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592370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3-21 |
元江創新推進“院壩協商”工作——解鎖基層治理密碼書寫民生幸福答卷 ?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乾恒
近年來,元江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創新推進“院壩協商”工作,通過搭建“面對面”協商平臺,將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破解民生難題的實踐密碼,走出了一條具有邊疆民族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截至目前,元江縣政協已開展各類“院壩協商”36場次,涉及10個鄉鎮(街道)25個村(社區),形成共識132項,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6件,相關經驗入選省政協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政協系統推廣交流。
甘莊街道外來人口的“同城同權”之路
20世紀90年代,隨著甘莊華僑農場蔗糖產業蓬勃發展,吸引了來自文山、馬關、硯山等地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陸續定居于此。然而,長達30多年的戶籍壁壘讓210戶907名外來人口陷入“同城不同戶”的困境。子女無法就近入學、醫保報銷受限、婚育管理困難……這些問題不僅影響群眾的獲得感,更成為制約區域社會和諧穩定的隱患。
2024年,元江縣政協將“破解外來人口戶籍遷移難題”列為年度重點協商議題。2024年10月31日,元江縣政協以“‘遷’走民憂,‘移’來民心——助推甘莊街道外來人員戶籍遷移”為主題,在甘莊街道召開“院壩協商”議事會議,協商議事代表們聚焦外來人員戶籍遷移難題,暢所欲言、建言獻策,共商共議解決方案。
“無論從情感方面來講還是從生活便利的角度出發,我們都期盼能真正融入甘莊,成為地地道道的甘莊居民。”外來群眾代表在發言中道出心聲。當地僑眷、政協委員張晶更是由衷地表示,希望通過“院壩協商”把外來群眾最急盼的“戶口遷移難”問題解決好,真正體現政協委員是黨委、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現場,縣公安局結合群眾的疑惑為大家詳細講解了戶籍遷移的相關政策,以及需要準備的各項材料;縣教育體育局、縣民政局、縣僑聯有關負責人也分別結合各自部門的職能職責,有針對性進行了協商發言。
協商活動后,各部門迅速行動:甘莊街道簡化了戶籍遷移手續,并搭建“遷”走民憂“移”來民心微信工作群實時答疑;縣民政局為戶口遷移群眾現有安全住所的門牌進行規范設置、編制;縣教育體育局摸排出適齡兒童少年的信息并建立專門的學生成長檔案……如今,已有234戶953人完成戶籍遷移,285名適齡兒童少年順利入學,徹底打破“同城不同戶”的壁壘。
老茶己村的“水困”變“水清”啟示錄
洼垤鄉老茶己村是一個彝族聚居的山區村,由于地處喀斯特地貌,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老茶己村發展的重要因素。2019年,該村通過脫貧攻堅項目建成提水工程,但運行管理不善導致空耗費用高、供水不穩定,建成的提水工程陷入“建得起、用不好”的困境。
2022年7月7日,在前期深入調研走訪的基礎上,元江縣政協在老茶己村搭臺開展“洼垤鄉老茶己村提水工程有關事宜”協商議事活動。在縣政協組織下,鄉村干部代表、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群眾代表等20人圍繞“加強和完善洼垤鄉老茶己村提水工程運行管理有關事宜”議題互動交流、平等協商、達成共識。
協商活動結束后,相關部門積極行動。玉溪元江供電局安排洼垤供電所對提水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指導按實際用水需求合閘提水,并利用錯峰時段抽水,降低了變壓器空耗和提水用電費用。老茶己村“兩委”召開村民代表會議,經“一事一議”通過水費調整決議,新收費標準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h水利局迅速組織技術人員為老茶己村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解決了高處居民供水問題。洼垤鄉黨委和老茶己村“兩委”健全運行管理制度,修訂村規民約,明確水費標準和設施維護責任。
此次協商成果顯著,不僅解決了老茶己村7個自然村854名群眾的飲水難題,還入選2022年度全省政協“院壩協商”典型案例。同時,龍孔村民小組人飲及兼顧企業用水的提水工程已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惠及龍孔村69戶226名群眾。
那諾鄉移風易俗中的“痛點”破解
在哈尼族聚居的那諾鄉,傳統婚喪嫁娶習俗曾讓村民苦不堪言。如辦喪事“打摸搓”時吃流水席、消費高檔煙酒、相互攀比,群眾辦喪花費巨大,“死不起”現象突出,高價彩禮也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當地群眾深受陳規陋習困擾。
