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07768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公開日期 | 2025-06-18 |
關于印發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培育推廣總體方案的通知的政策解讀
近日,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培育推廣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四名”方案》),為便于各縣(市、區)和各有關單位貫徹落實,便于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更好了解掌握《“四名”方案》相關內容,現就《“四名”方案》出臺的背景、主要內容等情況說明如下:
一、出臺背景
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玉溪品牌培育,擴大玉溪“四名”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玉溪“四名”產業邁向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玉溪實際制定了《“四名”方案》。
二、主要內容
《“四名”方案》共由總體要求、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機制等4個方面的內容構成。
(一)總體要求。以總體方案統籌引領,各牽頭部門按照分工職責認真落實,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推動玉溪“四名”產業邁向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
(二)工作目標。通過3年培育周期,實現“四名”形成產業鏈完整、品牌效應顯著的產業集群。到2027年,培育“十大名品”公共品牌10個,打造形成10個產業集群。帶動“四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新增農業龍頭企業達110戶以上、新增“四上”企業250戶以上,全產業產值超過400億元;新增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餐飲龍頭企業10戶,推動企業到市外布局連鎖、加盟門店。
(三)重點任務。一是聚焦品牌引領,制定“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公共品牌認證標準,出臺《玉溪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管理辦法》,規范標識使用、質量評估及品牌維護。二是聚焦農業名品打造嗎,圍繞4類農產品“十大名品”系列,通過公共品牌賦能,加大農業基地建設力度,加快培育省、市級龍頭企業,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推動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三是聚焦工業名品擴規,圍繞6類工業品“十大名品”系列,大力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推動消費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推動玉溪傳統優勢和地方特色非遺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玉系知名品牌,推進加工業不斷做好增量、做精特色、做優效益,不斷做優文化創意產品。四是聚焦服務融合,圍繞“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特有品牌,通過政企聯動進一步加強品質管控、新品研發、市場拓展,規范整合提升上下旅游配套原材料企業質量和規模,大力實施名菜、名店、名小吃市場拓展工程,鼓勵企業走出去,擴大玉溪餐飲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五是聚焦延鏈發展,圍繞上下游產業延伸,按照以點帶面、串線成面,以線促鏈,推動原料種植、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全鏈條整合,建立“鏈長+鏈主”雙驅動機制。六是聚焦主體培育,圍建立“一名一策”培育機制,突出龍頭企業帶動,通過品牌升級、全域賦能,從基地培育、原材料加工、產品流通到市場主體招引,發展一批上游原材料供應企業和基地、一批配輔料供應企業、一批下游成品銷售服務企業。七是聚焦質量提升,推進“四名”全產業鏈質量提升,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同聯動,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企業標準“領軍者”和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領跑者”。八是聚焦擴大宣推,深度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講活品牌故事,圍繞優勢,策劃開展系列主題宣傳報道,通過實施中華“老字號”和知名品牌創建行動為引領,建立區域公用品牌銷售渠道,支持“四名”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
九是聚焦人才保障,推動“四名”與教育、服務業融合發展,鼓勵各類院校、培訓機構,開設相關專業,為各行業提供技術、研發、營銷人才,通過數字賦能,支持“四名”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發展。十是聚焦產權保護,加強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實施“四名”商標品牌戰略,嚴厲打擊假冒商標品牌行為,切實維護“四名”品牌合法權益和聲譽。
