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594976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04-07 |
愛心善舉帶動產業轉型 家傳手藝釀成蔗酒飄香——周華富和他的華富酒坊

周華富精心守護窖藏三年的甘蔗酒。

周華富向農民收購甘蔗。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饒平 文/圖
甘蔗,在易門縣十街鄉曾經承載著幾代人的辛勤與希望,孕育著全鄉的繁榮與富足。然而,時光流轉,歲月更迭,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上千畝的甘蔗,如今只剩下300多畝,零星地散落在鄉間,同甘蔗相關的產業很不景氣。但是,十街鄉的甘蔗加工產業并未就此消逝。在困境中,總有一些人堅守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傳統工藝的執著,周華富便是其中一位。他創立華富酒坊,利用傳統烤酒技術,生產出品牌為“十街香”的甘蔗酒,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解決了當地農民甘蔗滯銷的問題。
一位村醫創立的酒坊
周華富,易門縣十街鄉十街村委會魏所人,1970年生。1989年,他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參軍入伍,199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他學習醫術,退伍后回到家鄉,通過成人高考,進入昆明醫學院深造。2010年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村醫。
2016年,周華富看到了甘蔗滯銷給鄉親們帶來的困境,也看到了傳統手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他決定重新鉆研祖輩流傳下來的甘蔗釀酒技術,希望以此解決甘蔗滯銷問題,并延續古老的釀酒文化。幾年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周華富利用固液混合發酵技術,結合恒溫控制,釀造出了獨具特色的甘蔗酒。為了提升技藝,他通過數年自學,考取了國家一級釀酒師和二級品酒師證書,不斷追求卓越。
周華富的發展轉型為十街甘蔗產業注入了新活力。這位曾擔任村醫的創業者創立華富酒坊,突破傳統固態發酵局限,產品窖藏三年以上,口感醇厚柔和;通過電商渠道將產品銷往北京、上海等城市,打造“十街香”甘蔗酒品牌;實行“現款現貨”收購模式,優先照顧老年農戶,在前幾年疫情期間累計收購1700余噸甘蔗,為農戶挽回損失超160萬元;帶動周邊峨山、楚雄等地農戶加入,五年間甘蔗收購量從200噸增至300余噸,直接帶動農戶增收超150萬元。
傳承的是家族釀酒技術
春日里,記者來到十街鄉十街村委會魏所,走進華富酒坊,高大的爐子占據著酒坊四分之三的位置,左邊的爐子里燃燒著熊熊烈火,右邊蒸氣騰騰的爐子里則流淌出清香沁人的甘蔗酒。打開窖藏室的大門,里面一排排大罐飄出濃郁的醇酒香。周華富說:“酒坊烤出的甘蔗酒,需要在這些大罐里窖藏三年,有了陳香,以確保其最佳口感,才分瓶包裝上市。因為我深知,甘蔗酒不僅是商品,更是十街鄉文化的傳承。”從他斷斷續續的講述中可以聽出,他不僅關注酒的品質,更關心鄉親們的生計。
周華富向記者講起家傳的甘蔗釀酒技術。原來,他爺爺周還奇年輕時就是當地有名的釀制甘蔗酒的師傅。當年,周還奇利用甘蔗原料在十街開辦糖坊、酒坊,把甘蔗加工成紅糖,把甘蔗渣及部分含糖原料加工成甘蔗酒。父親周玉林幼年時期跟隨爺爺加工制作甘蔗酒,傳承了甘蔗酒制作技藝。1976年,十街鄉在張所村創辦張所糖廠,主要生產紅糖和甘蔗酒,周玉林被聘為糖廠加工甘蔗酒的技術人員,傳授甘蔗酒制作技藝,可惜糖廠于1990年關閉。然而,民間甘蔗酒釀造技藝卻得以延續了下來。
“重要的是,這是我們家的傳統手藝,是十街彝族酒文化的組成部分。傳到我這一代,我不能讓釀制甘蔗酒的手藝失傳。我想傳承這門手藝,還想為大家做更多的事。”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反復鉆研、實驗,嘗試烤甘蔗酒。他巧妙利用恒溫技術混合發酵,用蒸餾釀制朗姆酒的方法,既免去了勾兌,又使得酒味醇香、品質純正。經過不斷研發、嘗試,他終于釀出了既符合國家標準,又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甘蔗酒。
2016年,周華富創立易門十街華富酒坊,運用傳統彝鄉釀酒工藝,把甘蔗制作成新的高原特色產品——“十街香”甘蔗酒。他在釀造工藝上,傳承古老的技法,同時結合現代先進的科技,不斷優化和改進。憑借著精湛的技藝和豐富的經驗,精心呵護著每一滴酒的誕生。從發酵到蒸餾,再到窖藏,每一個步驟都凝聚著手藝人的心血和智慧。
2018年末,酒坊正式生產。2022年,隨著生產規模和影響力的擴大,華富酒坊的甘蔗酒開始銷往省內外。他的甘蔗酒屬于典型的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具有典型的甘蔗清香味,口感柔和、綿甜爽凈、余味悠長。
將甘蔗酒銷往全國
在周華富的努力下,十街鄉不僅解決了當地甘蔗滯銷的問題,也讓蔗農看到了甘蔗產業的希望。周華富以“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模式,打造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積極拓展市場,將甘蔗酒銷往全國各地,甚至計劃將這一地方特產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近年來,周華富的戰友們開始來酒坊參觀,并對他的創業初心表示贊賞,積極為他做宣傳,酒香也隨之飄得更遠。
盡管當前甘蔗種植規模有限,但十街甘蔗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塑造、與農戶利益關聯,展現出了韌性與潛力。周華富說:“我不僅要讓老祖宗的手藝在新時代傳承下去,還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歲月的長河中,十街的甘蔗種植經歷了興衰更替,卻始終未曾消逝。它如同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也見證著十街人民的堅韌與智慧。在周華富的帶領下,十街的甘蔗產業正逐漸走出困境,煥發出新的生機。這片土地上的甘蔗,不僅僅是甜蜜的象征,更承載著村民對傳統文化的堅守,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關閱讀:
- 玉溪市民政局關于2024年度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玉溪市教育體育局關于2024年玉溪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籌集使用情況的公告 2025-07-30
- 關于印發2025年上半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情況及下半年趨勢預測的通知 2025-07-30
- 玉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玉溪市人民政府2025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的通知 2025-07-30
- 社區夏令營構建“家門口的成長課堂” 2025-07-30
- 血染沙場的抗日英雄——彝家英烈施王政 2025-07-30
- 青石雕獅魂匠心守文脈——通海滇南石獅雕刻工藝的傳承與創新 2025-07-30
- 區紀委監委為林下產業發展構筑“清風屏障” 2025-07-30
- “中國經濟圓桌會”共話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2025-07-29
- 中超公益看臺點亮山里娃的足球夢 2025-07-29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