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577433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網 | 公開日期 | 2025-04-14 |
易門縣
易門縣概況

易門是國家對外開放縣和云南省革命老區。易門歷史悠久,物產豐富,寶藏較多。歷史上銅礦的采冶使之成為重要的產銅基地,有“銅都”之譽;盛產瓷器又被稱為“瓷器之鄉”和重要的陶瓷建材基地;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勺齒類恐龍化石群的發現,使易門成為“龍之故鄉”。易門還是野生食用菌豐產地、“云煙之鄉”的重要成員,是一個山川秀美、人杰地靈、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地方,有“滇中水城、菌鄉易門”之稱。

易門縣地處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部,位于北緯24o27ˊ~24o57ˊ、東經101o54ˊ~102o18ˊ之間。易門縣東與昆明安寧市、晉寧區相接,南連峨山縣,西鄰楚雄州雙柏縣,北與祿豐、安寧兩縣市接壤。縣人民政府駐地龍泉街道海拔1570米,東南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110千米,東北距省會昆明市94千米,縣域東西橫距44千米,南北縱距57千米,總面積1571平方千米,壩區和河谷面積占3%,山區面積占97%。全縣轄2個街道、1個鎮、4個鄉,即:龍泉街道、六街街道、綠汁鎮、浦貝彝族鄉、十街彝族鄉、銅廠彝族鄉、小街鄉。共設39個村民委員會和19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有746個村(居)民小組,801個自然村。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屬益州郡所領雙柏縣,轄境包括今易門、雙柏、新平。至兩晉時期,所屬縣名不變,郡名數次變更,屬建寧郡或晉寧郡。唐時,屬鉤州所領唐封縣境。南詔興起,屬拓東(今昆明)節度使轄地。大理政權時,屬鄯闡府,“使高福世守其地”。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門立夷(洟)門千戶所,屬巨橋(今昆陽)萬戶府,十三年(1276年),改為置縣,因縣“西有泉曰夷源,訛作易門,”隸屬中慶路所領昆陽州。明朝時,屬云南府昆陽州,清代因襲未變,民國時屬滇中道。1950年1月,屬滇中專員公署,3月后屬玉溪專員公署,1970年后屬玉溪地區,1998年6月28日起屬玉溪市。
易門縣境內最高點為北部小街鄉甲浦老黑山頂雀窩尖山,海拔2 608米,最低點是綠汁鎮南部爐房村旁易門與雙柏、峨山交界處的綠汁江面,海拔1 036米。地形特征為東、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蝕性盆地,東南面為中山河谷地帶,全境狀似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響,較陡峭,山谷相間、地形復雜。屬中亞熱帶氣候,受地形地貌的影響,立體氣候明顯,縣內具有熱帶到溫帶的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6.7度,日照時數1963小時。
易門復雜的地形地貌和多類型氣候孕育了豐富的生物、水利、礦產資源。自然植被包括7個地方型植被和13個植被地段,已知其利用價值的植物資源共317種。水利資源蘊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萬立方米,大龍口水質優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礦產資源有銅、鐵、鉛、鋅、白鈣、磁土、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等金屬非金屬。易門是云南省主要銅礦產地之一,有大小礦點50余處,由易門礦務局進行開采,鐵礦儲量2400多萬噸,大小礦點10余個,瓷土儲量100萬噸以上。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