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53040020251628226 | 文     號 |   |
| 來   源 | 玉溪網 | 公開日期 | 2025-10-14 |
華寧入選全國農村電商“領跑縣”——“三網”協同織就農村電商新圖景
□ 玉溪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瑞銘
今年8月,商務部公布了2025年全國農村電商“領跑縣”案例集,華寧縣題為《滇中橘鄉“三網”協同 農村電商示范創新》的案例成功上榜,成為全省唯一入選案例。近年來,華寧縣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抓手,以華寧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為主要載體,構建“天網+地網+人網”協同體系,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2024年,全縣電商交易額4.66億元,網絡零售額1.14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609萬元,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000余個。
“天網”筑基
供應鏈與品牌雙輪驅動
秋色如畫,萬物豐美。中心展示大廳里瓜果飄香,冰糖橙、柿子、蘋果與佛手瓜等五顏六色的本地農產品交織成一幅豐收圖景。直播室內,主播們在手機前手拿產品、聲情并茂地向全國觀眾進行推介。
作為“中國柑橘之鄉”,華寧縣將農村電商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依托本地特色產業,借助中心驅動,打造“產業電商供應鏈”與“產地電商供應鏈”并行的“天網”。華寧宅云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中心的運營,該公司總經理馮承科介紹,中心自成立以來,整合柑橘、蜂蜜、華寧陶等100余種本地特色產品,構建覆蓋生產、加工、包裝、物流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建立“華寧云倉”運營平臺,推動分散農戶、合作社與市場精準對接,實現“小農戶連大市場,老手藝煥新活力”的鄉村全面振興圖景。2024年,電商渠道帶動柑橘等本地特色農產品銷售2.5萬噸,銷售額突破6500萬元。
品牌建設上,中心堅持市場化導向,以“黨建+電商”“融媒+電商”模式運營“華寧臻選”“華賦珠顆”直播間,舉辦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一村一品”擂臺比武等活動,提升產品影響力。目前,中心已入駐36家電商企業,直接創造就業崗位151個,間接帶動889人就業,形成“企業+品牌+電商”的良性生態。
“地網”提速
三級物流打通城鄉循環
近日,在寧州街道沖麥村電商物流服務站,村民李流華輕松取走快遞。“以前要跑10多公里去縣城收發,現在村里就能搞定!”李流華說。
這樣的便利源于華寧縣“地網”建設——以縣級電商物流中心為樞紐,整合多家快遞企業組建“行業聯盟”,構建“縣級分撥中心+4條物流干線+38個村級站點”的高效物流網絡,覆蓋57.9%行政村,實現了“快遞到村”。
目前,該網絡日均處理快遞2.1萬單,柑橘成熟季日發貨量峰值達8萬單,物流成本顯著降低,華寧柑橘、陶器等特色產品1公斤發貨價降至2.5元以下,5公斤降至5元以下。同時,物流“地網”激活雙向循環:上行端,引導5戶企業完成“三品一標”認證,依托位于華溪鎮的華寧農產品網貨化初加工(冷鏈)中心提供標準化供應鏈;下行端,打造“甄匯購”品牌,通過電商云倉進行庫存共享,推動8家農村便利店落地,讓工業品更便捷進農家。未來,華寧縣還將規劃建設物流分揀中心,升級鎮級中轉中心和快遞驛站,進一步織密“地網”。
“人網”聚力
培育電商生力軍
“家人們,當季冰糖橙皮薄肉甜汁水多,快下單品嘗秋日甜蜜!”近日,在中心直播室內,主播楊嬌嬌在手機前熟練地展示產品,抖音直播間的互動區“已下單”等留言不斷刷屏。
三年前,楊嬌嬌還是一名對直播一竅不通的農村寶媽。如今,她不僅每天能帶動2萬元銷售額,更見證了華寧電商從摸索到成熟的蛻變。“中心教我直播技巧、話術控場、分析賬號短板,幫我一步步成長。”楊嬌嬌說。
像楊嬌嬌這樣的電商人才,是華寧“人網”的核心。中心創新“兩式兩型”培養模式:“掃盲式”培訓覆蓋4162人次,結合鄉鎮產業需求補數字技能短板;“訂單式”對接30余家省內外企業,孵化163名專業人才,涌現出李惠瓊、陳永等創業標桿。
為留住人才,中心構建了“1+N”服務模式,以1名核心主播服務1家或多家企業,推動主播與企業深度綁定。同時,打造“互聯網+特色產業+勞務品牌+創業+就業”五位一體返鄉創業園,提供場地與服務,實現人才自我“造血”。培訓內容上,采取“普及+精準”雙軌模式,面向大眾普及電商知識,為創業群體開設直播、剪輯等實操課程,同步推薦就業,讓“學完能用、用了有出路”。
從楊嬌嬌的逆襲到2025年上半年全縣實現7100萬元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從“掃盲式”培訓到“1+N”服務,華寧縣以人才為支點,撬動農村電商全鏈條升級。正如楊嬌嬌所說:“家鄉的好貨,應該讓更多人看見。”這張由電商人才織就的“人網”,正托舉起華寧農產品的“云端”未來。
相關閱讀:
滇公網安備 53040202000080號