為規范婚喪事宜辦理流程,2023年7月11日,在那諾鄉哈施村委會開展了移風易俗樹新風“院壩協商”議事會議。協商過程中,各方積極建言獻策。非遺傳承人李忙郎提出引導群眾在喪事簡辦時控制宰殺牛羊數量;哈施村黨總支書記王保福表示將加大移風易俗工作落實力度,并希望得到項目支持;政協委員段文華介紹了創新基層治理推動工作開展的經驗;那諾鄉黨委書記金城提出抓好重點人群工作,加大投入和宣傳力度;縣委宣傳部參會人員承諾利用媒體資源加強宣傳并提供資金支持;各縣級職能部門也針對問題進行了回復,承諾在各自領域給予幫扶。
“院壩協商”結束后,協商成果迅速轉化落實。在制度建設方面,成立“紅白理事會”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多項方案和制度,規范紅白喜事標準,修訂村規民約并廣泛宣傳,實行“一事一戶一檔”,有效勸導村民合理操辦紅白事。宣傳教育上,利用雙語廣播、宣傳標語等多種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示范引領層面,組織黨員干部帶頭抵制不良風氣,發揮鄉賢、非遺傳承人的示范作用,積極爭取鄉村振興項目,防止因婚喪嫁娶而返貧。同時,職能部門加強食品安全檢查,為群眾集中辦客提供保障。
截至2024年12月,那諾鄉共登記報備辦理白事119起、紅事32起,喪事平均辦理費用從15萬余元降至5萬元,婚事由平均20萬元的高價彩禮減至5萬元以內。紅白喜事報備審批率、死亡火化率、進公墓安葬率均達100%,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得到根本性轉變,“厚養薄葬”觀念深入人心,群眾負擔明顯減輕,鄉村文明和群眾精神風貌得到極大提升。
者嘎村“美麗經濟”的蝶變密碼
澧江街道者嘎村是傣族原生態村落,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先后榮獲多個榮譽稱號,并獲得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支持。然而,在發展過程中,村內管理出現諸多問題,制約了進一步發展。
2023年4月28日,以“協商喚醒‘沉睡資源’院壩共議‘美麗經濟’”為議題的“院壩協商”議事會議在者嘎村召開。30余位政協委員、相關部門負責人、企業代表和村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最終達成7項協商共識,涵蓋環境管理、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等多個方面。
者嘎村在協商成果轉化過程中,實現了全方位發展。通過網格化管理賦能傳統村落保護與生態文化傳承,構建精細化管理體系,傳承文化景觀。文旅志愿服務體系建設與民族文化傳播成效顯著。安全生產治理與風險防范機制不斷完善。傳統村落風貌管控與特色景觀打造彰顯民族特色,新建房屋統一標準,融入文化符號。農副產品銷售與交通秩序規范化管理有序推進,建設特色市集,規劃停車場。民族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非遺傳承與產業發展相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文明村寨建設相互促進,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各民族凝聚力不斷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如今,者嘎村實現華麗蝶變。先后榮獲國家AA級鄉村旅游風景區、市級紅旗黨支部等榮譽稱號。2024年,全村接待游客量達到9.7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194.55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萬元。
這種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院壩協商”模式,已成為元江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基層實踐的生動注腳。下一步元江縣將繼續貫徹落實全省政協“院壩協商”行動推進會部署要求,深化“院壩協商”實踐創新,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推動協商成果轉化為惠及百姓的實際行動。
相關閱讀:
- 玉溪市人民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2022年) 2023-01-28
- 元江山地農業“飛”出新高度 2025-07-30
- 元江山地農業“飛”出新高度 2025-07-30
- 玉溪市民生訴求服務中心辦理情況選登(2025年第7期) 2025-07-30
- 柏影暗藏古城時光密碼——尋找玉溪名木古樹系列報道之“江城古柏”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澄江市“百名干部進小區”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 2025-07-30
- 元江縣牲畜定點屠宰廠暫養圈經營權及配套土地使用權招租項目成交結果公告 2025-07-29
- 玉溪市2025年市直事業單位公開選調工作人員個人筆試成績查詢及后續工作安排公告 2025-07-2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