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1396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9-08 |
手工豆豉:用傳統味道撬動消費市場
□ 特約通訊員 朱雁飛 通訊員 吳文汝
豆豉,是刻在中國人飲食記憶里的“下飯神器”。水豆豉的清爽、干豆豉的醇厚、油豆豉的香濃,各有風味。而在通海,當地人偏愛用豌豆制作豆豉。相較于常見的黃豆豆豉,豌豆豆豉自帶綿密沙軟的口感,咀嚼間還透著一股獨特的糯香。
近年來,通海縣萬通醬菜加工坊將這份以古法傳承,用手工技藝打造的麻辣豌豆豆豉加以推廣,不僅守住了老味道,更闖出了一片亮眼的市場。
走進通海縣萬通醬菜加工坊的豆豉制作車間,濃郁的醬香與醇厚的麻辣味瞬間縈繞鼻尖,勾人食欲。操作臺上,一盆盆經過充分發酵的醬豆泛著溫潤的光澤,散發著豆香。制作人員正按照傳承多年的比例,進行關鍵調味。“這個配方是我母親傳承給我的,到現在我們已經做了15年。”通海縣萬通醬菜加工坊負責人周瑩說。
手工豆豉的美味,從來都離不開時間的沉淀與手藝的打磨。看似尋常的制作流程,每一步都藏著“匠心”:精選的豌豆浸泡12小時,讓豆子充分吸收水分,再經過4至5小時的慢火蒸煮,直至豌豆變得軟爛。緊接著,便是最為關鍵的72小時“黃金發酵期”——在適宜的溫度與濕度下,豌豆慢慢發酵出獨特的醬香,這是機器生產難以復制的自然風味。發酵完成后,拌入調好的作料,再將醬豆揉成一個個大小均勻的圓球,最后裹上一層紅艷鮮亮的辣椒面,一顆顆飽滿誘人的麻辣豆豉球便現雛形,麻辣咸鮮的氣息撲面而來。
從泡發、蒸煮、發酵,到調味、揉制、晾曬,再到最后的打包封裝,手工豆豉的制作要歷經七道關鍵環節,耗時整整一周才能最終成型。這份對老味道的堅持,不僅保留了豌豆豆豉的獨特風味,也讓加工坊的規模不斷擴大。從初創時每月僅能賣出60公斤,到如今月銷量突破1500公斤,年產值超過30萬元。小小的手工豆豉,不僅守住了通海的飲食傳承,更演繹出“傳統味道撬動大市場”的鄉村振興故事。
相關閱讀:
- 江川區委三屆十次全會舉行 用實干實績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5-08-29
- “大玉醫”城市醫療集團血紅蛋白測定試劑盒(電泳法)、血細胞分析用稀釋液等項目耗材采購項目單一來源采購公示 2025-08-28
- 江川00后小伙讓手工銅器“潮”起來 2025-08-27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