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1921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9-10 |
以奮進之筆寫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答卷
以奮進之筆寫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答卷
——玉溪市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綜述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更是牽動千萬家庭的民生之基。自《云南省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實施以來,玉溪市錨定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立足區域發展實際,制發《玉溪市貫徹落實〈云南省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實施方案》,將任務細化為10大工程41項具體舉措,持續深化育人方式、辦學模式改革,重點推進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教師隊伍“選育管用”等工作,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多項成果實現突破:紅塔區、易門縣被認定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聶耳紀念館里的“大思政課”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國家級“大思政課”優質資源建設項目,“五育并舉”玉溪實踐樹起新樣板;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等關鍵指標穩居全省前列,特殊群體受教育比例保持100%,被確定為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國家特殊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防溺水網格化管理創新實施,易門縣梅營社區“網格化+社會化”經驗獲全國推廣;高考成績穩中有進,“縣中困境”有效緩解。
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更有力度
玉溪市把教育優先發展落到實處,堅持“五級書記抓教育,黨政同責辦教育”。市、縣兩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黨委副書記兼任教育工委書記,“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共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格局持續深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履行“編外校長”職責,市、縣領導深入學校調研530余次,解決辦學難題500余個,以“頭雁效應”帶動各級干部履職盡責,推動教育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在學校層面,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構建“13459”黨建工作體系,實施“玉教先鋒”工程。評選表揚先進典型120名,創建“云嶺先鋒·育人紅燭”黨建示范校等各級示范點127個。通過黨建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破解發展難題的強大效能。
培根鑄魂啟智潤心更有溫度
教育不僅要“教知識”,更要“育新人”。玉溪建設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基地,深挖本土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文藝輕騎兵暨“行走的音樂思政課程”活動。《小雅·鹿鳴》合唱登上央視舞臺,“聶耳和國歌的故事”在北京唱響。
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全覆蓋組建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導中心16個、講師團5個、名師工作室8個,聘任技術指導、顧問、成員、講師961人。推進家長學校課程化,辦好家長會、校園開放日、親子活動等。實施“三進三訪”和在校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六個一”行動,特殊群體關心關愛實現全覆蓋。《閃光少年說》等6個案例入選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優秀案例。建成1個全國、3個省級研學實踐基地,創建省級民族團結教育示范單位75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校18所、市級示范校118所。
基礎教育優質供給更有廣度
為實現“家門口上好學校”的民生期盼,玉溪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力度,新建中小學7所、幼兒園4所,新增優質學位1267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62%。完成玉溪市民族中學、玉溪第二職業高級中學搬遷,通過硬件升級優化辦學布局,讓更多孩子就近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方面,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組建53個基礎教育集團、39個學區、16個城鄉共同體,覆蓋97.6%的義務教育學校,惠及20.63萬名學生,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向農村延伸。紅塔區、易門縣成功認定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澄江市等3地通過省級評估,通海縣等2地申報省級認定,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走在全省前列。
高中教育領域,出臺《玉溪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28項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點工作措施。推動高校幫扶縣級中學項目,對市內高中進行梯度式幫扶,實現縣(市、區)一級高中全覆蓋。創新建立10項提升高中教育質量工作機制,高考成績穩中有進,“縣中困境”有效緩解。
印發《玉溪市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管理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成立專門教育指導委員會,規范招生和入學程序。建成新平紅星中學和玉溪第十七中學專門學校兩所,目前在校學生129名,學生轉化率94.4%。
掛牌成立云南省第一家市級特殊教育融合集團,探索特殊教育融合模式。新平縣、江川區特殊教育學校建成投用,特殊群體100%受教育,以教育公平彰顯民生溫度。
產教融合發展更有深度
立足區域產業發展需求,構建1所“一流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2所高職院校+8所縣級中等職業學校一體化發展的玉溪現代職業教育“128”體系。創新“12336”工作思路,提級管理8所縣級中等職業學校。實施貫通培養,實現中高職貫通培養學校全覆蓋。構筑起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打通職業教育“天花板”。2025年組織2239名學生參加“職教高考”,本科上線341人,上線率15.23%,位居全省前列。
在產教融合實踐中,玉溪成立5個市域產教聯合體、17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27個產業學院(鄉村振興學院)。職業院校與365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提供實習崗位6939個。共建138個實訓基地,6000余名學生參與現代學徒制培養。2024年云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玉溪市代表團共獲獎118個,名列全省第一。實施50個“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通過率98.6%。校企合作開發教材44本,開展技術攻關20余項,轉化科研項目75個。全市職業院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達97%,職業教育與市域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撐更有厚度
在全省率先出臺加強校長和教師隊伍管理16條措施,推進“縣管校聘”和“校長職級制”改革,組織選派教師636人次、校內聘任10353人次、跨校競聘535人次,縣級以上骨干教師交流輪崗406人次,城區到農村逆向交流246人次,比例均達到10%以上。認定一至五級校長1191名,以機制創新激發隊伍活力。
構建“骨干教師—中層干部—副校長—校長”梯次培養機制,完善名校長、名班主任、名教師“三名”隊伍進退動態管理機制。建成22個名校長、25個名班主任、11個省級教學名師工作室;培育市級骨干班主任210名、學科帶頭人205名、骨干教師328名,51名教師獲正高級職稱,14名教師和6所學校獲教育部和省級表彰。通過開展“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爭做立德樹人大先生”宣講和“玉師清風”專項行動,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平安校園建設更有力度
玉溪市將校園安全放在優先位置,持續開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等9個專項行動。與政法、公安、市場監管、文旅等部門聯合構建“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排查+聯動處置”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校園安全治理格局。創新實施防溺水網格化管理,建立縣、鄉、村三級責任體系,按風險等級對水域實行網格包保,落實“每日巡查、常態下沉、每月調度、問題解決”四項機制,成功承辦全國2025年中小學暑期安全工作交流研討會,經驗在全國推廣。
全市校園專職保安、安全管理人員配備全面加強,實現安全“三防”建設4個100%達標。學校校醫或專(兼)職保健教師配備率達98.19%。校園食堂“六T”實務管理、“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平安校園”創建率100%,為師生安全筑起堅實防線。(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馮天嬌)
相關閱讀:
- 致全市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和離退休教職員工的一封信 2025-09-10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