(四)保障機制。一是由市政府統籌領導“四名”培育推廣工作,各分管副市長牽頭負責管轄行業“四名”培育推廣工作,各市直牽頭部門要聯合縣(市、區)政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明確市級財政安排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玉溪市“四名”相關產業發展扶持獎勵。三是明確縣(市、區)及相關部門加大對“四名”品牌建設的宣傳力度。四是明確建立“四名”相關市場主體的認定、培育、監督、退出全周期管理機制,強化過程培育與監督。
關于印發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培育推廣總體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培育推廣總體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2025年6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
“十大餐飲名店”培育推廣總體方案
為深入實施質量強市和品牌戰略,打響擦亮玉溪“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以下簡稱“四名”)品牌,發揮名品引領示范作用,推動玉溪“四名”全產業鏈發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玉溪品牌培育,擴大玉溪“四名”知名度和影響力,以總體方案統籌引領,各牽頭部門分工,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加快上下游產業鏈式發展,推動玉溪“四名”產業邁向規?;?、綠色化、品牌化,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工作目標
圍繞“產業發展、主體培育、品牌提升、產業融合”四大方向,通過3年培育,實現“四名”形成產業鏈完整、品牌效應顯著的產業集群。到2027年,培育“十大名品”公共品牌10個,打造形成10個產業集群。帶動“四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新增農業龍頭企業110戶以上、新增“四上”企業250戶以上,“四名”相關全產業產值超過400億元;新增年營業額2000萬元以上餐飲龍頭企業10戶,推動企業到市外布局連鎖、加盟門店。
三、重點任務
(一)聚焦品牌引領。以玉溪公共品牌為統領,圍繞公共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的品牌體系構建。實施“立標準、提品質、創品牌”行動,明確“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公共品牌認定標準,制定玉溪市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管理辦法,對認定標準、標識管理、跟蹤評估、品牌維護、宣傳推廣、監督管理等活動進行規范,打造玉溪區域公共品牌,提高玉溪名品辨識度。實施以質量為核心的品牌發展戰略,優選一批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效益突出的產品、企業、產業、區域作為創建對象,建立梯次培育機制,在“四名”產業中分別認定一批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上下游企業作為重點培育的種子企業、領軍企業,通過認定和授權,政策支持,統一形象宣傳,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聚焦農業名品打造。圍繞通海蔬菜、玉溪鮮切花、新平柑桔、元江芒果4類“十大名品”系列,通過公共品牌賦能,加大農業基地建設力度,加快培育省、市級龍頭企業,融合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推動產品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以通海縣為核心,發展“高原”“云菜”特色蔬菜產業;以通??h、江川區為核心,發展玫瑰、多肉等花卉產業;以新平縣、華寧縣為核心,擴大和提升柑橘橙的規模和品質;以元江縣為核心,打響芒果知名度。(市農業農村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聚焦工業名品擴規。圍繞玉溪青花瓷、峨山彝繡、江川銅器、澄江藕粉、通海銀飾、華寧陶器6類“十大名品”系列,依托實施《玉溪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大力實施消費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立足全市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引導有關工業企業大力開展品牌發展戰略,聚焦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推動玉溪傳統優勢和地方特色非遺產業發展,培育一批玉系知名品牌,推進加工業不斷做好增量、做精特色、做優效益,不斷做優文化創意產品,以紅塔、江川、澄江、通海、華寧、峨山6個縣(市、區)各自核心名品為主,利用非遺傳承、大師工作室引領,行業協會帶動,推動名品聚研發、生產、營銷、服務一體的產業鏈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聚焦服務融合發展。圍繞“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十大餐飲名店”特有品牌,通過政企聯動進一步加強品質管控、新品研發、市場拓展,規范整合提升上下旅游配套原材料企業質量和規模,大力實施名菜、名店、名小吃市場拓展工程,鼓勵企業走出去,擴大玉溪餐飲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以直營、連鎖、加盟等形式擴大經營。結合文體旅融合、特色旅游線路,圍繞文化底蘊、品牌故事、特色菜系,加大文旅宣推、政府引導,擴大名菜、名小吃、名店知名度。(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聚焦延鏈發展。圍繞“四名”上下游產業延伸,按照以點帶面、串線成面,以線促鏈,推動原料種植、精深加工、冷鏈物流、品牌營銷全鏈條整合,建立“鏈長+鏈主”雙驅動機制。