入林”,構建集生產、加工、消費于一體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體系。要持續推進“綠美+全域旅游”“綠美+休閑農業”“綠美+康養”等業態升級,打造農林文體旅融合發展新模式。積極創建國家級和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推動森林康養與醫療、養老、體育、文化等行業深度融合。結合美麗縣城、特色小鎮、森林鄉村、小微濕地等建設,挖掘木本糧油、森林藥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特色產業功能,發展鄉村旅游。
加強部門合作聯動服務,構建利益聯結機制,讓群眾共享林草產業發展成果。要提高林權服務水平,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機制,帶動林農積極參與林草產業融合發展,讓林草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組織專家團隊開展林下經濟技術培訓,傳授林菌、林藥、林禽種養技術,提升農戶生產能力,解決實際生產難題。支持村集體探索利用集體林草資源,建設林草產業生產、加工、經營、服務設施和鄉村旅游項目,通過發包或自主經營增加林農收入。
相關閱讀:
- 筑牢經濟底盤 夯實發展支撐 2025-08-19
- 元江供電局助力烤煙提質增效 2025-08-19
- 紅塔區村(社區)工作者及村(居)民小組干部購買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服務(三次)終止公告 2025-08-18
- 周建忠到新平縣調研時強調 引龍頭育基地拓市場 把資源轉換為富民產業 2025-08-18
- 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消費市場持續回暖 一組數據感受活力中國 2025-08-15
- 元江“產學研用”全鏈條推進冰淇淋小鎮建設 2025-08-15
- 書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玉溪生態答卷 2025-08-15
- 書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玉溪生態答卷 2025-08-15
- 精耕深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中國經濟圓桌會”聚焦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5-08-15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