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31438194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3-04-14 |
傳承非遺做文明使者——記第二屆市級文明家庭安所香家庭

安所香正在刺繡。
□ 玉溪日報記者 陸合春 文/圖
“她的刺繡,構圖飽滿,意境淳樸,表達出優美明快的心境。”江川區安化鄉的安所香,憑借彝族刺繡獲評玉溪市民族民間工藝師。這個樸實的彝家女子,組建家庭42年來,用勤勞、樸實和堅韌、樂觀繪就了一幅亮麗的文明家庭風景線。2021年,安所香家庭被評為第二屆玉溪市文明家庭。
用心用情 做民族文化的傳承者
春日清晨的陽光,穿過屋檐,灑在安所香的身上,她正專心做一幅刺繡,針線在她手上飛快地穿梭著?,F年66歲的安所香,12歲開始自學刺繡,17歲學有所成。49年來,她已熟練掌握了安化鄉民俗刺繡技巧和釘線繡、十字繡等傳統方法,繡工圖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針法豐富,雅艷相宜,精巧細膩。作為彝族刺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精通各種刺繡技法,做花邊、做狗牙是安所香的拿手好戲,這些花邊結構簡單、樸素美觀,鑲嵌在繡品上,把繡品裝點得更加迷人。
因為言傳身教,安所香的大女兒張婷從小就愛上了這門彝鄉藝術,15歲開始跟母親學習,擅長繡花、挑花、補花等技巧,平繡、纏繡等針法;擅繡彝族服飾、包頭、荷包及各種飾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張婷在彝族刺繡上的造詣慢慢地有超過母親的勢頭,她的作品充分融合傳統彝繡與現代審美,做工更精美、色彩更艷麗,更符合現代的審美要求。多次代表彝族繡娘參加學習,2017年被評為玉溪市“巧繡娘”。
每周一次到安化小學給學生們傳授彝族刺繡的基本技法,是安所香最高興的事。她說:“刺繡是我們彝鄉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把它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p>
盡忠職守 做安化大山的守護者
安所香24歲與丈夫張永明組建家庭?!拔覀儚膩頉]吵過架,兩個女兒非常孝順?,F在女兒成家了,新房也建起來了,日子越過越好。”安所香說。
安所香家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六口之家,兢兢業業工作的丈夫、勤勞樸素的女兒女婿、乖巧可愛的孫子孫女。安所香的丈夫是一名護林員,一年四季都駐扎在安化大山里。
安化大山是安化鄉森林覆蓋面積最大的山峰,因管護面積大、道路崎嶇,使得護林防火工作異常艱巨。張永明駐守大山,一駐就是16年。16年間,他很少與家人團聚,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守護著彝鄉人民的這一片綠水青山。
“從家到守山駐地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丈夫的生活用品要背上去,那里比較缺水。一段時間我會上去給他送一些生活必需品。”安所香告訴記者,“丈夫常說護林防火,一年到頭都不能放松,他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人?!泵磕甑?2月至次年6月是護林防火的關鍵時期,即便在森林防火期結束后,張永明依然堅守崗位。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去農戶家中宣傳護林防火知識。
團結友愛 做鄰里和諧的踐行者
結婚40多年來,安所香和丈夫互相關心,遇到事情,兩人互相商量,相互扶持,共渡難關。丈夫全力支持安所香做好非遺傳承的工作,對家庭付出很多,也從未有過怨言。安所香在與公婆相處中,沒有紅過一次臉。有了孩子后,安所香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容易,更加地孝順他們。多年來,和睦相處、相互尊重、相互愛戴成為一家人的相處準則。
在教育孩子方面,安所香夫婦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注重塑造孩子的優秀品格,凡是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做。因此,孩子養成了誠實、獨立、勇敢、擔當的品格。除此之外,在生活方面,安所香也堅信榜樣的作用,她勤勞踏實、勤儉節約的優秀品格幫孩子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么這種愛是小愛。而安所香一家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好友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種大愛。
他們一家人積極參與社區的各項活動,配合社區開展相關工作。熱心公益事業,對社會上貧困家庭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主動參與到社區人居環境整治活動中,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文藝演出及刺繡活動……除此之外,他們一家關心鄰里,只要大家需要幫忙,夫妻倆二話不說,盡可能地給予幫助。兩人的謙和熱心一被提起,人們都豎起大拇指贊嘆:“這一家人沒得說,實至名歸?!?/p>
言傳身教的優良家風、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安所香一家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家庭文明的真諦。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擬認定市級鄉村工匠和擬推薦省級鄉村工匠名師人選公示 2025-07-30
- 玉溪滇?。▏曳俏镔|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展演中心新創現代滇劇《風云滇緬路》編劇服務采購項目采購公告(二次)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玉溪滇?。▏曳俏镔|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展演中心新創現代滇劇《風云滇緬路》編劇服務采購項目終止公告 2025-07-29
- 國家稅務總局通海縣稅務局非執法類輔助性服務及后勤輔助性服務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告 2025-07-29
- 凌空四米舞翩躚——通海非遺項目高蹺舞獅傳承記 2025-07-28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