推動農產品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模式,通過訂單農業、股份合作等方式提升農戶參與度,完善上下游配套;推動工業品形成“鏈主+產業配套+資源共享”模式,通過補齊上游原材料供應,發展紙箱包裝等配套產業,支持設立非遺工坊共享中心,實現產業鏈完整;推動餐飲業形成“地標食材+非遺工藝+研發”模式,通過提升食材、輔料供應水平,不斷研發提升餐飲品質。形成以龍頭為核心,上下游聯營發展的產業集群式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聚焦主體培育。圍繞“四名”建立“一名一策”培育機制,突出龍頭企業帶動,通過品牌升級、全域賦能,從基地培育、原材料加工、產品流通到市場主體招引,發展一批上游原材料供應企業和基地、一批配輔料供應企業、一批下游成品銷售服務企業。通過獎勵政策引導,推動“四名”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加快布局國內、國際市場,形成龍頭企業為核心,領跑企業為主力的“四名”企業發展模式,帶動企業轉型升級與融合發展,推動個轉企、企升規,壯大“四名”企業規模,最終實現納規入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聚焦質量提升。通過部門指導,縣區主導,推進“四名”全產業鏈質量提升,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鏈協同聯動。支持企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增強企業質量品牌發展力,加快建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質量創新體系,協同開展技術、管理、制度創新,促進品種開發、品質升級、品牌創建。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實施“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行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支持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水平的企業標準,推動形成一批具有引領帶動作用的企業標準“領跑者”和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領跑者”。(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聚焦擴大宣推。深度挖掘“四名”的歷史文化內涵,講活品牌故事,圍繞名品優勢,策劃開展系列主題宣傳報道,通過主流媒體、自媒體等多種形式,廣泛對玉溪名品產業、產品進行系列宣傳報道。結合文體旅融合發展,通過實施中華“老字號”和知名品牌創建行動為引領,建立區域公用品牌銷售渠道。支持“四名”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引導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加大與電商平臺對接力度,組織相關企業參加南博會、餐博會、農博會等各類展會,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玉溪自主品牌形象,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市商務局牽頭,市委宣傳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聚焦人才保障。推動“四名”與教育、服務業融合發展,鼓勵各類院校、培訓機構,開設“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相關專業,為各行業提供技術、研發、營銷人才。加大服務力度,建立完善服務鏈條,通過數字賦能,配套研發、生產、金融、物流等產業,支持“四名”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發展。(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聚焦產權保護。加強品牌知識產權保護,統籌推進商標、老字號、專利權、著作權等保護工作。實施“四名”商標品牌戰略,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加強商標注冊、商標管理、商標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商標品牌行為,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不斷擴大“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公共品牌覆蓋面,加強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和服務,切實維護“四名”品牌合法權益和聲譽。(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協調。由市政府統籌領導“四名”培育推廣工作,各分管副市長牽頭負責管轄行業“四名”培育推廣工作,各市直牽頭部門聯合縣(市、區)政府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對品牌培育、質量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確保培育推廣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二)強化政策支持。市級財政統籌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于玉溪市“四名”相關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對新認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分別給予獎勵,對生產企業達到規上標準、規上企業增速高于同行業的給予獎勵,對銷售企業達到限上標準、限上企業增速高于同行業和到市外設立分公司、開設直營門店的給予獎勵,對通過公共品牌認證的企業研發新品、參與各類展會等給予獎勵。各牽頭部門聯合縣(市、區)政府配套設立專項扶持資金,落實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支持“四名”培育推廣工作。
(三)做好宣傳推廣。各縣(市、區)政府及市直有關部門,加大對“四名”品牌建設的宣傳力度,充分運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載體,利用中國品牌日、全國“質量月”等活動時機,廣泛宣傳“十大名品”,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各級各部門通過加大與電商平臺對接力度,積極組織“四名”市場主體參加國際、國內交易展覽等活動,展示和樹立玉溪市自主品牌形象。
(四)實施動態管理。各牽頭部門分別建立“四名”相關市場主體的認定、培育、監督、退出全周期管理機制,強化過程培育與監督。建立“行業名錄庫與白名單”制度,并實施年度評估、動態監測風險,對獲得認定的“四名”主體提供精準服務;對評估不合格、發生重大事故、違法違規或損害品牌者,撤銷稱號及授權;定期向社會公布“四名”名錄庫、年度評估結果及退出情況,暢通公眾投訴舉報渠道,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附件:玉溪市“十大名品”“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名單(玉溪市“十大餐飲名店”名單由玉溪市飲食行業協會、玉溪市旅游行業協會另行發布)
附件
玉溪市“十大名品”名單
“十大名菜”名單
“十大名小吃”名單
序號 | 名小吃 名稱 | 推薦理由 | 備注 |
1 | 玉溪 涼米線 | 涼米線粗細、軟硬適中,微辣泛甜、柔和開胃的獨特口感,是很多外地游客會慕名前來品嘗的玉溪味道,更是多少玉溪人念念不忘的鄉愁記憶。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口味吸引了大量食客前來品嘗,體現了玉溪地區的飲食文化和地方特色。 | |
2 | 玉溪 鱔魚米線 | 鱔魚米線是玉溪地區極具特色的美食,以其鮮香的鱔魚、清香的薄荷、細滑的米線和酥軟不油膩的豬皮而聞名?。鱔魚米線的制作過程非常講究,現殺的鱔魚與大蒜、花椒等佐料爆炒后,加入高湯熬煮的醬湯,再配上精心煮制、改刀成薄片的油炸豬皮和韭菜、薄荷,煮開后一碗咸鮮麻辣的鱔魚米線就完成了。 | |
3 | 冰稀飯 | 冰稀飯是玉溪地區的一道特色美食,以其清涼解暑、口感豐富而著稱。冰稀飯選用本地優質糯米熬煮成稀飯,再加入冰塊、紅糖稀、芝麻、紅棗、紅綠絲以及玉溪本地特產的蜜餞和新鮮水果,攪拌后食用。這種搭配使得冰稀飯既清涼又甜蜜,非常適合夏天食用。 | |
4 | 北城 火燒餅 | 火燒餅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和獨特風味的中式糕點。它由李自清于1908年創立的興香樓制作,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創新,火燒餅不僅保持了其獨特的酥脆口感和誘人香氣,還發展出了多種口味,包括火腿、豆沙和蔥肉等,滿足了不同顧客的喜好?;馃灥闹谱鬟^程非常講究,包括發面、拌入豬油、搟成餅皮、加入餡料、做成餅形、撒上芝麻等步驟。最后放入刷油的爐內進行烘烤,確保每款餅品的酥脆與香氣。 | |
5 | 通海 甜白酒 | 通海甜白酒是通海傳統名小吃,歷史悠久,以糯米為主要原料,經過精心釀造而成。不僅營養豐富,更帶有金黃誘人的色澤和清涼透明的口感。品嘗一口,醇甜的滋味與糯米甜酒的獨特香氣交織,令人陶醉。 | |
6 | 通海涼糕 | 涼糕是通海傳統名小吃,歷史悠久,用上等糯米制作而成,中間夾著豆沙,配上紅糖水、蜜餞和芝麻。涼糕質地細膩,入口即化,清甜軟糯,是通海人一年四季的解饞單品。特別是在夏天,冰涼的涼糕搭配蜜餞的清甜和芝麻的香味,讓人感到清新爽口。 | |
7 | 通海 豆末糖 | 豆末糖是通海歷史悠久的傳統產品,以其“香、甜、酥、脆,入口無渣”著稱。制作豆末糖需要精選通海出產的“六月黃”大豆,經過浸泡、蒸煮、去皮、焙炒等工序,將黃豆磨成細如粉塵的豆末,麥芽糖與白糖按比例熬制成糖漿,與豆末反復疊層,形成標志性的千層結構。豆末糖外觀淡黃色,表面布滿細密紋路,入口酥脆化渣,甜而不膩,香而不濁。 | |
8 | 澄江 耙豬腳 | 澄江耙豬腳肥而不膩、口感爽滑,豬小腿在鍋中煮到耙爛撈到碗中,略加湯汁再撒上香菜和辣椒,深受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喜愛。 | |
9 | 華寧 稀豆粉 米線 | 香濃四溢,口感嫩滑,繽紛四彩。承載著華寧的記憶和情感,是“家”的味道,是游子的眷戀,是舌尖上揮之不去的鄉愁記憶!每天一碗香氣四溢的稀豆粉米線,讓人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 |
10 | 元江 炸油米花 | 元江炸油米花是傣族年節必備的傳統美食,精選本地優質糯米,經冷水浸泡、蒸熟、拌糖、回鍋增香、竹筷定型晾曬等十余道古法工序制成米餅半成品,食用前高溫油炸,瞬間膨化為金黃圓月狀,入口酥脆化渣,稻谷清香與蔗糖甜韻交融,回味悠長。 |
相關閱讀:
- 玉溪市人民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2022年) 2023-01-28
- 玉溪市簡介 2025-04-14
- 玉溪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12-07
- 玉溪市人民醫院D-二聚體測定試劑盒、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試劑盒等采購項目2包(二次)招標公告 2025-09-05
- 玉溪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清掃保潔服務項目成交結果公告 2025-09-05
- 玉溪市紅塔區醫療共同體(玉帶分院)醫療設備采購項目1包(三次)談判采購公告 2025-09-05
- 玉溪市兒童醫院2025年醫用試劑耗材采購中標公告 2025-09-05
- 玉溪市紅塔區人民法院案款清理服務采購項目成交公告 2025-09-05
- 六屆玉溪市委第十三輪巡察(第二批次)完成進駐 2025-09-05
- 玉溪市2025年省級防汛應急救災資金(市本級)項目詢比公告 2025-09-04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